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1.
通过诱变获得突变体是研究稻瘟病菌变异机制的基础。本文用微波炉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进行低强度短时间处理获得了一批形态发育和致病性突变体,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突变体1-40-271菌落呈白色,产孢与萌发均正常,但萌发后即便在人工疏水表面上也不能形成附着胞,且丧失了致病性;突变体2-20-6菌落呈黄色,孢子萌发率为1%,萌发的孢子其附着胞形成率仅为0.01%,致病性减弱;突变体2-30-3菌落呈黄色,形成的附着胞大部分不正常,但致病性正常。Rep-PCR指纹分析发现,突变体2-20-6和2-30-3比其相应野生型少1条带,而突变体1-40-271与其野生型比较没有变化,说明微波可能造成稻瘟病菌基因组DNA缺失或点突变而发生变异。继代分析表明微波处理获得的稻瘟病菌形态和致病性突变体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2.
通过在本科生实验教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和硕士研究生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尝试使用微波超声波组合催化仪器代替溶菌酶和超声波细胞破碎的方法来裂解细胞,IPTG诱导蛋白表达,建立了微波单一催化的实验方法,可以准确表达GFP蛋白,不需要过夜反应,大大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节约了实验课时间。绿色化学中的微波技术催化方法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3.
以犬肠埃希菌为指示菌株,研究了微波加热对其存活量的影响,找到了微波杀菌所达到的最佳巴氏条件,并研究了微波对其生化特性的影响,证明了微波的非热效应是主要效应。  相似文献   
94.
美味牛肝菌中油脂成分的提取及其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了美味牛肝菌中的油脂成分,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配比对提取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微波功率为900 w,提取时间14 m in,美味牛肝菌油脂成分的提取效率最高达到8.04%。GC-MS检测表明,美味牛肝菌含有26种组分,包括1-辛烯-3醇(19.52%)和1-辛烯-3酮(11.98%)。  相似文献   
95.
张博  郑岚  黄宇闻  莫琴  王迅  钱开诚 《病毒学报》2009,25(4):286-290
本研究探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Sindbis病毒经亚甲蓝光化学处理后灭活效果的可行性。研究采用不同光照强度对Sindbis病毒进行亚甲蓝光化学灭活处理,并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对Sindbis病毒的cDNA进行扩增,同时以细胞病变法做平行对照以测定病毒残余滴度。结果显示在亚甲蓝光化学处理过程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病毒残余滴度由6.50 LgTCID50/mL逐渐降低至检测限以下,同时病毒核酸的拷贝数显著下降(P<0.05),并与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呈线性相关(R2>0.98)。以上结果表明,亚甲蓝光化学灭活法对Sindbis病毒核酸有破坏作用,病毒核酸损伤程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且与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存在相关性,提示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亚甲蓝光化学法的病毒灭活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以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为模式菌, 比较γ-辐射及常规的热灭活、甲醛灭活制备的灭活李斯特菌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以γ-辐射、热灭活和甲醛灭活法分别制备灭活的LM;腹腔注射BALB/c小鼠,ELISA检测各组灭活菌产生的抗体水平;观察野生型LM攻击后各组的保护效果,动态监测体内带菌情况;流式细胞仪分选免疫小鼠T细胞,以T细胞转移实验评价辐射灭活的LM产生的免疫应答。【结果】 辐射灭活组、热灭活组和甲醛灭活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1280, 1:640, 1:160;野生型细菌攻击后这3种灭活菌产生的保护率分别为:100%、35%、30%,其中免疫辐射灭活菌的小鼠能够较快清除攻击的细菌;辐射灭活李斯特菌能够激发产生T细胞保护性免疫应答。【结论】较之传统的灭活方法,利用γ-辐射制备的灭活LM免疫小鼠后能够产生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7.
油菜花粉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油菜花粉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80%的乙醇、1:20的料液比、提取时间140s、微波功率242W、提取3次,总黄酮质量分数为(2.64±0.05)%。同时还研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小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自由基半清除质量浓度和脂质过氧化丰抑制盾奄浓度分剐为0.115、0.325和0.065mg/mL。  相似文献   
98.
提取方法和溶剂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薏苡仁油的提取效率,考察5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无水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在3种不同的提取方法中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丙酮在加热回流提取法中提取率最高(8.17%),无水乙醇在超声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法中得率均较高。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辅助提取法的得油率最高(10.79%),而微波法虽然提取效率高(0.0678g/min),但得油率太低(6.78%),不适于薏苡仁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高功率微波(HPM)急性辐照后家兔视网膜组织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90 W/cm2×15 min辐照后0,3,6,12,24和72 h不同时相点家兔视网膜组织CNTF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微波辐照后即刻,家兔视网膜CNTF mRNA表达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并达最高峰值;3 h后家兔视网膜CNTF mRNA表达含量开始下降;微波辐照后6 h、12 h家兔视网膜CNTF mRNA含量继续下降,但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24 h、72 h时的家兔视网膜CNTF mRNA表达含量与对照组的CNTF mRNA含量相比基本持平。结论:HPM急性辐照能即刻显著性的增强家兔视网膜CNTF mRNA的表达,其表达量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时效关系。HPM辐照引起的CNTF mRNA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微波辐照所致的家兔视网膜组织损伤,为利用外源型CNTF治疗微波辐照所致的家兔视网膜组织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石榴籽油的微波提取和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比较常规回流提取与微波提取法对石榴籽油的提取率,并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出油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微波提取出油率高,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液比为1:5(g:mL),微波处理时间为50s×5(即每次处理50s,间歇处理5次),微波功率为480w。用Schaal烘箱法(60±1℃)比较了石榴籽油和维生素E抗猪油和色拉油氧化的作用,石榴籽油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优于维生素E,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