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5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45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378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5 毫秒
71.
温度对赤眼蜂的发育和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眼蜂的生长发育温度大致为10—35℃,可区分为全期正常发育温度(16—33℃);部分虫期发育温度(10—11℃);全期发育阀限温度(12—15°及34—35.5℃)。全期正常发育温度尚可划出发育适温区(20—30℃)及最适温区(24—26℃)。在适温及最适温区,赤眼蜂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稳步上升。拟澳洲赤眼蜂温度每增长5℃,发育速率增长21—23%。在最适温区或适温区下繁殖,生长发育最好,羽化率最高。在适温区以外,赤眼蜂的生长发育较大幅度地向不利方向变化,发育时间延长,发育速率减慢。赤眼蜂个体发育所需的时间十分悬殊,影响因素有接蜂时间、寄生量、卵粒大小及质量以及气候环境等。拟澳洲赤眼蜂的发育始点为10.6℃,有效积温为157日度;舟蛾赤眼蜂为9.6℃及176日度。 赤眼蜂群体羽化的时间,在自然环境下以日间为多,并受光线的影响常在晨间形成羽化高蜂。在适温下群体羽化的时间-数量关系呈主蜂前移的波形曲线。群体羽化过程一般常有三个明显的周期,形成三个羽化高峰;同一群体,每一周期的羽化高峰,在时间上常有同步现象。有97%以上的个体在三个羽化周期内完成羽化。第一周期内羽化的个体是群体中生活力最强的个体。  相似文献   
72.
桃蚜Myrus perslcae、萝卜蚜Lipaphis crystml在能正常产仔的整个恒温范围内,成蚜和新产仔蚜体重随温度的变化都符合二次抛物线,但体重最高值出现较低的温度下.即体重变化主要表现为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在组建蚜虫的生命生殖力表时,以新产仔蚜体重对其在各温度下的生殖事进行校正。并未对计算所得的内禀增长能力rm值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产生明显的影响,不仅没有提供新的信息。相反。这一方法使计算所得rm的值含义模糊。故建议不予采用。  相似文献   
73.
本文研究了培养温度对滑菇子实体形成期间胞外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低温(9—11℃)培养,菌丝体能分化形成子实体,并且在子实体担孢子释放期左右,培养物中有CMC酶活性高峰出现,酶峰期活力为40—100u左右。2、在23—25℃培养300天期间,培养物不能形成子实体,在相应于子实体生长期间(以有子实体生长的低温培养组为对照),培养物中无明显酶峰出现,酶活力为0—2u左右。由此可见,培养温度对滑菇子实体形成和胞外CMC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实验结果表明,兰蛤的起始致死温度(TL50)值随着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冲击明显降低了酚对兰蛤的毒性,在20,25,30℃条件下,兰蛤的96hLC50值分别为14.0,18.5,20.0mg/L,随着温度的升高,兰蛤的耐酚能力明显增强,而在盐度-酚的联合影响中,兰蛤对盐度的变化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75.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玉米大斑病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国内外自七十年代以来在常规育种的基础上对生物技术育种进行了尝试并先后在烟草抗黑胫病、甘蔗抗眼斑病等病害的诱变育种方面取得了成功。抗病诱变育种就是用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一致病毒素(Pathototxin)来筛选和处理寄生植物的愈伤组织即给予一定的选择压力最后筛选并获得抗病的后代。  相似文献   
76.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宜温度范围(23—26℃)内最大,高低温区内均呈下降趋势,其方程分别为:y_1=exp(-0.04187+0.3612x-7.4654×10~(-3)x~2),y_2=exp(-1.9539+0.4563x-0.01001x~2),式中x为温度。温度对未产出卵量影响不显著;对子代雌性比的影响也不显著,其平均值为0.7631。温度主要通过对产卵量和产卵速率来影响繁殖力,理论上27.3℃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2374倍/天。成虫期供蜜加水时的产卵量、产出卵率和寿命显著比仅供水时的高或长。此研究为预测害虫种群发展,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达到综合管理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7.
温度和食物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宜温度范围(23—26℃)内最大,高低温区内均呈下降趋势,其方程分别为:y_1=exp(-0.04187+0.3612x-7.4654×10~(-3)x~2),y_2=exp(-1.9539+0.4563x-0.01001x~2),式中x为温度。温度对未产出卵量影响不显著;对子代雌性比的影响也不显著,其平均值为0.7631。温度主要通过对产卵量和产卵速率来影响繁殖力,理论上27.3℃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2374倍/天。成虫期供蜜加水时的产卵量、产出卵率和寿命显著比仅供水时的高或长。此研究为预测害虫种群发展,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达到综合管理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8.
温度对圆尾肖蛸个体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尾肖蛸(Tetragnotha vermiformis)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棉田、稻田、森林、果园。该蜘蛛具有捕食多种农作物害虫的能力,在湖堤、河岸、沟边更是蚊虫的有效天敌。本文仅就圆尾肖蛸的历期和繁殖力与温度的关系方面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并力图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旨在为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80.
本研究在于选择植物材料游离氨基酸测定的优良提取剂和提取液纯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是提取植物材料游离氨基酸的较佳提取剂;磺基水杨酸纯化提取液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