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采用间歇和持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纵向观察13周不同频率的训练对最大吸氧量、左室功能和亚极量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提示,采用持续和间歇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并用相同的强度进行训练,其训练频率只影响最大吸氧量和左室功能增进进程的速度,而不影响它们的最终程度;亚极量运动能力受训练频率的影响,频率高,亚极量运动能力提高的幅度亦大,对最大吸氧量、左室功能和亚极量运功能力的同步观察结果表明,最大吸氧量与左室功能密切相关,而Vo_(2max)、左室功能与亚极量运功能力并不完全同步,当训练引起最大吸氧量、左室功能达到最大适应后,其亚极量运动能力仍可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高山病(AMS)的生理学评价指标,先对15名男性健康青年在海拔2261及3417m处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试验.结果观察到低氧通气及心搏反应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变化出现较早且敏感。随后对90名男性进入海拔4520m及攀登5620m过程中发生AMS时进行症状学调查,并证实静息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肺泡一动脉氧阶差(AaDO_2)大小与AMS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在运动负荷(Vo_(2submax))时,测定静息及运动时最大心率差值(HRD)、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aco_2D)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值(Sao_2D),由此求得HRD/Sao_2D及Paco_2D/Sao_2D两项指标,分别反映低氧心搏及通气反应能力。对AMS的判别具有敏感性,与以症状学判别相比,总吻合率达92.2%。  相似文献   
993.
延髓中缝核区注射胃泌素增强大鼠胃运动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吕  郁琦  柳力公  杨桦 《生理学报》1988,40(6):577-585
本工作用清醒大鼠作慢性实验,采用应力传感器记录胃运动,观察向延髓中缝核内微量注射五肽胃泌素(G_5)对胃运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中缝核注射1μl含0.005μg、0.01μg、0.05μg G_5均明显增强胃运动。在中缝核注射抗胃泌素血清和切断迷走神经均可取消这一效应。提示在中缝核内胃泌素参与胃窦运动的调节,并可能通过迷走神经起作用。用免疫组化PAP 方法可显示出大鼠延髓中缝核区有胃泌素免疫反应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这些胃泌素神经细胞可能在调节胃运动功能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线粒体是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MI/R)损伤的关键细胞器,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爆发、Ca2+失调、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开放、线粒体肿胀、促凋亡蛋白释放等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肌功能受损。运动是预防MI/R损伤的有效干预手段,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线粒体来实现。运动保护MI/R损伤的线粒体机制由多种因素决定,如线粒体能量学、KATP通道、mPTP、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线粒体蛋白、线粒体脂质、线粒体质量控制、远程调控因子等。本文综述了MI/R产生的线粒体机制,运动对MI/R的保护作用以及线粒体在其中的作用,以期为MI/R损伤的线粒体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作者采用行为学方法测定了伏击型凶猛鱼类鳜鱼视觉对猎物运动和形状特征的反应特性.鳜鱼对3种不同体形饵料鱼有最强的跟踪反应和攻击反应,对虾则有较强的跟踪反应而几乎没有攻击反应,对蜻蜒幼虫仅有不强的跟踪反应而完全没有攻击反应.它对低速(v≤5cm/s)一连续和等间歇不连续运动的饵料鱼有较强的跟踪反应和攻击反应,对中速和高速(v≥10cm/s)连续运动的饵料鱼有最强的跟踪反应而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攻击反应,对中速和高速等间歇不连续运动的饵料鱼则有最强的跟踪反应和最强的攻击反应.它对不连续运动的a、b、c、d、e、f6种形状均有跟踪反应,但近距离跟踪反应的强度与形状特征有关系,对不连续运动的b、c、d3种形状完全没有攻击反应,而对不连续运动的a、e、f3种形状则有依次增强的攻击反应.鳜鱼视觉可对猎物运动进行远距离的识别,并决定其对猎物的远距离跟踪反应.且其视觉仅能对猎物的大致形状进行近距离识别,并决定其对猎物的近距离跟踪反应和攻击反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评价透析中卧式脚踏运动辅助血液净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入2021年12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MHD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透析中卧式脚踏运动治疗。评价两组的生化指标、血压、生活质量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各生化指标、血压指标、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以及SDS得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Hb、ALB和血Ca明显高于对照组,血P、TC、TG和i PT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前DBP、透析前SBP、DBPmax、SBPmax、DBP极差和SBP极差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PR、RE、VT和G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中卧式脚踏运动能够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钙磷及血脂代谢,维持血压稳定,缓解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正> 采用固定化活细胞生产工业上重要的溶剂——酒精、丙酮丁醇、2、3-丁二醇、正-丁醇-异丙醇,是发酵法溶剂生产中的一个新趋向。按照美国燃料酒精发展规划,1985年酒精产量增至1.8×10~9加仑,到1990年达到9.0×10~9加仑。生产酒精可采用各种不同原料,如谷物糖、废糖蜜、葡萄汁、葡萄糖、乳糖、乳清等。所采用的菌种,酵母菌有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卡尔酵母(S. carsbergensis)、清酒酵母(S. Sake)、脆壁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ees fragilis),细菌有运动发酵单  相似文献   
998.
<正>从1978年中开始,在佛罗里达州靠近庞帕诺滩的一块私有地上设计了一种利用厌氧敛生物处理城市固体废物,以产生沼气的试验。这个系统的设计是每天处理100吨垃圾。早期详细报告的种种问题已解决了大部分。本文指出了迄今一些更重要的变化及结果。  相似文献   
999.
<正> 8 53389运动发酵单胞菌遗传技术的发展和菌株改良[会,英]/Skotnicki,M.L.…//Aust.Biotechnol.Conf.-1982,5Meet.-13~16[译自DBA, 1984, 3(18),84-08775]用亚硝基胍诱变运动发酵单胞菌(Zy-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光质、光照时间和振荡对‘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 ‘Purpurea’)叶片感夜性运动的影响,在人工气候室中调控光质、光照时间,利用振荡器进行振荡处理,并用摄像机记录叶片的运动状态。结果表明,波长越长,叶片展开越快;波长越短,叶片闭合越慢。持续3 d光照,除红光下叶片仅在18:00时有开闭的变化外,其他5种光质下叶片均不会闭合;12 h/12 h (光照/黑暗)光周期持续3 d,早上叶片展开需45~61 min,夜晚叶片完全闭合需85~120 min,且除白光外的5种光质下,叶片在早上8:00光照前已展开;持续黑暗叶片仍可以每天展开3~5h。振荡可以改变夜间运动方式,300r/min振荡0.5~6 h,叶片在振荡时不会完全闭合,只闭合至60°左右;振荡时间越长,停止振荡后叶片闭合速率越快,但振荡2 h后停止振荡,叶片则不闭合,所以植物对于外界应力的适应能力存在一定的范围。在园林中应用‘紫叶’酢浆草时,可以利用短波长光照,延长叶片的展开时间,增加其观赏效果,以及在中午时段避免暴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