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89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白桦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扬  李湛东 《植物研究》1998,18(3):321-327
从种群生态学和干扰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在火史重建的基础上,采用种群世代划分的方法,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白桦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种群的耐火力与自我恢复力都较差,主要依靠很强的火后恢复力维持其稳定性,种群耐火力与长期火状况密切相关,表现为:低频类〈中频类〈高频类。高强类〈中强类〈低强类。火后恢复力与自我恢复力和最近一次火烧强度及距今时间密切相关,火后恢复力与自我恢复力都以低强类〉高强类  相似文献   
992.
多头节丛孢[Arthrobotrys polycephala(Drechsler)Rifai]和附胞隔指孢[Dactylella haptospora(Drechsler)Zhang et al.)是两种极不常见的捕食线虫丝孢菌,A.polycephala为国内新纪录种。通过对这两种菌的形态观察发现:A.polycephala的大、小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后代同母体,小分生孢子一般为单端萌发,大分生孢子为两端萌发,并且小分生孢子可以继续发育形成大分生孢子。这两种菌均形成类似厚垣孢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993.
蜘蛛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蜘蛛可能在四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即已出现。原始的蜘蛛在潮湿沼泽地和丛林底层悠闲地生活。由于当时危险的敌人尚少,只有在脱皮和产卵时需要隐蔽。生活中对丝的利用很少,只是通过腹部附肢上的开孔排出基节腺的分泌物到卵上。后来,分泌物有了不同的用途,附肢也更适于引出这些分泌物,逐渐演变为丝腺和纺器。由于蜘蛛多捕食昆虫,随着昆虫的不断发展,蜘蛛的结构和行为也演化到全新的阶段。世界上现有蜘蛛的种类估计有三万多种,在我国约有三千多种。蜘蛛不但种类多,个体数量也多,每年为人类消灭大量害虫,它的某些结构和行为在动物界中十分奇特,因而不论在经  相似文献   
994.
995.
捕食者—猎物功能响应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楚贵 《生态学报》1990,10(3):266-271
本文通过分析在捕食的情况下猎物种群的平均绝对增长速率与捕食效应的关系以及捕食者的捕食平均绝对速率与猎物密度的关系,建立了捕食者-猎物功能响应的一般模型: 其中,A为捕食者与猎物行为常数,f(H_t)为待定函数。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在捕食速率与猎物密度无关和有关时的功能响应行为。 通过对上面模型的分析,笔者认为功能响应模型按Holling的Ⅰ、Ⅱ、Ⅲ型响应曲线相应划分很不方便。建议按“捕食速率与猎物密度无关或有关”两个类型划分。并认为Ⅲ型模型在昆虫中也能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晓明  阎桂云 《生态学报》1991,11(2):97-103
  相似文献   
997.
在分析鸟类对人类干扰耐受程度的研究中,惊飞距离是常用的衡量指标之一,它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反映了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白腰雪雀Montifringilla taczanowskii和棕颈雪雀M.ruficollis惊飞距离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2种鸟类对人类干扰适应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体型较大的白腰雪雀的惊飞距离(12.50 m±0.36 m,n=46)显著大于棕颈雪雀的惊飞距离(11.03 m±0.43 m,n=33);觅食个体的惊飞距离显著小于观望个体(P0.001);随着入侵者起始距离的增加,2种雪雀惊飞距离逐渐增大(P0.001)。结果表明,鸟类初始状态和入侵者起始距离能够显著影响鸟类的惊飞距离,体型较大的鸟类对人类干扰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气味结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筛选与寄主植物气味感知过程相关的关键基因,为研发基于RNAi的白背飞虱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显微注射法对触角中特异性高表达的SfOBP11进行RNA干扰,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干扰效率,最后采用H型嗅觉选择仪观察白背飞虱对寄主水稻识别能力的变化。【结果】SfOBP1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注射48 h后显著下降,但试虫的存活率未受影响。注射SfOBP11 dsRNA的若虫对寄主水稻的识别能力降低。【结论】SfOBP11可能在白背飞虱识别寄主水稻挥发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成本上升、利润下降严重影响毛竹林经济效益及竹农生产积极性,研究毛竹林新型经营管理技术、方法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控制采伐宽度及采伐面积,观测一年恢复期后江苏宜兴国有林场内五种宽度(3 m、5 m、8 m、12 m、15 m)毛竹林带状样地郁闭状态及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物种多样性对毛竹林采伐宽度及恢复状态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区毛竹林下物种53科95属110种(灌木计37科64属76种,草本计18科30属34种),以蔷薇科、菊科、大戟科、茜草科、百合科、唇形科、禾本科、马鞭草科等为主。(2)物种丰富度随着毛竹郁闭度增加而降低,且人为采伐对物种丰富度(特别是木本植物)有显著促进作用,以8 m和15 m宽度带状样地物种增加最多。(3)带状采伐促进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但降低了林下植被物种均匀度;8 m和15 m宽度带状样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Gleason物种丰富度表现优于参考样地毛竹林;五种宽度带状样地林下植被物种均匀度小于参考样地,在相同宽度样地类型中,保留样地比采伐样地物种均匀度高。(4)带状采伐对8 m和15 m宽度采伐样地林下植被生物量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其余带状样地无明显影响。因此,带状采伐对8 m、15 m毛竹林带状样地林下植被的促进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