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7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抗杀螟硫磷二化螟的抗性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韩启发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5,38(4):402-406
应用数量遗传学的方法分析了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对杀螟硫磷抗药性的遗传力,并就遗传力和杀虫剂的杀死率对抗性发展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化螟对杀螟硫磷抗性的遗传力较低(h2=0.277),产生高抗性的潜力不大。即使在室内选择的条件下,要获得10倍的抗性约需要6-12代;在野外条件下则需要更长的时间(15-32代)。因此,结合抗性变化动态的监测结果,我们认为在野外条件下二化螟是不致于产生高抗性,杀螟硫磷仍不失为二化螟抗性治理系统中有效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2.
张文吉  程会文 《昆虫学报》1995,38(3):257-265
采用敏感家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L.)及由5种不同光学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选育的抗性家蝇中胸足离体标本,观测五种药剂对足感觉神经纤维冲动发放的影响。各种异构体组成的氯氰菊酯均可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发放的增加,然后逐渐降低,直至完全阻断。以阻断时间和加药剂量为参数,求出神经敏感度。结果表明:五种药剂作用于敏感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室内生物测定的LD50值(μg/头)无相关性,而与供试药剂中反α体与顺α体的比例有关,反α体所占比例越多的药物,神经敏感度越高。抗性家蝇的神经敏感度与敏感 家蝇相比大幅度下降,可以认为神经敏感度降低是家蝇对氯氰菊酯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抗性家蝇中,氯氰菊酯品系(RC1)的抗生水平最高,但它的神经敏感度较其它抗性品系也高,由此推测,RC1,的抗性机制与其它晶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道从临床病人和医院内环境分离的165株革兰氏阴性不发酵杆菌的鉴定,以及这些菌对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结果。165株菌归属为五个菌属: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莫拉氏菌属、无色杆菌属和产碱菌属。绝大部分菌株对于常用抗生素耐药。讨论了细菌鉴定方法和程序。提出这些菌与临床感染具有密切关系,耐药菌株对于感染症治疗和医院内感染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44.
5-硝基咪唑类药物广泛应用于厌氧菌感染症的临床治疗,近几年厌氧菌5-硝基咪唑抗性菌株的报道有所增加。本文介绍分离自类杆菌的编码抗5-硝基咪唑抗性质粒pIP419的研究结果。pIP419分子量为10kb,已建立了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该质粒可通过接合和转化在不同的菌种或菌株间转移。质粒上负责质粒复制和转移的基因片段已被定位和克隆。  相似文献   
45.
邵传贤 《植物杂志》2010,(12):53-55
今年8月中旬,一种超级细菌像幽灵一样的从南亚地区很快流窜到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它对所有抗生素都无所畏惧,让全世界的医生瞠目结舌,惊骇不已。目前已感染数百人,死亡十多人,其中仅英国就有5名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46.
目的:总结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尤其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的经验、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其中3例为合并肺脓肿的重症败血症患者。对患者首先进行经验性全身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细菌学分析,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系统抗生素调整,采用万古霉素负载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进行局部抗生素缓释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局部影像学变化。结果:细菌学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人葡萄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平均随访56.6周;治疗后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影像学显示患者病灶处骨重建及新骨形成良好,无感染复发迹象;12例患者中成功治愈11例,治愈率91.7%;1例转为慢性骨髓炎,二期手术后痊愈;其中3例骨髓炎合并重症败血症、肺脓肿患者经系统抗生素及外科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主要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其治疗要在早诊断的前提下,率先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足量敏感抗生素。苯唑西林在3例合并败血症、肺脓肿的重症患者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局部采用硫磷复合物负载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既可以实现局部抗感染作用,又可以促进新骨形成,有效控制全身感染、消除败血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7.
为鉴定不同抗性苹果(Malus domestica)品种响应轮纹病菌胁迫的抗性相关蛋白表达差异, 以抗病品种华月及易感品种金冠为试材, 采用高通量同位素标记定量(IBT)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鉴定技术, 对病原菌处理前后抗、感病品种叶片的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 共鉴定出171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表明, 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类中共注释到686个GO条目, 其中52个DEPs注释于KEGG通路的18个显著差异途径(P<0.05)。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 171个DEPs中有170个分别定位于8类细胞器。蛋白功能注释分析表明, 46个DEPs注释于7类抗性相关蛋白, 包括类甜蛋白、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敏原蛋白、几丁质酶、内切葡聚糖酶以及主乳胶蛋白。此外, 还对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基因定量结果进行了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抗、感病苹果品种应答轮纹病菌胁迫的抗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氮代谢参与植物逆境抵抗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磊  吕新芳 《广西植物》2020,40(4):583-591
近年来,植物所受到的诸如干旱、盐、高温、低氧、重金属胁迫和营养元素缺乏等环境胁迫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同时也是核酸、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代谢过程与植物抵抗逆境的能力息息相关。氮代谢是指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同化和利用的全过程,是植物体内基础代谢途径之一。氮代谢主要从氮素吸收、同化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参与植物的抗逆性,并通过调节离子吸收和转运、稳定细胞形态和蛋白质结构、维持激素平衡和细胞代谢水平、减少体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以及促进叶绿素合成等生理机制来影响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因此,提高植物在逆境下的氮代谢水平是减轻外界胁迫对其损伤的一种潜在途径。该文从氮素同化的基本途径出发,分别阐述了氮代谢在干旱胁迫、盐胁迫和高温胁迫等多个方面的逆境抵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氮代谢参与植物抗逆性研究提供了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49.
长期进行除草剂药效试验可能会导致田间杂草种群发生适应性进化。本研究在安徽南陵县除草剂药效试验专用稻田中采集了1个稗草种群A,并以从常规稻田采集的3个稗草种群为对照,开展同质园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与3个对照种群相比,A种群稗草植株的单株种子产量显著减少,种子千粒重显著增加,幼苗生长速率显著加快,结实分蘖数显著增多,生育期显著缩短;A种群稗草成株的株高、生物量及对除草剂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均显著降低。A种群稗草幼苗3~4叶期时经五氟磺草胺推荐剂量2倍量(有效成分60 g·hm-2)处理后,其株高、生物量及成熟种子产量(平均每株1066粒)显著降低,而抽穗期、结实分蘖数、单个总状花序的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无显著差异。因此,种子较重、生活史周期短、植株矮小、结实分蘖多及对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具有抗药性,使得A种群稗草对稻作系统具有特异适应性,应防止此类种群扩散至常规稻田。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目标供体菌强力霉素抗性基因(Dox)水平传播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强力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指标,通过药敏试验从7个菌株中筛选出遗传型分别为Dox~RX~S的候选供体菌和Dox~SX~R的候选受体菌(X代表不是强力霉素的抗生素),将供、受体菌共培养后筛选出遗传型为Dox~RX~R的接合子。分别测定X对目标供体菌、Dox对目标受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对目标供、受体菌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BIOLOG方面进行鉴定。结果研究的7个病原菌均为多重耐药,最多能耐受15种抗生素,对链霉素、萘啶酮酸和磺胺二甲嘧啶的耐药率最高(100%),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0%)。目标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Con-Ⅱ基因型分别为Dox~RKan~S、Dox~SKan~R和Dox~RKan~R。Kan对目标供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10 0μg/mL,Dox对目标受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48 8μg/mL。目标供体菌(Dox~RKan~S)鉴定为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目标受体菌TR-M30-1(Dox~SKan~R)鉴定为产酸克雷伯菌。结论目标供体菌为E.coli O157:H7(Dox~RKan~S),目标受体菌为TR-M30-1(Dox~SKan~R),接合子为Con-Ⅱ(Dox~RKan~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