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血涂片、显微测量、血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和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方法,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三种水体湘华鲮(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外周血细胞形态结构、大小、种类及数量。结果表明,湘华鲮外周血细胞中有红细胞、血栓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红细胞比例最高,达80%以上,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最多,占70% ~ 74%。大水面网箱养殖的湘华鲮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水泥池和土池养殖个体(0.01 < P < 0.05),而白细胞的数量、种类及各类白细胞所占比例较为稳定,不随养殖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P > 0.05),但水泥池湘华鲮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与杀菌能力较其他两种养殖方式显著下降(0.01 < P < 0.05)。因此,建议湘华鲮宜在水质良好的流水环境中养殖。  相似文献   
62.
应用扫描电镜对华鲮Sinilabeor rendahli鳃耙、鳃弓、鳃丝和鳃小片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鳃耙和鳃弓表面凹凸不平,分布着大量丘突.鳃丝和鳃耙表面有大量粘液细胞分布,鳃丝上皮细胞表面密布微嵴,氯细胞附着在鳃丝表面和鳃小片侧表面.鳃小片薄、表面凹凸不平,垂直排列在鳃丝上.鳃丝和鳃小片的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有助于提高鱼鳃的气体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63.
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对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licornis(F.Smith)幼虫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鲜虫浆的蛋白质、氨基酸、粗脂肪、糖类及灰分含量分别为17.1%,13.5%,6.7%,1.0%和1.5%,胆固醇含量为0.3mg/g;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75.3%,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同时,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的61.3%和24.3%,特别是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较高,分别达37.0%和18.4%;此外,还含有K,Ca,Mg,Fe,Zn,Cu,M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最后在分析其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对鞭角华扁叶蜂幼虫的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4.
孙军  宋书群  王丹  徐兆礼 《生态学报》2007,27(8):3302-3315
2005年4月27日至5月30日在东海有害藻华高发区的6个典型站位采样,结合稀释法实验和Frost的直接计量法研究了中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和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现场摄食速率,并对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食物组成、中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摄食压力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调查区: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物种比摄食率介于0.01~8.43d-1,平均值为(2.72±2.14)d-1。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的物种摄食速率介于0.05~838.23cells ind.-1d-1,平均值为(52.72±154.21)cells ind.-1d-1,对几种有害藻华原因生物的摄食速率较高。中华哲水蚤对浮游植物物种摄食速率具有食物密度依赖性,在低浮游植物丰度下,其摄食速率会随着浮游植物丰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阈值后随着浮游植物丰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中型浮游动物群落对浮游植物群落碳摄食速率介于0.53~4.97ngC L-1d-1,平均值为(2.16±1.63)ngC L-1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群落物种平均碳摄食速率介于0.04~13.20ngC ind.-1d-1,平均值为(2.91±5.22)ngCind.-1d-1。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对浮游植物群落碳摄食速率介于61.07~8632.85ngC L-1d-1,平均值为(2801.01±4198.46)ngC L-1d-1。分析比较中型浮游动物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摄食压力表明,海区中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要远高于中型浮游动物,介于95.59%~99.98%,平均值为97.88%±2.33%。调查海区中型浮游动物还通过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G/A与细胞色素P450酶2C9基因CYP2C9 1061 A/C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华法林应用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29例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VKORC1—1639G/A及CYP2C9 1061 A/C多态性,并按基因型分组,分别比较VKORC1和CYP2C9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组检出VKORC1—1639AA、AG、GG型分别有96例(74.4%)、30例(23.3%)、3例(2.3%),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86%、14%,CYP2C91061;AA、AC、CC型分别有117例(90.7%)、11例(8.5%)、1例(0.8%),等位基因A和c频率jj别为95%、5%;病例组与正常人组VKORC1—1639、CYP2C9 1061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KORC1—1639不同基因型间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AA型低于AG型,后者又要低于GG型;携带CYP2C9 1061 C等位基因的患者(AC和CC型)华法林平均剂量要低于AA型。结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1-1639G→A和CYP2C9 1061A→C转变有关,VKORC1-1639AA型占多数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所需华法林剂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Mesorhizobium huakuii 7653R MCHK-3535基因在共生固氮中的功能。【方法】构建MCHK-3535插入失活突变体、超表达和互补菌株,对其进行共生表型鉴定;并测定各菌株的生长曲线、运动性及生物膜形成;利用qRT-PCR方法和组织表达定位分析MCHK-3535在共生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与野生型7653R相比,突变体Δ3535达到稳定期的生物量增加,运动性下降,生物膜形成增加。此外,MCHK-3535基因的失活会显著提高紫云英固氮能力和植物地上部分鲜重,但不影响根瘤数量及重量;且互补菌株C3535能部分回补到野生型性状,超表达菌株OV3535均无显著性差异;qRT-PCR和启动子组织表达定位发现,MCHK-3535基因主要在根瘤的侵染区、过渡区及固氮区表达,并且表达持续整个固氮期。【结论】MCHK-3535基因在自生及与紫云英共生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参与根瘤的正常发育并负向调控固氮酶活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尿素ABC转运体透性酶亚基编码基因urtB可能参与尿素代谢及支链氨基酸转运;本文旨在获得实验证据阐明urtB基因对华癸根瘤菌结瘤和固氮的影响,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机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urtB基因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通过荧光定量检测urtB基因在自生和共生条件下的时空表达特征和启动子原位表达技术检测urtB基因组织表达特征,采用插入突变构建urtB突变株,通过植物盆栽并结合添加氮素处理,检测与分析突变体的共生固氮表型变化。【结果】分析表明urtB基因对于氮素转运非常重要,在共生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比自生培养条件下显著上调表达;在成熟根瘤的固氮区中大量表达;正确构建和筛选获得了根瘤菌urtB突变株;接种urtB突变株与野生型菌株7653R相比较,突变体根瘤发育异常;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瘤固氮酶活性显著降低;添加氮素可恢复其共生缺陷表型。【结论】华癸中慢生根瘤菌urtB基因可能通过影响根瘤中氮转运或同化,进而在根瘤发育与共生固氮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吕浩  周进  蔡中华 《生态科学》2016,35(4):23-30
群体感应信号(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的一种特殊交流方式, 它具有调节种群密度、生物膜形成、毒素产生以及色素的形成等多种功能。藻菌关系是藻华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为了探求藻华过程中信号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我们以深圳大鹏湾的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藻华中的QS 菌株为研究对象, 应用报告菌株和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方法, 监测了藻华爆发期间信号微生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构建了藻类、QS 微生物与其它微生物的相关性关系。结果表明:在筛选的QS 菌株中经去冗余和重复后成功鉴定了7 种不同的细菌, 分别是冷杆菌Psychrobacter cryohalolentis、普罗维登斯菌Providencia sneebia、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 AT1b、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oxytoca、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 和鲍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相关性分析发现P.sneebia 的丰度与藻类数量变化呈正相关, 而L. sphaericus 和P. stutzeri 的丰度与藻类数量变化呈负相关, 其它QS 微生物中未见显著相关性。综合实验的结果来看, QS 微生物在藻际微生物的群体结构中扮演着一定的生态作用, 它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藻华过程中QS 微生物的丰度变化和网络关系, 为认识藻菌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9.
周利  唐丹玲  孙景 《生态科学》2013,32(6):692-702
海洋溢油事件频率增加,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该研究收集MODIS 叶绿素a 数据和现场资料,对全球20 次重大海洋溢油事件后浮游植物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溢油可能引发大面积藻华,且一般发生在溢油20 d 以后,多数发生在3-10个月间。深入分析发现,溢油后的藻华多数发生在春季、秋季和/或温度在20℃-30℃条件下。若溢油发生在夏季,短期内发生藻华的几率较高,且可能发生多次藻华;若溢油发生时温度较低,溢油后藻华发生几率也较低。需要关注的是,2013 年晚秋我国青岛市黄岛输油管线破裂引起的溢油事件,可能提高2014 年春季胶州湾发生藻华的几率。  相似文献   
70.
华模蛛科——采自中国的蜘蛛目一新科(蛛形纲,蜘蛛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自我国云南西双版纳雨林的1新科,华模蛛科Sinopimoidae fam.nov.,1新属,华模蛛属Sinopimoa gen.nov.,1新种,双色华模蛛Sinopimoa bicolor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