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透析充分性、微炎症、营养状态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及长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透析每周3次,治疗6月以上的患者89例,观察并评估其入组时、入组后第3、6、12、18、24月的生存质量(KDTA、SF-36)、营养状况(MQSGA、MAMC)、微炎症(hCRP、IL-6)及透析充分性(iPTH、Kt/V、β2-MG),并分析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微炎症与生存质量、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89例患者有9例死亡,死亡率为10.1%;iPHT、MQSGA与KDTA、SF-36呈负相关(P0.05),Kt/V与KDTA、SF-36呈正相关(P0.05),β2-MG、胆固醇与KDTA、SF-36无明显相关(P0.05);hCRP、IL-6分别与KDTA、SF-36呈负相关(P0.05);HGS与KDTA呈正相关(P0.05),与SF-36无明显相关(P0.05),ALB、MAMC与KDTA、SF-36呈正相关(P0.05);Kt/V、MQSGA、IL-6、iPTH均与KDAT及SF-36存回归关系(P0.05);Cox回归模型发现Kt/V、ALB及开始透析年龄是导致血透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透析充分性、微炎症及营养状况均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长期生存率;iPTH、Kt/V、MQSGA、IL-6是其生存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Kt/V、ALB及开始透析年龄是血透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2.
李志峰  罗茂贤  王冰婵  耿怀成 《生物磁学》2011,(18):3442-3445,35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lk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3株人乳腺癌细胞和1株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Pl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84例乳腺癌及对应的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Plk1mRNA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Plk1mR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和雌激素受体(ER)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Plk1基因mRN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P值均小于〈0.05)。另外,Plk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88±0.18)显著高于其在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0.22±0.10;P〈0.01)。统计学分析结果袁明:Plk1mRNA表达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09或0.007)。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高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疾病进展率及总体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Plk1mRNA表达水平的乳腺癌患者(P=0.0026及0.0136)。COX模型的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表明:Plk1基因mRNA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HR=4.764,95%CI:1.341-6.123,P=0.0025)。结论:Plk1在乳腺癌组织呈现高表达水平,其mRNA表达水平有望成为临床乳腺癌患者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43.
王伟  郑小琪  窦永超  刘太岗  赵娟  王军 《生物信息学》2011,9(2):171-175,180
蛋白质的亚细胞位点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蛋白质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还可以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帮助。目前普遍采用的亚细胞位点预测方法主要是基于N端分选信号或氨基酸组分特征,但研究表明,单纯基于N端分选信号或氨基酸组分的方法都会丢失序列的序信息。为了克服此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分割位点的蛋白质亚细胞位点预测方法。首先,把每条蛋白质序列分割为N端、中间和C端三部分,然后在每个子序列和整条序列中分别提取氨基酸组分、双肽组分和物理化学性质,最后我们把这些特征融合起来作为整条序列的特征。通过夹克刀检验,该方法在NNPSL数据集上得到的总体精度分别是87.8%和92.1%。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治疗腹膜后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腹膜后血肿106例分型、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膜后血肿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可通过休克、腹穿、放射、超声波、尿路及血管造影等提高诊断,手术79例,非手术19例,死亡8例。结论:对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救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5.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细根生物量及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福建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4种植物群落为对象,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细根样品,用WinRHIZO根系分析仪分析细根形态,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层(0-10、10-25 cm)土壤细根现存生物量及各形态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0~10 cm土壤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根长密度、活细根表面积密度、活细根体积密度均是常绿阔叶林<矮林<针叶林<高山草甸,各群落间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海拔高度植被,活细根和死细根的生物量、根长密度、细根表面积密度、细根体积密度均指标均是0~10>10~25 cm;4种植被在0~10、10~25 cm土层中≤2.0 mm径级的活细根、死细根对细根总长度、总表面积的贡献最大;土壤细根生物量及细根的主要形态指标总体趋势是高海拔显著大于低海拔;同时表明了土壤含水率是影响活细根各指标垂直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6.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5  
简明介绍了土壤动物学的研究进展及我国的研究概况,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DNA甲基化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用环境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连续腹腔给药诱导小鼠帕金森病(Parkison's disease,PD)模型,应用ELISA检测小鼠黑质脑组织总体甲基化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表达水平,探讨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部位是否存在DNA甲基化异常.进一步应用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DNA甲基化芯片方法,构建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脑组织DNA甲基化谱,并寻找DNA甲基化修饰异常的PD相关基因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DNA总体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Dnmt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利用DNA甲基化芯片在全基因组内筛选出甲基化差异修饰位点共48个,涉及44个基因,这些甲基化差异基因参与信号转导、分子转运、转录调控、发育、细胞分化、凋亡调控、氧化应激、蛋白质降解等生物学过程.在甲基化差异修饰基因中,对Uchl1基因及Arih2基因进行了甲基化水平以及表达水平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黑质脑组织Uchl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增高,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Arih2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增高.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DNA甲基化修饰异常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如MPTP)可以通过改变DNA甲基化修饰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2年6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卵巢癌患者94例记为观察组。根据所有患者CTC水平将其分成高CTC组(CTC水平≥7个/5mL)57例及低CTC组(CTC水平7个/5 m L)37例,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卵巢良性囊肿者90例记为对照组,分析CTC阳性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CTC水平与患者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的关系以及CTC水平与患者病理特征、生存率、复发转移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90例患者均未检测出CTC阳性。观察组94例患者中检测出68例CTC阳性,总阳性率为72.34%;观察组患者临床分期为II期和III期的CTC阳性率均明显高于I期,有淋巴结转移的CTC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高CTC组的1年、2年、3年生存率与低CTC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CTC组的1年、2年、3年复发转移率均高于低CT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TC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转移率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生存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Ⅱ期和Ⅲ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CTC阳性率较高,且CTC水平与复发转移率关系密切,临床通过检测CTC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9.
术后自控镇痛方法有: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患者区域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Regional Analgesia, PCRA)、患者皮下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PCSA)、患者自控鼻内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nasal analgesia, PCINA)、芬太尼HCI 电离子渗入疗法经皮系统(Fentanyl Iontophoretic Transdermal System, ITS)和连续椎旁阻滞(Continuous Paravertebral block, CPVB) 等。目前在临床工作中较常使用的主要是PCIA 和PCEA。有研究报道,与PCIA 比较,PCEA 镇痛效果更确切,恶心、呕吐及嗜睡发 生率低;但也有报道认为,与PCEA 相比,PCIA 实施相对方便,同时也可以提供令患者满意的镇痛效果,适用范围更广。目前对于 这两种镇痛方法的效果优劣尚无确切的定论,在此就PCIA 和PCEA的镇痛药物特点、镇痛效果、副反应及对免疫功能和肿瘤患 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给出可交换条件下单个协变量的带有测量误差的多维结构回归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总体平均处理效应的估计,给出当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协变量测量误差同分布时总体平均处理效应的拟极大似然估计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