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0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19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用扫描电镜、组织切片、显微拍照等实验方法对绿安乐蜥Anolis carolinensis背部未蜕皮和蜕皮皮肤微皮纹及皮肤感受器形态、组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未蜕皮和蜕皮皮肤的微皮纹和皮肤感受器特征、大小没有显著区别,因此蜕皮组织是研究这类结构的理想实验材料;鳞片表面的棘突与支柱构成了网状的三维结构,凹窝处有1~2个皮肤感受器;皮肤感受器真皮层内有真皮小体,绞合区域和皮肤感受器β-角质层和中层明显变薄。这些特点表明,绿安乐蜥背部表皮结构与栖息地及变色能力密切相关,在保护皮肤、实现自身伪装和调节体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变色机理,能够为开发自主变色材料提供生物学依据,对于研究珍稀物种皮肤微观结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卒中患者血清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以及微栓子信号(ME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LAA型脑卒中患者,根据其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56例),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单独治疗,和观察组(64例),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脑卒中量表(NIHSS)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状态、炎症因子[血清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脑血流微栓子信号(MES)阳性率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1%,高于对照组的78.57%(χ2=7.653 ,P=0.006);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S-100β及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X3、Lp-PLA2水平及MES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6.25 % vs 5.36 %)(Fisher=1.000)。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老年LAA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PTX3、lp-PLA2水平及MES阳性率,控制病情发展,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3.
真菌菌群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维持和宿主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真菌失调通常和肠道疾病甚至肠道外疾病有关。本文就肠道真菌的定殖与组成、真菌菌群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菌群失调促进疾病的发展机制、基于肠道真菌的治疗策略和肠道真菌的鉴定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旨在系统认识肠道真菌调节宿主健康和促进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4.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T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1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R-CHOP方案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DLBCL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C)阳性在TP5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TP53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44,P<0.001);Hans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在STAT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STAT3阴性(x2=4.331,P=0.037),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2022年6月,随访时长8~28个月,71例患者中共53例缓解DLBCL患者,其余18例为R/R DLBCL患者;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存活率均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以患者预后情况(R/R DLBCL=1,缓解DLBCL=0)为因变量,将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P53、STAT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DLBCL患者TP53、STAT3表达情况引起重视;NETs、TP53、STAT3表达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5.
李瑾  王瑜欣  王许航  李静  付开来  戴建君  汤芳  席静 《微生物学报》1963,(收录汇总):3203-3218
【目的】提高噬菌体在常温环境下的保存稳定性,解决噬菌体鸡尾酒在体内失活的问题,为噬菌体对肠道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噬菌体鸡尾酒微球粉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比较其与游离噬菌体在常温环境和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差异,并通过口服给药的方式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157:H7导致的肠道疾病进行治疗。【结果】本研究以海藻糖和亮氨酸组合为保护剂制备了一种具有热稳定性的噬菌体鸡尾酒微球粉末,试验结果显示,海藻糖和亮氨酸质量比为9:1时,设置进料速度为7.5 mL/min、海藻糖浓度为2%、入口温度为130℃、噬菌体鸡尾酒悬液与保护剂溶液体积比为1:50,噬菌体滴度损失最小,仅下降(0.623±0.235)log10 PFU/g。其在常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噬菌体鸡尾酒滴度损失(0.862±0.082)log10 PFU/g,较游离噬菌体具有更长的保存稳定性,且其于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游离噬菌体鸡尾酒。【结论】采用喷雾干燥法配合合适的保护剂配方可制得具有生物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噬菌体鸡尾酒微球粉末,延长其保质期,便于常温条件下的保存运输,使噬菌体制剂从实验室方向转化为工业方向的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且噬菌体微球粉末清除肠道内大肠杆菌的能力更强、速度更快,是一种具有体内治疗发展潜力的口服给药剂型。  相似文献   
86.
用荧光标记的鬼笔碱染色,对离体的黄蝉和姜花的生殖细胞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两种植物的生殖细胞内部都存在一个微丝网络.黄蝉生殖细胞的比姜花的简单,微丝束较粗。但姜花生殖细胞的网络微丝束比黄蝉的更紧密地环绕着核。用免疫荧光技术在黄蝉生殖细胞的分裂前期和中期,可以观察到一些微丝束的存在,但在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则变为颗粒状。  相似文献   
87.
88.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is a new pathogenic microspordia isolated from the silkworm larvae.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method,we amplified a fragment of the core sequence of the small subunit ribosomal RNA( SSUr-RNA) of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The SSUrRNA fragment was inserted into pMD18-T Vector and then cloned.It had a length of 1230 nucleotides and a percentage GC content of 51.3%.The accession number in Genbank is gill 181769|AY009115.The secondary structure model of the SSUrRNA of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was constructed both on the bases of the sequence alignment and RNAFOLD program of the PC-GENE package.The secondary structure model revealed that Endoreticulatus bombycis lacked many cukaryotic hclices.such as heli10,helix 11.helix 18,helix 43 and helix 46,but it has V4 region and has more of prokaryotic character.Analyzed by Blast,Endoreticulatus bombycis.Endoreticulatus schubergi and pleistophora sp.(Sd-Nu-IW8201) have a high similarity,over 98%,Phylogeny tree of Endoreticulatus and Pleistophora species showed that Endoreticulatus and Pleistophora sp.(Sd0Nu-IW8201) was in a group and the other Pleistophora species were in another group[Acta Zoologica Sinica 49(3):414-420,2001].  相似文献   
89.
以在L 酪氨酸诱导下高效表达酪氨酸酚解酶的菌株Citrobacterfreundii 4 80 0 3 3的休止细胞为生物催化剂 ,以邻苯二酚、丙酮酸钠、醋酸铵为前体 ,选择性合成L DOPA。研究了反应温度、pH和前体浓度等对合成L DOPA的影响。最优反应条件下 ,反应 1 2h ,L DOPA的量可达到 9 5g/L。  相似文献   
90.
以蚕豆叶片下表皮条为材料,研究了微丝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利用肌动蛋白纤丝专一性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B)预处理后,再用诱导气孔运动的因子处理表皮条,在显微镜下观测气孔孔径的变化。结果显示,用CB处理开放或关闭状态气孔,其开度均不发生变化;CB处理使微丝解聚,气孔运动被抑制;且CB处理后气孔的运动是可以恢复的。实验进一步表明,开放气孔经10mg/L的CB预处理后,ABA、Ca2+及暗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推测微丝可能参与ABA、Ca2+及暗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关闭气孔经10mg/L的CB预处理后,K+和(或)光诱导气孔开放的作用受到抑制,推测微丝可能参与光及K+诱导的气孔开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