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五项酶联合检测在需氧菌性阴道炎(AV)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用五项酶联合检测法和传统方法 (联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检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结果 2 663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五项酶联合检测法阳性率为90.3%,阴性率为9.7%;传统方法诊断AV的阳性率为91.6%,阴性率为8.4%。两者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方法综合诊断AV步骤繁琐,五项酶联合检测需氧菌性阴道病方法简便快速,和传统方法综合诊断结果符合率高。五项酶联合检测可以取代传统繁琐的检测手段成为门诊妇科医生诊断AV的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2.
临床医师经常用氟康唑口服来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很少发生固定性药疹.固定性药疹是一种轻型药疹,每次服用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相同皮疹.该文报道1例48岁女性,口服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后出现固定性红斑的病程经过,改用伊曲康唑口服没有出现交叉过敏现象.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6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孕妇,随机分2组:研究组克霉唑阴道片500 mg,阴道给药2次,每3 d 1次,后给予定君生置阴道后穹窿,每天1次,0.25 mg,连用10 d。对照组克霉唑阴道用药2次,每3 d 1次。于用药后第1、第3个月复查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复发率和复发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君生胶囊联合克霉唑治疗孕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能防止或延缓复发。  相似文献   
44.
需氧菌阴道炎快速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比较目前需氧菌阴道炎(AV)诊断标准法与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检测法在需氧菌阴道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2例疑似AV患者进行现行AV标准法和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检测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AV/BV五项联合测定法对242例疑似AV患者进行检测,以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醛酸酶/凝固酶阳性为诊断标准,共检出阳性患者107例,敏感性为94.03%、特异性为87.80%,二者的符合率为92.98%(Kappa=0.767,P<0.05),二者呈中度一致性。结论 AV/BV五项联合测定对AV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目前临床使用的AV诊断标准符合率高,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不用仪器设备,适于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特别是社区医院,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鉴别诊断阴道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5.
蔡莉  陈励和  邓淑玲  朱长艳  陈雯婷 《生物磁学》2011,(15):2917-2919,2913
目的:探讨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阴道炎病原菌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参加健康体检的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湿片法和革兰染色法联合检查。结果:发现阴道炎病原菌检出率为44.96%,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最高。在20岁以下和59岁以上阴道炎患者数量太少,未作统计。各年龄组间滴虫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茵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参加健康体检的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中,细菌性阴道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类型,其次是念珠茵性阴道炎,滴虫感染占第三位,且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茵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阴道炎病原菌的分布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参加健康体检的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湿片法和革兰染色法联合检查结果:发现阴道炎病原菌检出率为44.96%,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率最高。在20岁以下和59岁以上阴道炎患者数量太少,未作统计。各年龄组间滴虫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参加健康体检的21143例不同年龄段职业女性中,细菌性阴道病是最常见的阴道炎类型,其次是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感染占第三位,且细菌性阴道病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中老年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为中老年阴道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毛滴虫检查,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分析不同年龄、季节、职业、生活习惯、性生活情况患者的阴道毛滴虫感染状况。结果:中老年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为10.50%,其中45~50岁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最高,占19.15%,71~80岁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最低,占2.78%,不同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春季、夏季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秋季、冬季(P0.05)。牧民、农民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工人和公职人员的感染率(P0.05),牧民、农民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常性清洁外阴的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低于非经常性清洁外阴的患者(P0.05)。有性生活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无性生活患者(P0.05),有性生活应用避孕套的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低于不应用避孕套患者(P0.05)。结论:中老年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较高,春季、夏季是阴道毛滴虫感染的高峰期,中年患者感染率高于老年患者,农民、牧民、服务人员和非经常性清洁外阴的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较高,且有性生活没有应用避孕套者感染率更高,应做好以上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以降低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48.
摘要:目的 对门诊1 982例阴道炎患者中感染需氧菌阴道炎(AV)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镜检法和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测定技术对1 982例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 在1 982例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症状的患者中,AV患者398例,占20.08%(398/1982)。其中,单纯AV患者61例(占15.33%,61/398);AV混合感染患者337例(占84.67%,337/398)中AV +BV患者158例,AV +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78例,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101例。结论 需氧菌阴道感染日趋严重,及时正确的检测出阴道感染的病原菌、合理用药,是阴道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不同的检测手段检测基层医院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了解滴虫性、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从而探索基层医院最适的检验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调取本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部就诊的900例女性患者,采取两种常用的阴道分泌物检测方法,即涂片镜检法(湿片法)和阴道分泌物p H值测定+抗原检测(抗原法),探索其滴虫性阴道炎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结果采用湿片法检测出滴虫性阴道炎阳性共144例,占总例数的16.00%;真菌性阴道炎阳性共207例,占总例数的23.00%;采用抗原法检测出滴虫性阴道炎阳性共179例,占总例数的19.89%;真菌性阴道炎阳性共253例,占总例数的28.11%。结论抗原法较湿片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结果客观易判读,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首选的阴道分泌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0.
复方明矾散对妇科阴道炎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方明矾散对妇科阴道炎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从临床妇科阴道炎患者分离病原菌为受试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大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分别检测复方明矾散对140株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总MIC范围:0.07~10mg/ml。念珠菌MIC范围:0.07~1.25mg/ml,MIC50 0.30mg/ml,MIC90:0.61mg/ml。结论 复方明矾散对所有受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对念珠菌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