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951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绵马贯众是中国传统常用中药,本研究以温度、时间、超声功率、液料比为影响因子,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绵马贯众多糖的工艺条件,同时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绵马贯众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64℃、时间60 min、超声功率210 W、液料比27 mL/g。此时多糖得率为9.57%,与预测值接近。理化性质分析表明绵马贯众多糖为含少量蛋白的酸性多糖。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绵马贯众多糖具有很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为0.29 mg/mL;较好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其IC50值为1.10 mg/mL;对DNA的氧化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绵马贯众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抗氧化剂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相似文献   
92.
以黑木耳为原料,分别采用普通机械粉碎法和超微粉碎法对黑木耳进行粉碎处理,以黑木耳多糖的得率为指标,探究不同粒度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的影响,并通过其对OH·、DPPH·以及ABTS的清除能力来研究不同粒度得到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不同粒度提取出的黑木耳多糖得率不同:60目以下、60目、120目和超微粉碎下的多糖得率分别为3.51%、5.25%、8.25%、9.72%,原料粒度越小,得率越高,且超微粉碎下用时仅为其他粒度的1/4;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原料粒度越小,其抗氧化活性越高,其中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6.96%,对ABTS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差,通过与抗坏血酸阳性对照发现,不同粒度下的抗氧化性均低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4种干燥方式处理的小米椒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结果表明:这4种干燥方式获得的小米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39种,其中酯类9种、醛类10种、醇类10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3种、酮类3种、有机酸类2种;小米椒干燥后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酯类、醛类和醇类化合物。主成分分析(PCA)和热图聚类结果表明:相比于真空冷冻干燥与自然晾晒,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相比,真空冷冻干燥与自然晾晒间的差异较大;干燥过程中部分挥发性风味物质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如酯类和醇类、醇类和醛类等,其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风味物质间的转化。干燥方式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影响较小,热风干燥、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自然晾晒的小米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分别为39、37、36、34种。然而,干燥方式对小米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与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相比,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处理的样品中酯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物质含量较高,而在真空冷冻干燥和自然晾晒处理的样品中醛类物质含量高于热风干燥和红外干燥。总之,相比于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干燥与红外干燥对丰富干制小米椒的风味具有积极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干制小米椒的加工及风味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超声波辅助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黑老虎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黑老虎叶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对黑老虎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测试了最优条件下提取的黑老虎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黑老虎叶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 35 min、乙醇浓度80%、提取温度50 ℃、料液比1:20 g·mL-1,最佳条件下提取率为4.83%。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黑老虎叶总黄酮表现出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为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清除·OH自由基能力。在浓度为0.8 mg·mL-1时,黑老虎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相当于同浓度下Vc的97.6%、82.1%、95.5%,黑老虎叶总黄酮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上述结果为黑老虎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
为探究黑苦荞的市场利用价值,该研究选择种植于湖北江汉平原低海拔地区的川荞1号和九江苦荞作为材料,分析苦荞籽粒中游离酚、结合酚、总酚、游离黄酮、结合黄酮和总黄酮的含量,利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法(FRAP)三种抗氧化测试模型综合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其酚类物质的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川荞1号籽粒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分别为27.38 mg GAE·g~(-1)DW、31.46 mg RE·g~(-1)DW和12.71 mg GAE·g~(-1)DW、14.68 mg RE·g~(-1)DW;其中游离酚与游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结合酚与结合黄酮含量,均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79%以上,且九江苦荞中结合酚和结合黄酮的含量高于川荞1号。(2)苦荞籽粒中酚类物质主要由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山奈酚、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3'-O-吡喃葡萄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组成,其中游离酚以芦丁和槲皮素为主,结合酚以表儿茶素和芦丁为主。(3)苦荞籽粒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黑苦荞川荞1号游离态DPPH、ABTS和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为30.14、11.03、18.84 mg TE·g~(-1)DW,高于九江苦荞,而结合态三种抗氧化能力值低于九江苦荞,但黑苦荞川荞1号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九江苦荞。在低海拔地区江汉平原,种植的黑苦荞川荞1号籽粒具有较高含量的酚类物质,符合后续的食品加工的生产要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增强UV-B辐射诱导芒果叶片抗氧化响应的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Tainong No. 1?)成年树为材料,以自然光为对照(CK),设置24和96 kJ/(m~2·d)两个增强UV-B辐射处理水平,观测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4k J/(m~2·d)处理的芒果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多酚、Vc和芒果苷含量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而类黄酮和还原型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96 kJ/(m~2·d)处理的芒果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及多酚、类黄酮、还原型GSH、芒果苷等还原型保护成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净光合速率和Vc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因此,24 kJ/(m~2·d) UV-B辐射未引起?台农1号?芒果成年树损伤,可能是通过提高类黄酮和还原型GSH的含量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96 kJ/(m~2·d)处理则引起叶片活性氧损伤,但仍可能以两种机制减轻损伤,一是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和提高还原性成分含量来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二是利用芒果苷、类黄酮和还原型GSH等成分吸收UV-B辐射。  相似文献   
97.
李枝坚  张晓刚  曾辉  常文静 《生态学报》2020,40(19):6738-6748
人居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和当代生态学研究的新兴命题,基于物质代谢研究成果,系统剖析城市人居环境问题,提升城市化过程的生态文明水准成为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通过对人居环境视角和社会代谢视角的城市研究进行简要回顾,认为两种视角的有机整合可以弥补各自的理论和方法论缺陷,进而凝练出新的城市生态学研究思路。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概念体系,建构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人居环境代谢研究范式和基本研究框架。这一范式可以从多尺度和多维度反映城市人居环境代谢的过程特征,厘清城市人为活动和各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关联关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解析城市人居环境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为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学科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建构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人居环境物质能量代谢研究框架,还可以有效推进城市人居环境物质能量代谢中的格局-过程-尺度耦合问题,数据采集、储存与分析问题和效应调控与过程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完善城市代谢研究方法,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8.
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具有很强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能力。其菌体细胞能产生多种酶类、脂肽类抗生素、生物表面活性素、聚酮类化合物和抑菌蛋白,同时具有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ISR)的能力,因此在工农业、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果蔬的采后保鲜和饲料业等行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解淀粉芽胞杆菌抗真菌作用、抗真菌能力提高策略、抗菌化合物合成调节、抑制真菌机制及其引发的ISR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99.
[背景] 水产病原细菌严重威胁水产动物健康且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细菌性鱼病的有效防治成为水产养殖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筛选对水产病原细菌有抑制效果的菌株,并研究其抑菌特性及其在水产细菌病害防治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筛选菌株的进化地位,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获得抑菌物质粗提物,通过偶氮酪蛋白法检测菌株胞外蛋白酶活力,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测定,通过浸浴攻毒模型确定所筛菌株对维氏气单胞菌的防治作用。[结果] 从泡菜发酵物中筛选出一株乳酸菌DH,经16S rRNA基因测序、发育树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其为肠膜明串珠菌,该菌分泌的胞外抑菌物质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希瓦氏菌和维氏气单胞菌表现出抑菌效果,其抑菌物质能被乙酸乙酯萃取并且具有热稳定性。菌株DH能够显著抑制待测菌株的蛋白酶产量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且对维氏气单胞菌浸浴攻毒有防治作用。[结论] 肠膜明串珠菌DH通过分泌抑菌物质抑制水产病原细菌的生长,能够为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揭示油茶蓝翅天牛ChreonomaatritarsisPic.发生与寄主枝条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蓝翅天牛在油茶林中的发生监测预警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采用五点法对蓝翅天牛在油茶幼龄林和壮龄林中的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烘干称重法、蒽酮比色法、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等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林龄内的油茶枝条含水量,枝条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可溶性蛋白等主要营养物质的含量,以及总酚、缩合单宁和黄酮等次生物质的含量,并进一步分析为害情况与各物质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林间调查结果表明,油茶蓝翅天牛能够为害幼龄油茶林,且在幼龄林中喜为害枝高≤50cm、直径>1cm枝条,尤以直径1-2cm枝条受害最重;壮龄油茶林中在枝高>50 cm枝条、直径>1 cm的枝条上为害较重,尤以直径>2 cm枝条受害最重。室内研究结果揭示了油茶枝条营养物质及次生物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酚、缩合单宁、可溶性蛋白和黄酮。其中,枝条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各物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茶蓝翅天牛在幼龄林内的选择为害行为和油茶枝条的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之比呈显著负相关,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壮龄油茶林内选择为害行为与枝条的总酚、缩合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油茶蓝翅天牛对油茶枝条的为害选择与枝条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之比、总酚含量及缩合单宁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林间栽培油茶植株过程中应加强对相应树龄及直径枝条植株上蓝翅天牛发生的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