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鸭儿芹的综合利用及其栽培与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儿芹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野生植物。因其特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现在药用、食用以及园林中得到开发利用。文中介绍了鸭儿芹的生物学特性,药用与食用价值,繁殖和栽培技术,以及园林造景的应用,为今后更好的开发利用该种植物提供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22.
野生蔬菜鸭儿芹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鸭儿芹嫩芽为材料,利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鸭儿芹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诱导侧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 +NAA 1.0 mg/L;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添加抗坏血酸(Vc) 1.0 mg/L可以有效防止愈伤组织的褐化;鸭儿芹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AA 1.0 mg/L.  相似文献   
23.
藏药“加哇”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药“加哇”来源于西藏棱子芹(Pleurospermum hookeri C. B. Clarke var. thomsonn C.B.Clarke》的根及根茎,从其中共分得10种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和化学反应鉴定其结构为:川陈皮素(Ⅰ)、falcarindiol(Ⅱ)、异甘草素(Ⅲ)、甘草查耳酮甲(Ⅳ)、壬二酸(Ⅴ)、反式阿魏酸(Ⅵ)、豆甾-4,22-二烯-3-酮(Ⅶ)、月桂酸酐(Ⅷ)、β-谷甾醇(Ⅸ)、二十四烷(Ⅹ)。所鉴定的化合物皆为首次从加哇中分得。除了falcarindiol和β-谷甾醇以外,其余8种成分在棱子芹属植物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伞形科东俄芹属(TongoloaH.Wolff)7个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除宜昌东俄芹T.dunnii(Boissieu)H.Wolff和城口东俄芹T.silaifolia(Boissieu)H.wolff的花粉为矩形类型外,其它几种的为菱形类型,然而并非都是原始的或典型的菱形,而是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菱形类型,如纤细东俄芹T.gracilisH.Wolff,大东俄芹T.elataH.Wolff的花粉形态,表现出近菱形、近椭圆形和近矩形的特征,在我们近期的工作中曾涉及滇芎属PhysospermopsisH.Wolff类似的花粉形态及分化情况,从花粉资料启示,东俄芹属可能与滇芎属近缘。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鸭儿芹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以贵州省野生鸭儿芹为研究对象,克隆到1条1 631bp长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基因(CjC4 H),并以鸭儿芹生长过程中主要面临的4种不同温度(10℃、18℃、30℃和38℃)处理0、0.5、1、2、4、8、12和24h,考察鸭儿芹木质素合成基因CjC4 H的表达情况,探讨鸭儿芹木质素合成基因受温度的调控关系,为鸭儿芹适宜生长温度的选择提供参考。开放阅读框(ORF)分析显示,CjC4 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21bp,可编码506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8.13kD,等电点为9.38。进化树分析表明,同科植物之间C4H进化上相对保守。实时定量PCR检测鸭儿芹中CjC4 H基因与温度的响应表达,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4h时,CjC4 H基因表达量远高于其他温度处理;而10℃和18℃相对低温处理,CjC4 H基因表达在24h时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6.
以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蛋白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在50℃、60℃和70℃下热处理0至30min,探讨了湿热处理对刺芹侧耳蛋白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湿热处理后刺芹侧耳蛋白的疏水性先升高后降低(P<0.05),总巯基含量先降低后升高(P<0.05),此外,刺芹侧耳蛋白二级结构受到影响,在50℃和60℃下进行湿热处理后,其α螺旋含量降低,而在70℃下则升高,β-折叠含量减少,β-转角和不规则卷曲增加;功能特性方面,刺芹侧耳蛋白在50℃、60℃和70℃湿热处理的20min内,其乳化和发泡性能分别提高(P<0.05)。因此,湿热处理可以增强刺芹侧耳蛋白的功能特性,并改善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刺芹侧耳是一种典型的具四极性交配型系统的担子菌,通常需要一对可亲和的单核菌丝体才能够形成稳定的双核菌丝体。本研究将刺芹侧耳单核菌株181(A1B1)中AB交配型基因HD1HD2以及信息素前体基因PEphb3.1PEphb3.3克隆后,通过PEG介导的方式敲入到可亲和的单核菌株183(A2B2)中,获得了22个阳性转化子。运用荧光显微镜对其中11个具有锁状联合的转化子进行了详细观察,描述了锁状联合和细胞核相。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交配型基因的遗传操作研究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还探讨了同核双核体的概念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中国棱子芹属植物16种1变种进行了果实外部形态和解剖特征观察,研究了分生果大小、果棱形状、油管数目、胚乳形状等特征,文中探讨了部分棱子芹属植物的分类地位,为该属的系统分类研究及分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佐证。主要结论如下:(1)棱子芹属植物果实解剖特征在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种内性状比较稳定。(2)所研究的棱子芹属植物果实在外部形态和解剖结构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为棱子芹属近缘种的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性状。(3)结合果棱性状、油管数目等解剖结构和前人分子系统学研究证据,研究认为真正的棱子芹属植物其成熟果实外果皮膨胀,果棱远端具空囊,中果皮和维管束形成的内棱较不显著。  相似文献   
29.
吴茵  陈敏  郭倩 《菌物学报》2016,35(6):705-713
分离纯化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芳基醇氧化酶,并探究其酶学性质。通过硫酸铵盐沉、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 High Resolution凝胶过滤层析和Source 15Q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单一酶。经肽指纹图谱鉴定,确定其为芳基醇氧化酶,酶活回收率25.5%,纯化倍数38.2。结合SDS-PAGE和IEF-PAGE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0kDa和4.2。以藜芦醇为底物,该酶最适反应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70℃,金属离子Zn2+、Fe2+和Cu2+对芳基醇氧化酶的活性抑制作用明显,KmVmax分别为0.921mmol/L和80U/mg。  相似文献   
30.
以常规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工厂化生产的废料(简称菌渣)代替部分棉籽壳进行格氏侧耳Pleurotus geesterani栽培试验,并测定格氏侧耳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供试培养料中菌丝长势均良好,随着菌渣替代比例的增加,菌丝满袋时间、原基出现时间和转潮期缩短,生长周期变短;菌渣代替比例增加,产量呈降低趋势,其中替代比例33%(1:2)和55%(1.2:1)时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替代比例55%和78%(3.5:1)时培养料对第四潮和第五潮菇产量影响明显,显著低于对照;供试菌渣培养料栽培格氏侧耳的粗蛋白和总氨基酸含量略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添加适量的菌渣栽培格氏侧耳可提高子实体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