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5岁的患急性稀水样便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感染及星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留取2006年6月~200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住院及医院内感染腹泻患儿的部分粪便标本,应用免疫层析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排除轮状病毒感染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星状病毒。本实验主要研究对象为年龄≤5岁,病程≤2周,大便培养无条件致病菌生长患儿。结果 共收集724例急性腹泻粪便标本,年龄≤5岁人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42.5%,约85%患儿年龄≤2岁;病例全年均有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2月~2007年1月。共240例急性腹泻轮状病毒阴性粪便标本中,年龄≤5岁人群星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1.6%,53.6%患儿年龄≤2岁;观测期间病例散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2006年10月~2007年1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部分患儿伴肠道外损伤。星状病毒是上海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又一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72.
中国河北省卢龙县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轮状病毒是我国儿童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按照WHO轮状病毒监测方案,于1999年7月至2003年6月,在河北省卢龙县开展了医院和社区为基础<5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结果表明:卢龙县<5岁儿童腹泻的发病率为1 3次/人/年。4年中全县共有2350名<5岁急性腹泻患儿住院,占所有住院儿童的38%(2350/6213)。住院的腹泻患儿每年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夏季(6~8月),占全年腹泻住院病例的22%;另一个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58%。住院的轮状病毒腹泻只有一个高峰,是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高峰期的轮状病毒腹泻住院患儿数占全年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住院数的86%。按全年统计,轮状病毒腹泻占住院腹泻患儿的46%,轮状病毒腹泻的住院率为11/1000儿童/年。在门诊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占28%,在社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腹泻占10%。轮状病毒毒株的分布,G3型(45%)最常见,其次为G1型(35%)、G2型(8%)、G4型(3%)、G9型(0 6%),混合感染较少(1%)。还有8%的毒株未能分出型别。在轮状病毒腹泻患者中,9~11月龄的儿童检出率最高(53%),其次是12~17月龄(51%)、18~23月龄(36%)和6~8月龄(30%)。在4年研究期间共有5~10名1~59月龄儿童可能因为轮状病毒腹泻死亡,其中有1例确诊为P[8]G1型毒株感染。初步估计,该县1~59月龄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死  相似文献   
73.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是一类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长约7.5kb。其5′端非编码区由约742个核苷酸长,主要与病毒RNA复制、蛋白翻译起始、病毒颗粒的装配及病毒的细胞适应减毒及神经毒力密切相关。我们研究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Sabin株)在人胚肺二倍体细胞(KME17)上致细胞病变较猴肾细胞慢,病毒产量亦明显低于恒河猴肾细胞培养,国内外也有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74.
微生态制剂预防儿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在儿科ICU住院患儿中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研究的580例入住PICU的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金双歧)常规剂量口服或经鼻饲管给药直至出院,观察2组之间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580例分为预防组286例,对照组294例,腹泻预防组的发生率为5.24%,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93%,预防组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儿科ICU住院患儿常规加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很好地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其机制认为与微生态制剂具有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5.
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氨苄青霉素钠诱发的小鼠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氨苄青霉素钠口服诱发小鼠实验性腹泻和肠道菌群失调,然后用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口服,每天2次,共4d,观察治疗后的小鼠排便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在各给药组中,治疗第1天有70%~85%的小鼠排正常便,生理盐水组只有10%排正常便(P〈0.01);治疗第2天给药组中有80%~90%的小鼠排正常便,生理盐水组仅为50%(P〈0.01)。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凝结芽胞杆菌在治疗第2天开始定植,停药第7天后逐渐消失,定植期为10d左右。在各给药组中,治疗第2天肠道菌群开始恢复,第4天均升高到正常,而生理盐水组的恢复比各给药组显著的慢(P〈0.01)。结论 凝结芽胞杆菌活菌片对小鼠实验性腹泻有明显的止泻作用,并能加速肠道菌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76.
"妈咪爱"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妈咪爱对轮状病毒肠炎(RV肠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方法 随机取60例RV肠炎病例分析并分成2组:一组常规治疗,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妈咪爱治疗。除根据全国小儿腹泻会议评定标准,观察临床症状外,2组均在用药前,用药3、6d再进行正常菌群检测。结果 (1)VR肠炎可致肠道菌群失调;(2)妈咪爱治疗组疗效较常规治疗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4种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恢复较快,用药第6天肠道菌群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妈咪爱治疗RV肠炎有显著疗效,不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缩短,肠道菌群也很快恢复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7.
金双歧、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泻病联用金双歧片及思密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急诊及留察小儿急性腹泻患者116例,分成2组,用头孢羟氨苄联用思密达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金双歧片 思密达)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头孢羟氨苄 思密达)总有效率为84.5%。结论金双歧具有调节菌群平衡,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生长的作用,联用胃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8.
近来在黄石公园的酸性温泉中分离到了可感染古细菌(Sulfolobus Sulgatarlcus)的一种病毒,其结构为在病毒表面有“塔楼样”(turret-like)的附属体,形成地道样的通道。共发现了36种感染古细菌的病毒,选择了一种有20面体结构,并生长快、感染性强的病毒(STIV)进行研究发现,STIV有环状双链DNA,与其他已知DNA基因组同源性很低;STIV,衣壳上有从五重体末端延伸的“塔楼样”结构,  相似文献   
79.
仔猪腹泻抗性相关特异表达ESTs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久仰香猪、剑白香猪和长白猪3个品种的脾脏为材料,以品种间同一组织不同的发病状态为对照,将DDRT—PCR技术与银染法相结合进行差异显示研究,筛选与仔猪腹泻抗性相关的特异表达ESTs。在脾脏未发病RNA池中检测到5条特异表达ESTs,其中一条与Nck转导蛋白同源,一条与长散布元件反转录酶同源,一条为相似性较高的未知功能序列,两条为新序列。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