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孙飞  王雪 《生命科学》2011,(11):1130-1139
介绍了蛋白质电子晶体学和单颗粒分析技术这两种低温电子显微技术在膜蛋白和膜蛋白复合体结构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近10~20年来的实际应用,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优势和瓶颈。此外,还介绍了Amphipol替代、Streptavidin二维晶体锚定脂质体和纳米球包被脂质体等近两年来出现的新的用于低温电镜成像的膜蛋白样品制备方法。最后对膜蛋白的低温电子显微研究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2.
通过蓝色非变性凝胶电泳(BN-PAGE)比较痢疾杆菌福氏5型野生株M90T和大质粒缺失株M90T△T的膜蛋白复合物,发现一个野生株特有的复合物,其分子量的为290 kD,命名为M90T-290.通过第二向SDS-PAGE分离M90T-290得到6个蛋白亚基,质谱鉴定为:一个由大质粒编码的毒力蛋白Apyrase(ATP-二磷酸水解酶)和5个染色体编码的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以膜复合物的形式影响毒力蛋白IcsA的单极性分布和痢疾杆菌在细胞间的扩散.这个新发现的毒力相关膜复合物在痢疾杆菌的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与血小板功能活化产物GMP-140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120例研究对象进行了血浆LDL、GMP-140水平的测定,其中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40例,并与40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ACS患者血浆LDL和GMP-140水平均非常显著的高于正常人组(P<0.01),ACS组又高于SAP组(P<0.05),且血浆LDL与GMP-14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浆LDL和GMP-140水平的变化对CHD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疗效和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4.
85.
相对特征在昆虫目级阶元图像自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图像技术并结合昆虫分类学原理,设计和开发了一套"昆虫目级阶元标本图像自动鉴定系统",提出了一组基于昆虫标本图像的相对特征,并通过前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鉴定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对特征应用于昆虫目级阶元图像的自动鉴定是有效的,在对7个常见昆虫目的测试中,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高正确识别率可以达到95%.  相似文献   
86.
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及群落内种间相互作用是影响其生态功能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微生物群落是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主要驱动者,但是由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只能分离约1%10%的环境微生物,对复杂的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了解甚少。元基因组学、单细胞分析和群落遗传学等方法的出现,及其与微生物学的交叉融合,使得人们能够从微生物群落组成、物种功能、种间相互作用和预测模型等方面分析微生物群落。重点综述了元基因组学、单细胞分析和群落遗传学等方法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7.
昆虫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嗅觉是昆虫产生行为的重要物质基础,阐明昆虫嗅觉机理有助于调控昆虫行为和进行害虫治理。近年来,许多与嗅觉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和相关基因的发现和克隆,对揭示嗅觉机理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针对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气味受体、气味降解酶以及感觉神经元膜蛋白等,就其生化特性、表达部位、分子结构、生理功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8.
我们使用Clonetech的同源重组酶连接人TSC1、TSC2全长蛋白编码eDNA0RF到pBudCE4.1真核细胞双元表达载体上,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介导重组质粒pBudCE4.1/TSC2/TSC1导入293T细胞,用含125μg/mLzeocin的培养基筛选稳定表达TSC1/TSC2蛋白的细胞株,并用Westemblot方法鉴定稳转细胞株的稳定性。该实验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TSC1/TSC2蛋白的293T细胞系,从而为今后研究TSC1/TSC2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9.
【目的】筛选一株可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的微生物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方法】在厌氧条件下采用抗生素抑制非目标菌生长并结合稀释涂平板法进行菌株分离,分离可转化大豆苷元生成S-雌马酚的肠道细菌,并对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之后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该菌系统进化树,结合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确立该菌系统发育学地位。【结果】从大鼠肠道内筛选分离到一株可以将大豆苷元转化为S-雌马酚的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株LH-52(JN861767),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 BLAST比对表明该菌株与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相似度达到了99%,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结果鉴定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根据HPLC保留时间、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确定产物为S-雌马酚。【结论】菌株P.mirabilis LH-52为首次筛选到的可转化大豆苷元为S-雌马酚的兼性厌氧菌,相对于文献报道的严格厌氧菌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0.
神经系统中富亮氨酸重复序列跨膜蛋白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eucine-rich repeat, LRR)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结构域.含有富亮氨酸重复序列的蛋白质简称LRR蛋白.LRR蛋白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和组织中广泛分布,其定位的特异性以及与之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复杂性,决定了LRR蛋白功能的多样性.许多LRR蛋白相对特异性表达于神经系统,绝大多数在神经系统中高表达的LRR蛋白属于跨膜蛋白,它们主要作为细胞黏附分子或配体结合蛋白参与突触的形成、神经突起的生长发育、神经递质的转移和释放等神经系统正常生理活动.LRR蛋白的异常表达将会导致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