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摘要 目的:分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家兔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方法:经腹腔连续注射 2 d 环磷酰胺50 mg/(kg?d)建立卵巢早衰家兔模型。将建模成功的10只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建模一周后,治疗组家兔每天经耳缘静脉注射5×106/mL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2 mL,连续注射3 d。模型组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于治疗后 0 d、7 d、14 d和28 d,取家兔静脉血检查血清激素表达水平。于治疗后28 d,检测家兔卵巢中生长卵泡数、封闭卵泡数、黄体数、富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前,模型组和治疗组家兔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FSH/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B(INHB)和抗苗勒管激素(AMH)、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家兔血清E2和INHB水平显著上升(P<0.05),FSH水平显著下降(P<0.05),FSH/LH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家兔血清E2和FSH水平周期性波动。治疗28 d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家兔血清AMH水平显著升高(P<0.05);卵巢组织中CYR61和CTGF mRNA及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生长卵泡数显著升高(P<0.05);封闭卵泡数和黄体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上调CYR61和CTGF的表达,促进卵泡生成,恢复卵巢功能,达到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大鼠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两组(空白组和模型组),采用给大鼠连续21 d灌胃戊酸雌二醇的方法制备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制备成功后,按随机法再均分成模型组、阳性组和治疗组,其中阳性组和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7 d。计算各组大鼠的子宫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 E2)和孕酮(progestone,P)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两个蛋白(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比空白组显著性减少(P<0.05),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表达量比空白组均显著性升高(P<0.05)。给药后,治疗组和阳性组大鼠血清中的P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的MMP-9和VEGF 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与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复方醋酸棉酚片联合独一味胶囊对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子宫内膜 MMP-9 和VEGF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围产期和青春期是决定动物大脑发育的关键和敏感时期,而大脑发育是成年动物性取向行为的生物基础。该研究根据这一假说,对实验动物分别于围产期给予药物处理或于青春期予以阉割,并观察其个体成年后的性取向行为。结果显示,围产期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处理9 d(分娩前3天到生育后6天)和14 d(分娩前7天到生育后7天)组,雄性后代的同性取向和雌性化行为明显增多,而正常生长状态下的21日龄雄性后代经阉割后,其性取向无明显改变。即围产期抑制雌激素,可导致雄性小鼠大脑雌性化,产生同性取向,且围产期雌激素对动物雄性化的影响较青春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小鼠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本研究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分为空白组、LPS组、LPS+VPA组,LPS+VPA组小鼠造模前腹腔预注射VPA,以LPS气管内注射诱导ARDS小鼠模型,6 h后检测各组小鼠肺水肿(湿重/干重),检测各组小鼠血液SOD和MDA水平;通过ELISA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和IL-1β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NF-κB p65和p-H2A.X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LPS组小鼠肺水肿显著升高,与LPS组比较,LPS+VPA组和阳性组小鼠肺水肿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升高,与LPS组比较,LPS+VPA组小鼠肺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小鼠血液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与LPS组比较,LPS+VPA组和阳性组小鼠血液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LPS组小鼠肺NF-κB p65和p-H2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LPS组比较,LPS+VPA组和阳性组小鼠肺NF-κB p65和p-H2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研究初步表明:VPA能够抑制NF-κB通路,抑制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ARDS小鼠肺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IVF-ET患者取卵后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模式,探讨其在预测妊娠中的意义。方法:纳入因榆卵管因素或男性因素行IVF-ET的患者62例(75个周期)。对行IVF-ET的患者,在取卵后隔日监测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并比较其在妊娠组与未孕组的差异。结果:取卵后,血E_2水平在妊娠组与未孕组均迅速降低,在取卵后2,4,6,8 d,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妊娠周期,血E_2平均水平在取卵后10d降至最低,之后逐渐上升。妊娠组与未孕组之间E_2水平的差异从取卵后10d开始可以检测出(分别为816.4±537.6pg/ml和189.5±69.3pg/ml)(P<0.05)。在未孕周期,10d的E_2水平(189.5±69.3pg/ml)显著低于8d(989.2±581.5pg/ml)(P<0.05)。结论:在取卵后8d和10d连续测2次血E_2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妊娠:妊娠患者的E_2水平在10d出现上升预示妊娠,而10d出现剧陡降时,往往预示妊娠失败。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人工配合饲料为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17β-E2)载体, 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开口仔鱼连续饲喂27d进行雌性性别诱导, 探究斑点叉尾鮰XY雄鱼雌性化的合适17β-E2剂量。60日龄测量并统计各组试验鱼的生长数据、存活率, 解剖观察性腺结构, 结合遗传性别鉴定结果计算性逆转率, 并通过组织切片分析各组试验鱼中XX和XY雌鱼卵巢发育情况。270日龄检测XY雌鱼和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卵巢和肌肉等组织中17β-E2含量。研究进一步地采用qRT-PCR检测270日龄雌雄性别分化基因foxl2和dmrt1在XX和XY雌鱼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各组XY雌鱼的比例和卵母细胞数量均随17β-E2剂量的提高而增加, 且核仁数量也随之增多, 而核质比相应减小; 各组XY雌鱼的体重和体长随着17β-E2剂量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 但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变化; 各组XY雌鱼与对照组雌鱼的鳃、心脏、肝脏、肾脏和肌肉组织中17β-E2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卵巢中17β-E2含量与添加剂量呈正相关; 雌性性别分化基因foxl2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雄性性别分化基因dmrt1在XY雌鱼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研究建立了17β-E2诱导XY雄性斑点叉尾鮰雌性化方法, 为后续全雄斑点叉尾鮰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植物性雌激素genistein对豚鼠乳头肌的电生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a T  Fan ZZ  He RR 《生理学报》2002,54(1):83-87
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了genistein(GST)对豚鼠乳头肌的电生理效应。结果显示:(1)GST(10-100μmol/L)浓度依赖地缩短正常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2)对部分去极化乳头肌,GST(50μmol/L)除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外,还使动作电位幅值和超射值降低,零相最大上升速度减慢;(3)预先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5mmol/L)。不影响GST(5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4)单独应用17β-雌二醇(E2,5μmol/L)或GST(10μmol/L)时,动作电位各参数无明显变化。而预先应用同剂量的GST再加入E2,则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结果提示,GST可能通过非NO途径抑制Ca^2 内流,从而影响豚鼠乳头肌电生理效应,并与E2有加强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血管紧张素Ⅱ在小鼠卵泡闭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g Y  Jiao LH  Liu RH  Wang QB  Wang H  Xia GL 《生理学报》2002,54(1):75-78
应用幼年小鼠经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s serum gonadotropin,PMSG)处理的动物模型,研究了卵泡从发育到闭锁动态变化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作用。结果表明:(1)24日龄小鼠给予PMSG(10IU/只)后6d时,卵巢中出现大量闭锁卵泡,颗粒细胞DNA琼脂糖电泳显示了梯形条带;(2)随卵泡闭锁发生,卵巢AngⅡ含量增加;(3)AngⅡ显著拮抗FSH刺激颗粒细胞雌二醇生成的作用。我们认为,AngⅡ参与了对小鼠卵泡闭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大鼠卵巢不同功能阶段时c-fos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成年大鼠卵巢于不同的功能阶段和未成年大鼠外源性激素诱导的卵巢于不同的功能阶段c-fos表达的变化以及与血清E2和P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在成年大鼠动情前期、动情期卵巢的间质腺和基质中及动情间期和妊娠期卵巢的黄体细胞和基质中有c-fos表达,c-fos蛋白阳性信号的表达范围和表达强度在动情前期卵巢较大,动情间期和动情期卵巢较低,妊娠期卵巢最大,这种变化与血清E2和P含量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未成年大鼠,用DES使卵泡发育至窦前期时,在卵巢中未检测到有c-fos蛋白的表达,用PMSG使贸泡发育至排卵前期时在卵巢的间质腺和基质中有c-fos表达,用PMSG和hCG后4天形成的早期黄体化卵巢c-fos在黄体细胞和基质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而于用hCG后9天形成的晚期黄体化卵巢c-fos表达明显下降,这种变化也与血清E2和P含量的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c-fos与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等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碳源条件下,真养产碱杆菌可在胞内积累聚羟丁酸(PHB)或含羟基戊酸单体(HV)比例不等的聚羟丁戊酸共聚物(PHBv)。利用次氯酸钠,氯仿混合液体系提取上述羟基脂肪酸聚酯(PHA),提取率为85%,纯度达97.O%。以差示扫描热分析法对PHB和PHBV材料进行热性质研究,发现材料中的HV组分逐渐增加.材料的熔点Tm,熔化焓Hm逐渐下降。热分解峰值逐渐向低温区偏移。但含HV为6lmol%的PHBV材料有关热性质出现回升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