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抗菌肽P7抑制大肠杆菌的非膜作用机制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旋  李莉蓉 《微生物学报》2016,56(11):1737-1745
【目的】研究抗菌肽P7抑制大肠杆菌的非膜作用机制。【方法】P7与溴化乙锭竞争结合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的荧光光谱,分析P7与DNA的结合方式;流式细胞术分析P7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结合对细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磁珠富集和PCR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分析P7特异结合的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7对大肠杆菌DNA复制和SOS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核酸染料的荧光分析研究P7对大肠杆菌DNA和RNA合成的影响。【结果】P7以嵌插的方式作用于大肠杆菌基因组DNA碱基对并形成肽-DNA复合物,使溴化乙锭-DNA复合体系的荧光强度减弱。P7可以显著增加大肠杆菌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数目,抑制大肠杆菌DNA复制。P7特异性结合rnh A使该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2.24倍。同时,在肽的影响下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相关的ssb、dna G、lig B和rnh A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DNA损伤修复的rec A和rec N基因显著上调(P<0.05)。P7可降低大肠杆菌DNA和RNA的合成。【结论】P7特异性地结合rnh A序列引起大肠杆菌DNA的损伤并抑制大肠杆菌的DNA复制。在P7的影响下,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DNA损伤修复基因显著上调,同时抑制大肠杆菌DNA和R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2.
光滑鳖甲抗菌肽的原核表达条件优化及其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光滑鳖甲Anatolica polita borealis抗菌肽Ap AMP1015的最佳原核表达条件及其抗菌活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Ap AMP1015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运用原核表达技术表达Trx A-Ap AMP1015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鉴定蛋白,并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纯化的Trx A-Ap AMP1015融合蛋白,抑菌圈实验验证蛋白抗菌活性。【结果】克隆得到光滑鳖甲抗菌肽基因Ap AMP1015,其开放阅读框长387 bp,编码128个氨基酸,其中包含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5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NCBI数据库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蛋白属Coleoptericin抗菌肽家族。确定了蛋白表达的最佳条件:0.1 mmol/L IPTG 150 r/min 25℃诱导4 h。肠激酶切割后的Ap AMP1015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结论】克隆得到光滑鳖甲抗菌肽基因Ap AMP1015,获得了其编码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研究发现Ap AMP1015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本研究为光滑鳖甲抗菌肽Ap AMP1015的应用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在人的鼻腔中鉴定出一种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抗菌肽(命名为A2M3),并探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作用和机制。【方法】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人类鼻液的质谱结果进行分析,并筛选潜在抗菌肽;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分别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时间杀伤曲线(time-kill curve);采用透射电镜、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 PI)摄取实验、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蛋白质泄露实验分析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膜完整性、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实验和荧光光谱实验探究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源自α-2-巨球蛋白的潜在抗菌肽A2M3,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0 μg/mL,且能在3 h内完全杀灭细菌。A2M3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促使核酸和蛋白质泄漏,继而穿过细胞膜嵌入DNA的碱基对,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从而导致菌体死亡。【结论】A2M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制涉及多靶点协同作用,能够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这一发现揭示了从人体体液中筛选和分离抗菌功能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参照天然抗菌肽CM4(ABP-CM4)氨基酸序列和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采用rPCR法获得CM4基因后重组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在E.coli中融合表达。表达产物以可溶性存在,经Ni2 -NTA琼脂糖亲和层析获得融合蛋白,再经甲酸切割、亲和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重组抗菌肽。琼脂糖扩散法和液相测定法证明了纯化的抗菌肽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5.
抗菌肽是一类小分子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以往对抗菌肽抗菌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细胞膜的作用上,包含"桶板"模型、"毯式"模型,"环形孔"模型和"凝聚"模型。近年来相继发现某些抗菌肽可以作用于细菌细胞内部,与核酸物质结合,阻断DNA复制、RNA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隔膜、细胞壁合成,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胞内酶的活性。本文从胞内机制和胞外机制两个角度对抗菌肽的抗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阐明各类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菌株耐药性、杀菌效果及其杀菌机制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6.
一组人工合成抗菌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ecropin A1是一种从惜古比天蚕(Hyalophora cecropia)中提取的由37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α-螺旋抗菌肽,其杀菌活性较弱。本文采用了cecropin A1的N端1-8序列KWKLFKKI,另加一段标准的α-螺旋结构序列,然后用一个铰链结构GIG相连,合成了15条抗菌肽。经过试验证明部分含有核心标准螺旋结构的序列,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仅是原有cecropin A1抗菌肽的1/100左右。该类抗菌肽有希望进一步开发为新的抗感染药物。该类抗菌肽已经申请专利,专利号为PCT/CN 03/00522。  相似文献   
107.
颗粒裂解肽G13结构域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融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高效表达颗粒裂解肽G13结构域并避免G13对宿主菌的毒性, 将人工合成的编码G13的基因片段, PCR扩增后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ThioHisA中,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ThioHisA-G13, 将其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 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Trx-G13, 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其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58%。包涵体蛋白经 8 mol/L尿素溶解后, 再经CNBr切割, 阳离子交换层析, 得到纯化的重组G13结构域。琼脂糖扩散法检测表明重组G13结构域多肽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8.
OH-CATH是眼镜王蛇中新发现的cathelicidin家族抗菌肽.它在1%NaCI存在的条件下对多种细菌都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同时,在高浓度下对人红细胞无溶血活性.OH-CATH足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的优良模板.蜊明OH-CATH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微生物的选择性,对研发以OH-CATH为先导结构的药物研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对OH-CATH与革兰氏阴性菌一大肠杆菌ATCC 25922相互作用的效应研究.结果揭示:OH-CATH对大肠杆菌的作用涉及到3个步骤.首先,OH-CATH借助其带正电的氨基酸残基附着到细菌带负电荷的细胞壁:然后,附着的OH-CATH在达剑一定浓度后发生聚集,以孔道彤成的方式破坏细菌的膜结构;最终,由十细菌膜的损坏,膜的渗透性被破坏,胞内内含物释放造成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109.
《昆虫知识》2009,(2):169-170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是一对非常相近的姐妹种,大约1000万年前起源于亚洲的一个共同“祖先”,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研究所的陈学新教授课题组首次通过实验证实:这是因为意大利蜜蜂比中华蜜蜂具有更为长期的驯化过程,使之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某些基因。  相似文献   
110.
天然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然抗菌肽是生物体内经诱导产生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来源广泛。目前已从多种物种中分离纯化出千余种抗菌肽,其分子量大约在3~6kD之间,由20~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天然抗菌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和抗癌细胞等作用。综述了天然抗菌肽的分类、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理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