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河川沙塘鳢视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与摄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视觉器官的发育,并对其发育与摄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河川沙塘鳢的眼囊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当胚胎发育至心跳期时,眼囊内陷形成视杯;之后,视杯内表面的外胚层形成晶状体而与视杯分离,视杯进一步发育形成视网膜。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晶状体的直径增加,结构逐步发育完善。胚胎发育至眼黑色素出现期时,视网膜分化为6层,其中,外核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3个核层明显;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视网膜已分化为10层。孵出后1d的仔鱼,其视网膜已能行使功能,仔鱼逐渐开口摄食。随着稚、幼鱼的发育,视网膜厚度进一步增加,结构发育完善。视网膜的结构和视觉特性显示河川沙塘鳢是要求光照条件好、白昼活动并具有较好视觉功能的鱼类。  相似文献   
62.
线纹尖塘鳢仔、稚鱼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养条件下线纹尖塘鳢(Oxyeleotris lineolatus)的胚后发育进行定期观察,胚后发育大致可分为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幼成鱼期。观察发现,线纹尖塘鳢的初孵仔鱼个体较小,仅2.875mm,前期仔鱼,包括混合营养仔鱼期,时间短,仅为5d,属较早建立起外源性营养摄食机制的鱼类;器官发育主要在后期仔鱼阶段完成;鳞的出现和鳞被形成在稚鱼发育阶段完成;在池塘自然水温26~30℃条件下,从初孵仔鱼到稚鱼发育期完成历时43~44d。  相似文献   
63.
本文描述了贵州金沙岩孔镇长岩沟下寒武统(纽芬兰统—寒武系第2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页岩中呈碳质薄膜保存的宏观藻类化石,共3属3种:美丽遵义藻Zunyiphyton pereleganus Yang et Zhao,1999,云南中华细丝藻Sinocylindra yunnanensis Chen et Erdtmann,1991,文德带藻(未定种)Vendotaenia sp.。该组合中主要分子是Zunyiphyton pereleganus和Vendotaenia sp.,它们也是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中最主要的分子。而遵义牛蹄塘组宏观藻类组合的另一特征分子贵州约克那斯藻Yuknessis guizhouensis及底栖固着型藻束状陡山沱藻Doushantuophyton comet在金沙岩孔牛蹄塘组宏观藻类化石组合中未见,说明产于浅水台地的牛蹄塘生物群宏观藻类组合既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4.
秦岭火地塘林区锐齿栎群落中6种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了火地塘林区主要成林树种锐齿栎群落中6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从林冠层到草本层,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明显减弱,并且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之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乔木层锐齿栎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而林下植物灌木层和草本层光合速率日变化整体上呈“单峰”曲线,无“午休”现象;(3)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表明植物光合“午休”现象是由中午高光强、高气温和低湿度引起的。并非某些植物的特性.植物的光合特性与其生境特点相符。  相似文献   
65.
塔里木河流域发现河川沙塘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0月28日,作者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集贸市场采购到1尾活的属于塘鳢科小鱼;2007年6月15日,塔里木大学文理学院学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二团八连(属阿拉尔市管辖)塔里木河灌溉沟渠中抓获一批小杂鱼,从中获得6尾与上述小鱼同样的鱼;  相似文献   
66.
采用三种方法对扁担塘长角涵螺的周年生产量进行了测算 ,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得到的生产量及P/B系数吻合较好。生产量的带壳湿重和去壳干重分别是 :体长频率法 ,2 .0 88g·m 2 ·a 1 ,0 .1 0 3g·m 2 ·a 1 ;Allen曲线法 ,2 .1 2 2g·m 2 ·a 1 ,0 .1 0 6g·m 2 ·a 1 ;瞬时生长率法 ,2 .2 73g·m 2 ·a 1 ,0 .1 1 4g·m 2 ·a 1 。对应的P/B系数为 4.3 ,4.3 ,4.0。  相似文献   
67.
郭英兰  徐莉 《菌物系统》2002,21(4):497-499
报道2个新种:寄生在荩草Arthraxon hispidus(Thunb.)Makino上的荩草菌丝孢Mycovellosiella arthroaxonis,寄生在扁担杆属Grewia sp.植物上的扁担杆色链隔孢子Phaeoramularia grewiae和7个中国新记录种。文中为新种提供了拉丁文简介,英文描述和图。研究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68.
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化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贵州寒武纪海绵化石丰富。分布广泛,主要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的戈仲伍组或牛蹄塘组底部、筇竹寺期的牛蹄塘组和早、中寒武世凯里组。梅树村期的海绵属种单调,主要为六射海绵类麦粒海绵(Triticispongia sp.)及一些海绵骨针,代表寒武纪海绵首次爆发或辐射的前奏和先驱。牛蹄塘组海绵多达13个属,是寒武纪海绵辐射的重要窗口,以普通海绵略占优势,Leptomitus为优势属。凯里组的海绵共计7属,以普通海绵为主。贵州寒武纪海绵动物群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组成的差异性,其演变过程受到环境的制约。贵州早期海绵动物的发现和研究不仅改变了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还为探讨海绵动物本身的起源、辐射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69.
下寒武统澄江生物群、中寒武统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及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均产有Crumillospongiabi-porosa,由于产C.biporosa的牛蹄塘生物群下部层位低于澄江生物群,贵州遵义松林可能是C.biporosa的最低层位及发源地。本文描述了贵州遵义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的C.biporosa,为C.biporosa的发生、演化及古地理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证据。  相似文献   
70.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中海绵新材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描述了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生物群中海绵化石1新属(Zunyispongiagen.nov.),2新种(Zunyispongiatriangulariagen.etsp.nov.,Choiafanensis.sp.nov.),通过对其形态功能的分析和讨论证实了寒武纪早期海绵动物的骨骼是由细小骨针向粗大骨针演变,骨架结构从不稳定型向稳定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