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1.
摘要 目的:研究异氟烷预处理对化疗性大鼠异食癖恶心呕吐模型神经功能及呕吐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顺铂以建立化疗性大鼠异食癖恶心呕吐模型(Model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研究作为对照组(Control),在腹腔注射顺铂前1 h和12 h吸入异氟烷预处理作为异氟烷治疗组(Isoflurane)。记录腹腔注射顺铂0~12 h和12~24 h内各组大鼠摄入高岭土量;在腹腔注射顺铂0 h、12 h和24 h后,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在腹腔注射顺铂24 h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回肠和延髓组织以检测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5-羟基-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TPH)以及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A)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和Isoflurane组大鼠在腹腔注射顺铂0~12 h,12~24 h以及0~24 h内摄入的高岭土量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Isoflurane组大鼠均显著Model组。三组大鼠在腹腔注射顺铂0 h、12 h和24 h后,神经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Control组大鼠相比,Model组和Isoflurane组大鼠在腹腔注射顺铂24 h后回肠/延髓组织内5-HT和TPH含量均显著升高,并且Isoflurane组大鼠显著低于Model组大鼠(P<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回肠和延髓组织中5-HIAA/5-HIT比值和MAO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大鼠相比,Isoflurane组大鼠回肠5-HIAA含量、回肠/延髓5-HIAA/5-HT比值和MAOA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用于预防腹腔注射顺铂诱导的恶性呕吐,其机制可能与下降THP含量和提高MAOA含量,抑制5-HT合成以及促进5-HT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构建携带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方法 将经XbaⅠ酶切电泳鉴定的带有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pNL-EGFP)载体与pSilencer 1.0-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小干扰RNA(pSilencer 1.0-U6-Ang2-siRNA)重组质粒连接,产生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Ⅰ(pNL-EGFP-U6-Ang2-Ⅰ)、加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转移质粒-U6启动子-促血管生成素2-Ⅱ(pNL-EGFP-U6-Ang2-Ⅱ)慢病毒转移质粒,电泳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连接成功的慢病毒转移质粒、水疱性口炎病毒G蛋白(pVSVG)包膜质粒和pHelper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pNL-EGFP-U6-Ang2-Ⅰ、pNL-EGFP-U6-Ang2-Ⅱ慢病毒.收集病毒上清,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上清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抑制Ang2基因表达的效率.结果 酶切电泳与测序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Ang2-SiRNA慢病毒载体,293T细胞测定病毒原液滴度为8.0×103/ml.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Ang2-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恶性黑色素瘤细胞,抑制了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Ang2-SiRNA慢病毒载体,体外研究显示Ang2-SiRNA慢病毒载体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Ang2 mRNA的表达,为下一步进行裸鼠恶性黑色素瘤移植瘤生长的干预实验奠定基础,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3.
肝癌细胞的恶性转化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密切相关.但是HBV没有直接诱导肝癌发生的生物学功能,HBV可通过其x蛋白(HBx)激活生长信号,促进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的早期,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基因被激活,而AFP能激发PI3K/AKT信号传递,由于PI3K/AKT信号途径具有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所以AFP的表达在HBV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发挥关键性作用.本文就HBV通过优先驱动AFP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自然重编程从而诱发肝癌的分子机制进行阐述,对认识AFP在HBV相关性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预警肝癌发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Hasmodium falciparum,p.f)海南株(FCC1/HN)乳酸脱氢酶(LDH),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鉴定.为制备抗LDH抗体用于胶体金法快速检测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应用PCR技术对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f)基因进行特异性扩增,将扩增产物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2a(+),重组表达载体经鉴定后诱导表达;重组LDHpf(rLDHpf)经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抗rLDHpf免疫血清,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构建了pET-32a/LDHpf重组表达载体,测序后同源性分析显示p.f不同株间LDH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8%,不同种间同源性也在90%以上;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rLDHpf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LDHpf基因高度保守;rLDHpf得到高效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96.
<正>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C端19 000区(Pf MSP119)是保护性抗体的标靶,但是,一个主要的血期候选疫苗pf MSP142其中包含了Pf MSP119的保护性表位,临床试验表明它的免疫原性和效力不是最佳的。根据用约氏疟原虫小鼠模型所作的概念验证研究,作者将重组的Pf MSP119(rPf MSP119)与恶性疟原虫裂殖子缺失了其低复杂性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对判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良恶性方面有无意义。方法:对83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术前进行3D—CPA检查,据结节区血流分布不同,分为3级:Ⅰ级结节周边、内部无或少许血流信号;Ⅱ级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内部无或少许血流信号;Ⅲ级结节周边、内部可见丰富血流。结果:甲状腺腺瘤肿块血供分属Ⅰ、Ⅱ、Ⅲ级,结节性甲状腺肿血供以Ⅰ级为主,甲状腺癌血供以Ⅲ级为主。结论:3D—CPA能反映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血流分布状况,且其分布特征对判断甲状腺癌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8.
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是由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而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能在其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是能够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对正常细胞的增殖起负性调节的基因。抑癌基因的失活常常表现为一个等位基因丢失(allelic loss)和另一个存留等位基因(retained allele)突变。其中,等位基因丢失就是由肿瘤中常见的染色体区域或节段缺失所致,它同时还会伴有抑癌基因座位相邻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IDH是指肿瘤基因中特定染色体上某种DNA多态标记的等位基因片段由同一患正常组织基因组的两种变成一种,即等位基因型由杂合子变成纯合子。IDH是肿瘤细胞中染色体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99.
我国科学家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日前被著名英文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生命科技进展”之一,并被评为“2007年离子通道领域100篇最具影响力文章”之一,这表明我国在防治心源性猝死研究领域已经站在世界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00.
三维细胞培养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平  张学  赵晓航 《生命的化学》2005,25(3):252-255
了解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对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抗癌药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三维细胞培养技术近年被用于研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与传统二维细胞培养相比.它可以模拟体内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是研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信号传递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