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形理论及其构造方法的研究目前已吸引了包括生物数学家在内的众多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讨论了一类有理函数映射下的Julia分形集的性质,以及构造这类分形集的广义割线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分析并讨论了所构造的新一类分形图谱的特点,并进一步支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对采自自然水体中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的8种和陀螺藻属(Strombomonas)的两种藻类的囊壳微细结构和元素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探讨了这两个属的系统演化关系。结果表明:组成囊壳的矿质元素主要是铁和硅,在陀螺藻和表面粗糙的囊裸藻中,硅的含量较高,铁的含量相对较低;在大多数囊裸藻中,尤其是表面致密、光滑的种类中,铁的含量较高,硅的含量较低,矿质元素的组成与囊壳的颜色无直接关系。建议将陀螺藻属(Strombomonas)撤消,原陀螺藻属的种作为囊裸藻属(Trachelomonas)中的一个种组(Group),它们是裸藻科中最原始的具囊壳的类群。  相似文献   
73.
叠层石的形态和它们与陆源沉积的关系反映了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在巴西中部地区 ,叠层石出现在中元古和新元古代的 Paranoa′群、Vazante群和 Bambui′群。根据沉积学和矿物学的研究分析 ,Paranoa′群形成于被动边缘盆地 ,而另外两个群形成于前陆盆地。Vazante群沉积在形成巴西褶皱带的山脉附近 ,然而 Bam bui′群的大部分都形成于克拉通地区。通常远离山脉褶皱带的 Paranoa′群和 Bambui′群内的叠层石建造的形态和规模的改变与环境的变化有关。在柱状生长方向的频繁变化和不规则的丰富陆源物质的夹层进入叠层石 ,表征活跃的构造背景 ,例如在Vazante,Paranoa′群和 Bam bui′群的西部  相似文献   
74.
青蛤形态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蛤是帘蛤科中分布较广的一种埋栖双壳贝类。壳近圆形,两侧近等,无小月面,有外韧带,主齿三枚,前闭壳肌痕呈半月形,后闭壳肌痕呈椭圆形。肌肉系统由闭壳肌、足伸缩肌、外套膜肌、水管肌、足肌等组成;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盲囊呈绿色,为主要的消化腺体;鳃是青蛤主要呼吸器官,同时,外套膜也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具后动脉球,血液中含有血清蛋白而使之成为无色液体;排泄系统由肾脏和围心腔腺组成;青蛤是雌雄异体,生殖期间,精巢为乳白至乳黄色,卵巢为粉红色;系统比较简单,具有三对神经节。  相似文献   
75.
晚二叠世Ting类Gallowayinella的旋壁超微构造及其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显微镜研究显示,Gallowayinella旋壁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型(四层式旋壁)的透明层在晶粒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与Palaeofusulina旋壁的超微构造特征一致。Gallowayinella属的分类位置应归于古纺锤Ting亚科(Palaeofusulininae M.-Maclay,1963),时限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早期至长兴期早期。G.meitienensis一种不能作为我国长兴阶下部的一个带化石。  相似文献   
76.
丹麦的一位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合成聚合物,其功能颇似DNA,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基因组中。这种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是根据计算机模拟合成的,其构造原理跟天然DNA分子相同。天然DNA分子是按线性序列构成的,上面  相似文献   
77.
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蛋白质变化及构造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钟伯雄 《遗传学报》1999,26(6):627-633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及蛋白质氨基酸序分析技术,从蛋白质水平研究了家蚕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从家蚕临界期胚胎直到点青期胚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变化不大,匹配蛋白质斑点率达63.0%,卵特异性蛋白质,30K蛋白质的含量很大。  相似文献   
78.
关于龙爪沟群"Aucellina"问题--兼论"假丝梳"的分类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金华 《古生物学报》1999,38(4):454-458
对龙爪沟群“Aucellina”的鉴定问题进行讨论,根据新发现的铰合构造,沙金庚等鉴定为Aucellina的标本应归Buchia属的晚侏罗世种类。还对海扇类的“假丝(pseudoctenolium)现象进行探索性研究,沙金庚等认为它是Aucellina区别于Buchia的关键,但笔者发现,假丝梳仅是一类种内变异现象,它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化石和现生标本上均极不稳定,不能作为分类标志,它可能与生境  相似文献   
79.
李国祥 《古生物学报》1999,38(2):238-247
四川峨眉麦地坪剖面下寒武统麦地坪组上段chancelloriids类骨片化石丰富,皆以磷质内核方式保存,其中首次发现具有两个中央射管的chancelloriids骨片。对Chancelloriairregularius Qian,sp.,Allonnia sp.进行了详细描述,在内核标本表面,骨片的基面上首次发现了保存极好的网状微细构造,对这一微细构造解决尚有困难,但有可能为骨片原始壳体结构的内端  相似文献   
80.
描述一放射虫新属种Gansuceratoikiscum guanzhuangensis Wang,产于甘肃平凉市附近官庄剖面平凉组底部钙质泥岩中,伴生的牙形类化石属于Pygodus anserinus带,时代被确定为晚奥陶世早期桑比期。讨论放射虫化石的三种保存模式,它们分别代表壳体的幼年、成熟和衰亡三个时期。讨论在角舍虫科中,仅仅根据穴肋对的有无及其数目来建立新种的这一标准的可疑性。最后,对新属种主要骨骼基本构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