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2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81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本文探讨在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抗癌药物顺铂的共同作用下,癌细胞内微丝组装的变化。结果发现外源性层粘连蛋白与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膜受体结合后,促进肌动蛋白微丝组装,使其含量增加;而多靶性抗癌药物顺铂与肌动蛋白微丝的结合,抑制微丝组装过程,造成微丝含量减少;两种试剂共同作用于癌细胞时,肌动蛋白微丝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接近。本研究为上述两种物质对癌细胞内微丝组装的拮抗性作用提出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综合应用超薄切片、样品倾斜观察、连续切片叠加重组等技术,研究了甜菊叶片及其组培细胞微体晶体的立体结构,以及晶体立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甜菊微体晶体为立方体形的晶格结构,推测是由过氧化氢酶和乙醇酸氧化酶纵横交错排列而成规则的岩盐结构型立方体.此构型与细胞内活跃的糖代谢活动及甜菊糖苷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3.
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与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在1989年4月至1991年3月,为考察长江仔鳗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仔鳗生态失调死亡率及其防治方法做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仔鳗溯河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9.8%(可信限为46.3~53.3%);寒冷性生态失调死亡率为48.59%(可信限为43.5~53.5%)。在实验中,应用肝浆(含B族维生素),在早期喂给仔鳗治疗有效(u=2.17>1.96,p<0.05);含抗生素食物喂给无显著性效果。应用由鳗鲡成鱼和黑斑泥鳅体内分离的肠微球菌、贝内克菌和非O-I群弧菌,喂给仔鳗进行肠道微生态系重调整(readjutment of intestinal microecosystem),对提高仔鳗生理功能适应性和降低生态失调死亡率有满意效果(u=2.84>2.58,p<0.01)。  相似文献   
94.
不同胃疾患胃内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75例不同胃疾患胃液内的菌群及影响胃内微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健康胃内基本无菌或只有少量口腔细菌,未发现厌氧菌。而不同胃疾患胃内均分离到细菌(log10~n/ml),慢性萎缩性胃炎:3.89±0.99,残胃炎:4.45±0.16,胃癌:4.2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前(2.8±0.62)与抗酸治疗后(4.35±0.61)差别显著,慢性浅表性胃炎:3.39±0.98,胃溃疡:3.42±0.29。所分离到的细菌既有来自于口腔的细菌,也有来自于肠道的细菌。影响胃内细菌增殖的主要因素是胃液的PH值,幽门功能失调及幽门切除亦可使胃内细菌过度生长。本研究提示对胃病的治疗亦应进行生态防治。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以小鼠骨髓为材料,建立了一种显示骨髓多染性红细胞微核的简便可靠方法。该法具有结果准确,误差小;且条件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
97.
稻田微蛛优势种形成的若干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间小黑蛛(Erigone graminicolum)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都有较强的耐寒、耐饥能力和较大的捕食量,在-3—0℃时能存活3天左右,平均耐饥历期大于30天,对稻褐飞虱的平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3头/天和6.1头/天;Holling模型分别为N_A(草)=0.9886N_0/(1+0.09N_0)和N_A(食)=1.0234N_0/(1+0.101N_0),它们的抗药能力相差无几。但它们对湿度要求不同,前者较后者耐干旱。草间小黑蛛耐干历期雌蛛为27.2天,雄蛛为9.7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3.2天,雄蛛为46.2天。食虫沟瘤蛛耐干历期雌蛛为7.7天,雄蛛为4.2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5.4天,雄蛛为49.0天。温度相同湿度不同时它们的竞争能力不同,湿度较小时草间小黑蛛取胜,湿度较大时食虫沟瘤蛛取胜。它们在稻田中成为优势种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稻田生境与周围环境的干湿状况。  相似文献   
98.
福氏痢疾菌膜成分与细菌抗原性和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灵  苏新 《微生物学报》1990,30(1):48-53
应用免疫转移技术,用从感染福氏痢疾菌的病人获取的恢复期血清分析了福氏痢疾菌膜成分与细菌抗原性和毒力的关一。发现福氏痢疾菌的膜蛋白67kD和63kD均含有两种成分,一种和膜蛋白60kD都可能是保护性抗原,而另一种与膜蛋白78kD和35kD一样与福氏痢疾菌的毒力有关。采用微细胞同位素掺入示踪显示这些与病人恢复期血清反应的膜蛋白由质粒编码。  相似文献   
99.
酵米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arinofermentans)系从食物中毒的变质酵米面中分离到的病原菌,它与揶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为同种不同生物型,与洋葱假单胞菌(P.cepaia)有许多共同点。电镜观察表明,此3株假单胞菌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以下共同特点:菌体呈短杆状,0.6-0.8×1.5—2.0μm。细胞壁由肽聚糖层和外膜(outer membrane)构成。有时可见丝状体(filaments) 甚至畸形细胞。无荚膜,无菌毛(pili)一端有多根鞭毛。细胞质内有电子透明的聚β-羟基丁酸盐(PHB)颗粒。核区内有电子致密体(e|ectron-densebodies)或层状体(laminar bodies)。细胞表面可见到wei7细胞(mlncells)。均能产生细胞外“丝状物质”,这一特点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态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脏腑理论密切关注脏腑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以中医经典《内经》“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探讨心、小肠、肠道微生态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可能是心系疾病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途径之一,这一发现可能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