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9篇
  免费   542篇
  国内免费   366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11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429篇
  2005年   473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330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30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241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90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80篇
  1990年   146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常海涛  刘任涛  陈蔚  张安宁 《生态学报》2020,40(12):4198-4206
在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系统中,灌丛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性能够有效促进退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土壤动物是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灌丛"肥岛"演变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有利于灌丛生态功能的发挥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荒漠灌丛微生境土壤动物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首先综述荒漠灌丛微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和生态功能,总结灌丛与土壤动物分布间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针对荒漠灌丛土壤动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森林群落稳定性与动态测度——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少麟   《广西植物》1987,(1):67-72
本文在实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森林群落中的年龄结构分析可以用于测度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用群落的年龄结构图,以及群落各年龄级物种多样性的测定和比较。进而来测度森林群落的稳定性和动态,方法较简便,效果明显,可加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白颊长臂猿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宇  许宏伟 《动物学研究》1989,10(A00):61-67
  相似文献   
15.
微管与微管蛋白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了近年来有关微管、微管蛋白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MT 与微管蛋白的形态构造和生化特征;着重讨论了体内和离体条件下MT 的聚合过程,以及影响聚合的各种因素,如 MAP 和 Tau 蛋白等。最后简单地归纳了一下 MT 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以及 MT 的功能。MT 是如何由微管蛋白聚合成的,是目前MT 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鼎突多刺蚁群体结构和生活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的群体结构和生活史。通过研究表明,鼎突多刺蚁一年发生一代,以蚁后、雄蚁、工蚁、幼虫和卵越冬。卵和幼虫在冬天发育停滞(或极慢)。到了春天,随着气温的上升,卵和幼虫又恢复正常发育。据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卵的发育历期为23.8±2.5天(平均温度26℃)幼虫为20.4±4.4天(26℃),工蚁蛹为19.8±5.5天(27℃)。成长工蚁在5—11月出现;8—11月,雄蚁从蛹中羽化;10月,雌蚁从蛹中羽化。雌蚁分飞交尾后,进入邻近蚁巢或回到原巢,脱翅成为蚁后。蚁巢内存在着多后现象。  相似文献   
17.
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是一种抗旱、耐寒、耐热和耐瘠薄的优良豆科牧草,不仅是很好的饲料和绿肥,而且还能大量结瘤固氮,提高土地肥力。因此,它在我国甘肃和其他北方干旱和半干旱贫瘠地区广为种植。虽然不少学者曾对它的引种条件、生产性能、营养成分和形态解剖作过许多研究,但对其共生固氮,特别是与共生固氮息息相关的根瘤在发育中的变化却至今尚无系统报道。因此,为了更好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花粉外壁透射电镜资料,与杉科各属花粉特征做了比较,根据透射电镜观察表明,水杉花粉外壁由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组成,外壁外层由昆密联结的颗粒层和分布稀少的乌氏体组成,后者表面具小刺及不明显的纵向小沟,外壁内层具有十分清楚的片层状结构,由10-15片组成,全部片层均具三层壁结构,最外面(靠近外层)的几片,三层型结构特别清楚,明晰。有的三层型结构层中间的白线松散,形成三根极细的白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含有抗核基质自发抗体的硬皮人血清,以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为材料,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追踪了对应核基质抗原在细胞周期中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末期和间期之间存在一个核基质抗原从细胞质向细胞核内转移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是通过核膜进行的,从而提示核基质结构可能有解聚和再聚合的行为。用酶化学结合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初步研究了抗原的化学性质。染色形态的比较研究显示所用血清中可能含有不同于以前发现的、抗新的核基质抗原的自发抗体。  相似文献   
20.
尽管Anderson等人(1981)已测定了人mtDNA的全部序列,但还不能全面地反映整个人类mtDNA核苷酸序列的情况。因此,在具有代表特征的中国人mtDNA序列被测定之前,为了开展对中国人mtDNA的遗传学研究,笔者构建了中国人mtDNA的8种限制酶图。并通过电镜技术对mtDNA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一种周长为2μm的小环状DNA,推测它可能在核DNA和mtDNA之间的信息传递或衰老发生中起到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