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腹泻是许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用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患者停止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改用其他治疗方案的原因之一。2012年12月31日,由Napo制药公司开发的crofelemer(商品名:Fulyzaq)获美国FDA批准,用于减轻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用药治疗的HIV携带者及AIDS患者的水样腹泻  相似文献   
32.
最近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已与读者见面了。全书四章。第一章以"千变万化感染病,经验检验相益彰"为题,例举了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分枝杆菌感染及其他各种病原菌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的疑难病例,每个案例的标题明了、直入主题。第二章以"肿瘤发热最隐匿,踏破铁鞋终寻得"为题,点出了众多的肿瘤性疾病以发热为初发或长期表现,颇值得重视。第三章以"如魅似幻风湿病,炎症感染本相连"为题,点出了风湿病诊断上的困惑。第四章以"发热待查虽纷繁,内在规律需坚持"为题,点出了疑难之中仍可找寻各自的规律。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联活菌)对社区小儿腹泻的辅助治疗。方法:217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联活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总有效率7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活菌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安全,值得社区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入院后3d、7d,治疗组的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LWI、PaO_2/FiO_2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后6h,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4h、48h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和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液体负平衡有助于减轻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的心肺损伤,促进患者早期复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抗感染活性骨(ARBX)治疗感染性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系统随访应用抗感染骨治疗的36例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病例,给予原内固定取出或外架拆除,病灶清除,去除硬化骨及死骨,髓腔再通,抗感染活性骨植骨,外架或钢板重新固定,统计患者病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患者院前手术次数,滴注引流时间及抗生素应用疗程,骨性愈合时间,内、外固定物拆除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治疗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4年(1年2月-4年10月),骨不连彻底治愈30例,4例患者感染控制,半皮质愈合,2例感染复发,骨不连未愈合。结论:1抗感染活性骨是治疗感染性骨不连的一种有效的植骨材料,具有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2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是控制感染,促进感染性骨不连愈合的关键;3清理断端,断端骨髓腔再通可促进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参苓固肠颗粒联合金双歧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参苓固肠颗粒组、益生菌组、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分别予参苓固肠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参苓固肠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疗程4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单项症状积分及总有效率。结果参苓固肠颗粒组、益生菌组、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0%、95%,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参苓固肠颗粒组和益生菌组(P0.05);三组证候总积分分别为(8.20±4.77)、(9.00±4.34)、(5.05±4.66),联合用药组症状改善较单药组明显(P0.05);三组对腹泻、腹痛、肠鸣等大多数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在改善腹胀和食欲不振方面疗效优于参苓固肠颗粒组和益生菌组(P0.05)。结论参苓固肠颗粒联合金双歧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参苓固肠颗粒和金双歧单药,特别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尤以腹胀不适和食欲不振方面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及评估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米氮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服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米氮平片治疗;B组单用米氮平片治疗;C组单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治疗。连续用药4周,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5%,明显高于B组的63.6%和C组的65.2%(P0.01),B组共有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轻微头晕、嗜睡、乏力症状,A组和C组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凝结芽孢杆菌活菌片联合米氮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人体皮肤上定植或附着着一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在正常情况下,由于皮肤屏障的防护作用,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对人体不能造成伤害。舰艇人员在长远航期间,受各种条件限制,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皮肤破损时,皮肤上的微生物就会侵入机体造成感染性皮肤病。为了有针对性做好长远航期间舰员的皮肤病防治工作。现将2018年某舰官兵执行远航任务7个月期间舰员感染性皮肤病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9.
40.
诺如病毒(Noroviruses,NoVs)是引起病毒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本研究旨在对2015~2016年春季安徽部分地区暴发的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AGE)疫情标本进行病原检测和分子分型,分析病原的基因特征。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9起AGE疫情流行病学信息和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样本。采用Real-time PCR检测NoVs核酸和RT-PCR扩增RdRp与VP1区基因序列,基因测序后应用BLAST比对和NoVs在线分型工具分析结果。7起疫情发生在中、小学校(77.78%,7/9),2起疫情发生在乡镇,发病人数中位数为6人,男女发病比例为1.41∶1,临床表现主要以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为主。77份临床病例样本中检出66份NoVs核酸阳性,基因序列测定获得76条序列,39条序列为RdRp区GⅡ.P17基因型,37条序列为VP1区GⅡ.17基因型。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2015~2016年安徽地区39条RdRp区NoVs GⅡ.P17基因型序列Cluster III进化簇III b分支,与2015年广东、海南、中国台湾地区参考毒株序列有较近的亲缘性关系,核苷酸同源性为99%~100%。37条VP1区NoVs GⅡ.17基因型序列都处在Cluster III进化簇上,其中28条序列属于III a进化分支,与山东2015年LX09株、2016年广东GZ2016-L492株、江苏zj019株、中国香港CUHK-NS-942株以及日本2015年AichiF101毒株序列有较近的亲缘性关系。新型GⅡ.P17-GⅡ.17基因型NoVs是引起2015年和2016年春季安徽部分地区AGE暴发的主要病原体,需加强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监测及分子分型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