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9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社会经济代谢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质和能量在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和边界上的迁移和转换。社会经济代谢研究已经成为产业生态学的核心领域。本文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社会经济代谢研究的内涵和基本步骤,总结了社会经济代谢研究的主要发现:提供了追踪物质在社会经济系统的来源、去向和流动路径的方法与模型;揭示了物质材料及其社会经济代谢过程对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支撑作用;阐明了人类活动驱动与物质代谢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机制;提供了评估资源利用效率、资源供需趋势和城市矿产开发潜力的模型与基础数据。最后指出了社会经济代谢研究的发展方向:增加研究对象并深化对每种对象的研究精度;拓展或细化研究系统的时空边界;引入并融合新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将社会经济代谢中的物质流对接到与其相关的生态环境影响;建立可共享、可拓展、可累积的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112.
香蕉枯萎病主要由尖孢镰刀菌 4 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Foc4)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威胁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寻求一种经济有效且环保的防治措施,以韭菜化感物质的衍生物草莓酸(strawberry acid,SA)为材料,通过平板和盆栽实验,研究了SA对Foc4的菌丝生长、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SA浓度的增加,Foc4的菌落生长直径显著减小,第5天时菌落直径在SA浓度为300、450 μL·L-1时比150 μL·L-1分别减小了49.15%、70.89%; 液体培养条件下SA浓度为600 μL·L-1时Foc4的分生孢子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相差 470 多倍); pH为5时SA对Foc4的抑制效果显著比pH为7和9时好。(2)随实验处理时间的延长,添加 SA后香蕉幼苗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3)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在SA为600 μL·L-1时均为最高; Foc4数量随SA浓度升高而降低,在1 200 μL·L-1时显著降低。(4)各土壤酶在浓度(300~600 μL·L-1)SA处理时活性较高; 1 200 μL·L-1时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1.88%、54.82%。(5)相关性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总量与细菌、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 土壤真菌与放线菌显著负相关; 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蔗糖酶、多酚氧化酶显著正相关; 蔗糖酶与脲酶、过氧化氢酶与多酚氧化酶均显著正相关。综上认为,添加SA浓度为600 μL·L-1能较好地抑制Foc4的菌丝生长且能提高其抑制率,病情指数明显降低,有利于改善香蕉的生长环境。该研究结果为有效利用SA防治香蕉枯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究慢生型花生根瘤菌III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的功能。[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和三亲本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Bradyrhizobium sp.MZ5的III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突变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添加大豆苷元(Daidzein)和染料木黄酮(Genistein)诱导物后野生型和突变株转录水平上ttsI的表达量变化及其差异;蛭石结瘤实验分析ttsI基因突变对花生结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转录水平上,大豆苷元和染料木黄酮对MZ5的III型分泌系统调节基因ttsI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在MZ5△ttsI突变体中ttsI基因的表达量都明显下调,与野生型菌株的相比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蛭石结瘤实验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MZ5△ttsI突变体在不同花生品种的结瘤数和地上部干重都显著性降低。根瘤石蜡切片表明,MZ5△ttsI突变体在根瘤内的含菌量少于野生型菌株。[结论]Bradyrhizobium sp.MZ5菌株中的III型分泌系统在花生-根瘤菌互作中对结瘤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背景】杨树溃疡病是一种主要由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危害严重。前期从杨树中分离到一株内生拮抗细菌N6-34,研究表明该菌株拮抗效果好,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目的】对拮抗细菌N6-34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了活性物质组分的结构。【方法】通过硫酸铵盐析、甲醇抽提、分子筛、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N6-34菌株的抗菌活性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N6-34菌株发酵液经多步分离纯化,共获得14个组分,其中有13个组分具有抗菌活性,经一级质谱分析,获得了13种抗菌活性组分的分子量;经二级质谱分析,将13种抗菌活性物质鉴定为Fengycin A或Fengycin B的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结论】从N6-3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获得了13种抗菌成分,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邻位切片法,研究了猫基底前脑胆碱能皮质投射神经元区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胆碱乙酰化酶样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关系,从内侧隔核至Meynert基底核,2种神经元分布范围相近,且形态,大小相似。但在邻位切片,未见分别呈此二免疫反应的同一神经元的对应剖面。P物质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在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数量较多,但在基底核明显减少,在Ch4间质部及腹侧苍白球连合下部仅为偶见  相似文献   
116.
干旱胁迫下沙棘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研究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渗透调节能力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Pro在干旱中、后期累积显著增加而降低渗透势,使沙棘具备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而表现为低水势耐旱特性;K^ 在干旱下无显著累积。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Pro)的共同作用,使长期轻度、中度干旱下沙棘叶片可溶性蛋白降解少,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二进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K物质 (SK)对心肌细胞收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幼鼠心肌细胞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SK处理前后心肌细胞收缩频率和收缩幅度的变化 ,同时观察预先加入速激肽受体拮抗剂DSP、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SK作用的影响。结果 :当加入SK (1 .78× 1 0 - 5mol/L)到培养细胞中时 ,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增强 ,但收缩频率变化不显著 ;且在 1 0 - 8~ 1 0 - 5mol/L浓度范围内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变化呈剂量 效应关系 ;预先加入DSP可抑制SK对心肌细胞的影响 ,而心得安、酚妥拉明对SK的作用无影响。结论 :SK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增强 ,其作用是由速激肽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8.
浸提条件对小麦秸秆中化感物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璞  赵秀琴 《植物学通报》2001,18(6):735-738
通过对比不同浸提条件下小麦秸秆中化感物质的检测结果,发现浸提温度和时间对化感物质的最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室温条件下,化感物质的量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在50℃时,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化感物质的量反而降低。化感物质最大量在50℃,24h浸提条件下得到。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提取到的化感物质的量多于多数条件下得到的量(除少于50℃,24h浸提条件下得到的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漫提温度升高,植物材料中的化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加快,但是性质不稳定,容易分解变性。  相似文献   
119.
我国海域分布有相当丰富的鲨资源,而鲨体内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本文概述了鲨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分离纯经技术和应用现状,并展望其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0.
鱼腥藻提取液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田间小区试验和大区产量直接对比的方法研究了鱼腥藻提取认对水稻幼苗生长和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并探讨了方便有效且适宜于大田使用的方法。用藻液处理后水稻幼苗增高,根数、根长增加,分蘖能力增强,秧龄提前,叶面积明显加大。水稻成熟后除株高比对照略有下降外,各项产量构成要素如粒数、粒重、有效分蘖数、植株干重、千粒重、穗长等都优于对照组,但增产幅度随水稻品种和处理方式不同而异。大田使用时以1%鱼腥藻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