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9月因慢性肾衰竭需住院治疗患者9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予以腹膜透析,对照组予以血液透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值、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TNF-α、BUN、Scr和AL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B和RB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低蛋白血症率和感染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体力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疼痛、生命活力、社会职能、生理职能和情感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较血液透析可更有效抑制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提高小分子物质清除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但治疗中易发生低蛋白血症和感染等并发症,需及时补充白蛋白和加强预防感染措施等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FENO)的变化情况及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嗜酸性粒细胞(eosnophil,EOS)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呼吸内科病区收治的ACOS患者30例及无肺部疾病的健康的体检人群20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FENO、FEV1值、EOS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实验组FENO、hs-CRP及E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1,0.0263及0.0078),FEV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47)。治疗后,两组间FENO、hs-CRP及EOS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2614,0.1347及0.2431),而实验组FEV1%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69)。实验组在治疗前后FENO、hs-CRP及EOS水平均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27,0.0427,0.0031),而FEV1%变化无显著差异(P=0.1427)。在治疗前后,FENO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γ=0.7392,P=0.0168;γ=0.7214,P=0.0248),与血EOS水平亦呈正相关(γ=0.8782,P=0.0072;γ=0.7642,P=0.0231)。而FENO水平与FEV1%在治疗前后无相关性(P0.05)。结论:ACOS患者气道内存在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性慢性炎症,短期静脉糖皮质激素治疗可缓解其气道内炎症。ACOS患者FENO水平与血EOS、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评估ACOS患者静脉糖皮质激素疗效。  相似文献   
993.
白介素-17A(IL-17A)是一种促炎因子,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该家族的细胞因子分别被命名为IL-17A至IL-17F,IL-17A是该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它能够促进炎症细胞释放多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抗菌肽等,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增殖,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IL-17A的家族细胞因子在很多肺部过敏性、自身免疫性甚至肿瘤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宿主防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性纤维化(CF)、结节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均存在异常表达,虽然在多种疾病中未能阐明IL-17A影响疾病发展的具体作用机制,但已证明其水平与疾病的发展存在关联,这不仅为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也为其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IL-17A在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妊娠期产妇慢性HBV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的临床病历资料,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诊断标准,将所有产妇分为4组:慢性HBV携带者(A组)1128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B组)406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组)307例、非活动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携带者(D组)774例,并收集同期入院的823例HBV阴性产妇为对照组(E组)。比较各组的GDM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2615例慢性HBV感染产妇中,共发生GDM 866例,发生率为33.12%。B组与C组GDM发生率分别为38.92%、37.46%,均大于E组的30.74%(P0.05)。A组、B组、C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发生率分别为7.98%、8.87%、9.77%,均高于E组的3.52%(P0.05);A组、B组、C组及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0%、3.94%、4.56%,均高于E组的0.49%(P0.05)。C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3%,高于E组的0.36%(P0.05)。结论:产妇慢性HBV感染若合并肝功能受损或肝组织学病变,可能增加GDM的发生率,若HBV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PIH及早产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ST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肽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22例纳入CHF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II级组34例,III级组48例,IV级组40例。另选取同期住院的心律失常非CHF患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CHF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ST2、IL-6及和肽素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CHF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CHF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级组、III级组患者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均高于II级组患者,且IV级组高于II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ST2、IL-6水平与和肽素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sST2、和肽素、IL-6水平与CHF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阿夫唑嗪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石蛋白(PS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盐酸莫西沙星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阿夫唑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77.5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NIH-CP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夫唑嗪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用盐酸莫西沙星,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1β、PSP、M-CS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和正常人舌苔菌群的分析,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菌属。方法研究分为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组(30例,CAG组,主要为薄白苔)和正常人舌苔组(30例,HC组,均为薄白苔),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舌苔的菌群进行研究。结果 (1)测序片段总长度约为253bp,片段有效率在90%左右。(2)正常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群落组成在PCA图中各自汇聚成群,差异比较明显。(3)按照系统分类学的方法,采用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来寻找阶元系统(门、纲、目、科和属)上的差异菌,发现共有13种差异菌。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纤毛菌属、韦荣球菌属中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链球菌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为了进一步寻找阶元系统中属水平的差异菌属,我们采用T-test统计分析法。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在韦荣球菌属、纤毛菌属、普氏菌属、罗思菌属、口腔杆菌属、口腔毛绒厌氧杆菌、Solobacterium和一种未确认种属的细菌其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而链球菌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从舌苔样本微生态测序中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苔菌群发生变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能与炎症相关,这些口腔微生物的变化可能成为某些全身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微生物学指征。  相似文献   
998.
脂肪组织在调控代谢稳态和运动适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肥胖引起的脂肪组织氧化应激是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等的重要病理特征,是促进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氧化应激可以引起脂肪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募集炎症细胞浸润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并促进了局部和系统的胰岛素抵抗与慢性炎症。运动对肥胖相关的慢性代谢病的有效干预与运动的抗氧化效应相关。本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在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对脂肪组织氧化应激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9.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发生了显著性变化,但目前并无不同病因的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比较研究。本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病因CKD患者血清氨基酸谱的差异,以及差异氨基酸与肾疾病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选取79例确诊慢性肾病的成年患者,根据其病因,分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另选取2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及处理清晨空腹血清标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P-HPLC)测定血清中22种游离氨基酸的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CKD患者血清赖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伽马氨基丁酸(GABA)、色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血氨水平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苏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而血清天冬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异亮氨酸水平显著低于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肾病患者(P<0.05)。上述结果证实,慢性肾病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较正常对照发生显著变化,且不同病因CKD患者部分血清氨基酸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色氨酸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病因CKD患者肾功能恶化速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7、MI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7%vs.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2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10、IL-17、MIF、ALT、AST、TbiL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可能与其显著升高血清IL-2、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及降低血清IL-10、IL-17、MIF和外周血CD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