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9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根据杆状病毒A组代表种苜蓿Y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cNPV)的分子生物学资料,我们采用分子剪裁和拼接手段,对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加以修饰,并用人工合成定位探针,获得大约在该基因的ATG转译起始密码子一9处加有合成BamHl连接序列的转移载体质粒pAc—MV。 再与从乙肝病毒adw亚型的表面抗原基因HBng亚克隆株pYPss一1分出带有Ban·Hl粘性末端的HBsAg基因,构建表达载体质粒pAc—MV—HBsAgo经与野生型AcNPV DNA对Spodoptem 7rugJPerda细胞共转染,借助同源交换,获得插有HBsAg基因的多角体缺陷的重组病毒。根据HBsAg诊断血球凝集试验和HBs^g诊断酶标免疫测定,表明重组病毒使HBsAg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免疫电镜显示表达产物呈球状颗粒,大小约为22nm。表达产物粗制品按1μg/鼠对bal b/c鼠免疫,并于三周后强化免疫能产生抗体。由HBsAg纯样品酶标免疫法标定的标准曲线估计每升培养物的表达产物约{一8mg,细胞量为1一2×106个/ml.用重组病毒感染玉米螟4龄幼虫,也获得HBsAg基因的表达,展示了简易生产HB sag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可喜前景。  相似文献   
22.
23.
用SDS处理谷氨酸棒杆菌1014(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1014),获得消除质粒的衍生株1014—6。通过质粒pXZl0145(Cmr)转化1014—6菌株的原生质体,研究了转化最适条件。0.6u/ml青霉素处理对数期菌体可明显提高转化效率。转化促进剂PEG以分子量6000,浓度30%为最佳。转化在37℃水浴进行3min效果最好。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104转化子/μg DNA。质粒pXZ10145电已成功地转入钝齿棒杆菌B9(C.Crenatu B9)。并在新 宿主中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4.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cDNA库的组建及克隆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中分离纯化总mRNA,将其逆转录为cDNA,组入表达型载体λgt11,建立了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岛分离株Fccl/HN红内期cDNA库。经大肠杆菌表达后用抑制性单克隆抗体M26—32、F6—c2、F6—D3筛选。杭有27个克隆与M26—32作用、34个克隆与M26—32和F6—C2都反应。对筛选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阳性克隆的表达产物有可能作为疟疾疫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5.
26.
茯苓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茯苓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诱导分化作用。用12.5-100μg/ml茯苓素处理4天,50—80%以上的HL-60细胞获得还原NBT染料的能力。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反应发生显著变化。溶酶体酶含量显著增加,并获得吞噬乳胶颗粒的能力,分化为单核巨噬样细胞。茯苓素诱导HL-60细胞分化需持续作用48小时以上,诱导分化作用为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27.
甘蓝RiT—DNA转化体的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8.
质粒YRP7用氯霉素法扩增,碱变性裂解法提取,酸酚法及核糖核酸酶纯化后,得到了高产量(5.6mg/L培养液),高纯度(A260:A280=2.0)的质粒制品,经转化实验及酶切分析确定YRP7具有下列特征:大小为5.41±0.10kb,可赋予宿主细胞AmP~r、Tet~r的表型,对大肠杆菌C600的转化频率为10~(-6)、转化效率为1.5×10~6转化子/mgDNA。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ECoRⅠ、Hind Ⅲ及PstⅠ在其分子上的切点数分别为1、2、2、2,并确定了各酶切片段的分子大小,对BanHⅠ的单切点,经插入失活法证实其位于Tet~r的基因上。由上述特征可确定,质粒YRP7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克隆载体。  相似文献   
29.
用兔抗人血小板TGF-β_1 N末端1—29氨基酸残基人工合成多肽抗血清作探针以及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技术,分析了1—12天小鼠早期发育期间胚胎的TGF-β_1物质分布。结果表明,着床前胚胎包括卵裂细胞,桑椹胚和胚泡的ICM及滋养外胚层等细胞均显示TGF-β_1阳性免疫荧光染色。免疫酶染色还证明,沿囊胚腔顶部单层排列的原始内胚层细胞比邻近的ICM细胞有较深的染色反应。随着胚胎着床和进一步发育,7天龄胚胎中胚层早期形成阶段,紧靠中胚层一侧的外胚层胞质中含有浓集的棕色颗粒;各胚层的部分区域也存在着染色强度上差别。8—12天龄胚胎中,体节,心壁、间质细胞和肠道以及卵黄囊的脏壁中胚层均有显著的TGF-β_1免疫酶阳性物质。这些结果表明,着床前小鼠胚胎富含TGF-β_1物质,着床后的胚外组织,例如卵黄囊也为胚胎进一步发育提供了富含TGF-β_1物质的微环境;同时也提示,小鼠早期胚胎发育期间的胚泡形成,ICM细胞分化出原始内胚层,卵柱期中胚层形成,以及以后的神经管、体节和肢芽形成阶段等一系列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过程中,TGF-β_1可能是参与重要作用的一种生长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30.
可育的抗除草剂溴苯腈转基因小麦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报道了采用微粒轰击(Microprojectile bom bardm ent) 幼胚将除草剂抗性基因导入小麦(Triticumaestivum L.)的转化研究。实验共使用了13 个小麦品种, 从开花后14~18 d 的籽粒中剥取幼胚, 植物表达质粒含有CaMV 35S启动子控制的除草剂溴苯腈抗性基因bxn 以及筛选标记基因NTPⅡ。采用高压放电基因枪,用质粒DNA 包被的钨粒轰击预培养3 d 的幼胚。在含有卡那霉素类似物geneticin G418sulphate 的MS培养基上, 经过多步骤筛选和分化, 从800 多个幼胚中获得了16 株转化苗。除草剂抗性鉴定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证明, 其中4 株为转基因植物,具有溴苯腈抗性, 并且自交可育。转化工作从分离幼胚到转化苗鉴定完毕, 最短时间为6 个月, 因此, 该方法是一项快速有效的基因导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