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白细胞介素-2对心脏节律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L-2)对心脏节律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型和离体人鼠灌流心脏模型,观察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离体心脏心率及节律。结果:①2.5-200u/ml的IL-2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②50u/ml的IL-2明显增加离体心脏心率和室性早搏个数。③propranolol预处理可取消50u/mlIL-2的离体心脏作用。④热失活IL-2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离体心脏心率和心律都无显著作用。结论:IL-2可直接制培养心肌自律性,其对离体心脏的正性变时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由内源性作茶酚胺介导。  相似文献   
92.
目的和方法: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对照(WKY)大鼠心脏和主动脉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的表达,并观察用磷酸钙共沉淀方法转染MKP-1基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刺激平滑肌细胞(VSMC)^3H-胸腺叫啶(^3H-TdR)掺入的影响,以探讨MKP-1在细胞增殖中的调节作用。结果:①与WKY大鼠相比,SHR心脏和主动脉MKP-1呈低表达,分别降低53%和45%(P均<0.01);而SHR心脏和主动脉ERK-1呈明显高表达(P均<0.01),SHR心脏和主动脉ERK-1与MKP-1蛋白比值明显高于WKY。②AngⅡ 10^-7mol/L刺激VSMC增殖较对照组增加257%(P<0.01),转染野生型MKP-1基因细胞可使AngⅡ刺激的^3H-TdR掺入较未转染的细胞降低63%(P<0.05),转染突变型MKP-1基因和转染空载体的VSMC对AngⅡ的刺激与单纯AngⅡ组相比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SHR心血管组织中促增殖肥大的ERK-1表达较其失活的MKP-1占优势,并且MKP-1可显著抑制AngⅡ的VSMC增殖。  相似文献   
93.
Wang XT  Yang XL  Lu LQ  Zhang LK  Sun YP  Wang JY  Wu LL 《生理学报》2000,52(6):459-462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G prote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during endothelin-1 (ET-1) pre-treatment and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 Ra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T-1, IP, ischaemia-reperfusion (IR) and control groups. ET-1 pre-treatment model was prepared by administrating 0.5 nmol/(L.kg) ET-1 into rat left ventricle, whereas IP model was prepared by ligating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or 5 min followed by 30 min reperfusion. All the animals were subjected to 60 min regional ischaemia and 30 min reperfusion alternately and then parameter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nd expression of cardiac Galphaq/11 and Gialpha2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ET-1 and IP treated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IR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Galphaq/11 increased by 77.8% (P<0.05) and 110.6% (P<0.01) in IP and ET-1 group respectively. Gialpha2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P group, while it decreased by 31.0% (P<0.01) in ET-1 group. In conclusion, activation of G alphaq/11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tecting mechanism of ET-1 pre-treatment and IP, whereas Gialpha2 may only play a role in ET-1 pre-treatment.  相似文献   
94.
一种新的促心肌肥大细胞因子——心脏营养素—1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营养素-1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促心肌肥大作用的活性物质,为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其受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gp130、gp190和分子量为80kD的CT-1特异受体。CT-1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并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可能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95.
以免疫家兔制备的抗人Ⅳ型胶原多抗包板,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人Ⅳ胶原单抗,建立了一种血清Ⅳ型胶原的增强化学发光双抗夹心酶免测定法.实验结果表明方法较为灵敏、准确、稳定、特异,其最低检测限为30 μg/L,平均回收率为94.5%,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6.0%和11.6%.测定60例健康人,其参考值为160 μg/L,与进口的日本试剂盒相关性良好,因此可以作为临床血清Ⅳ型胶原放免测定法的参考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6.
蛇毒心脏毒素对动物细胞的遗传损伤和生殖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敏仪  管锦霞 《蛇志》1998,10(1):7-10
目的 应用眼镜蛇毒心脏毒素(CTX)作用于小鼠的骨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探讨CTX对动物体的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CTX,通过生殖毒性实验和致突变实验,分析孕鼠的胚胎存活率,骨髓细胞和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CTX能影响胎鼠的生长发育,使孕鼠的增重和活胎率均明显地降低(P〈0.001),染色体畸变实验显示CTX0.4mg/kg剂量上精母细胞多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数目增高  相似文献   
97.
囊状纤维化基因的克隆成功,使得本病的基因治疗成为可能,本综述基因治疗囊状纤维化的理论基础和初步结果,对几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载体和安全性作一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观察异种血清诱发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生成细胞的变化规律,经腹腔注射猪血清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肝内胶原(Col)Ⅰ、Ⅲ、Ⅳ、Ⅴ型和纤连蛋白(Fn)及其生成细胞。结果:①Fn最早在汇管区、小叶间隔内沉积,ColⅢ、Ⅳ、Ⅴ随之增多,停止血清注射后它们都明显减弱或消失;ColⅠ沉积出现最迟,但阳性迅速增强,停止注射后仍较强;②结蛋白(Dm)阳性的肝星状细胞(HSC,原称Ito细胞)其分布和数量变化与Fn和ColⅡ基本同步,而位于汇管区及细胞间隔的原始间叶细胞(PMC)Dm(-)。提示ECM生成细胞可能来自细胞骨架表型不同的PMC和HSC,本模型由于能清晰地显示ECM及其生成细胞而更适用于肝纤维化机制及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摘要 目的:分析"双期三步法"筛查诊断流程在西安咸阳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推广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医院产检的胎儿和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先心筛查数据,将新生儿分为杂音组、经皮氧饱和度阳性组、双阳性组,评价"双期三步法"筛查方法的使用价值。结果:共对12318例新生儿进行了筛查,筛查阳性497例。确诊126例,实际发病率为10.23‰。在确诊的例先心病患儿中,位于前3位的疾病类型分别为房间隔缺损66例(52.38%),室间隔缺损41例(32.54%),动脉导管未闭11例(8.73%)。杂音组184例,单纯心脏杂音筛查检出率1.49%,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99.3%。经皮氧饱和度阳性组147例,单纯经皮氧饱和度阳性筛查检出率1.19%,灵敏度为58.7%,特异度为99.4%。双阳性组166例,两项指标联合筛查检出率1.35%,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9.6%。结论:"双期三步法"筛查诊断流程特别是心脏听诊和经皮氧饱和度联合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CHD,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基于前期茵陈蒿汤类方抗肝硬化的方证病理基础结果,围绕“方-证相关”的学术内涵,提出了“方证相关时,方剂对机体基因的调控遵循‘无差错修复’原则”的假说;并探讨茵陈蒿汤对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阶段肝组织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相关基因表达及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于每周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0.5%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2周末取模型组6只做动态观察。第3周初开始,在持续造模的同时给予茵陈蒿汤干预治疗到4周末,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末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情况下,杀鼠取材,检测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胶原半定量,并采用基因芯片检测分析茵陈蒿汤对模型大鼠肝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4周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理观察肝组织炎细胞显著浸润,胶原显著沉积(P<0.01),肝组织白介素1(IL-1 b)、Cd6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4(Tnfrsf1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9(Tnfrsf9)、TNF受体超家族成员6(Fas)、Cd14、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α2(Col1 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al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3(Mmp23)、趋化因子配体21(Ccl21)、蛋白激酶Cβ(Prkcb)基因表达明显上调,MAPK通路被激活。经2周治疗后茵陈蒿汤能显著降低DMN诱导的大鼠血清肝功能水平,抑制组织炎细胞的浸润与坏死,胶原沉积,并下调了肝组织IL-1 b、Cd68、Tnfrsf14、Tn-frsf9、Fas、Cd14、Ctgf、Col1 a2、Igfals、Igf1、Igfbp1、Mmp12、Mmp2、Mmp23、Ccl21、Prkcb 基因的表达,抑制了MAPK通路的活化。通过全基因芯片的分析,在茵陈蒿汤干预治疗后基因表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复。结论:验证了“方证相关时,方剂对机体基因的调控遵循‘无差错修复’原则”的假说;茵陈蒿汤显著抑制DMN 诱导肝纤维化形成,其机制可能是调控了KCs,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可能参与调控MAPK通路,从而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