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4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6138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462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448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455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515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747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08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275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204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42篇
  1989年   229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干巴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培养基对干巴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干巴菌菌丝利用最好的碳原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利用最好的氮源是硝酸钙,其次是硝酸铁和硫酸饮,对蛋白际和尿素的利用效果差。缺少联源或氮源时菌丝生长细弱、稀少,不形成原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均对干巴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锰、铜和维生素B2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92.
微生态制剂MMA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使用微生态制剂MMA对20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了口服或十二指肠内灌注治疗。结果发现MMA对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下降,十二指肠液直接胆红素增多,这些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法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微生态制制MMA能阻止肠道直接胆红素转变为间接胆红素,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减轻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993.
中药板竹体外抗肠道致泻菌及消除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中药板竹体外面对肠道致泻菌的杀菌及消除耐药性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板竹对98株受试菌均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从总体看,对弧菌科病原菌的杀菌作用比杆菌科的强,前者MBC≤12500μg/ml,占95。0%,MBC≤1563μg/ml者占45.0%;而后者分别占34.5%,8.6%。  相似文献   
994.
对9例新型植生克雷伯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作了临床分析。年龄均在40岁以上,平均年龄65岁;基础病为Ⅲ型肺结核,多有空洞并咯血;诱发因素为感染前长期使用抗痨药物并使用青霉素、氨苄或羧苄二种以上抗生素;有3例使用了激素;临床表现以肺部罗音,咳嗽、咳痰为主,发热与白细胞增高不多见;有8例患者合并其它致病菌感染,其中7例为白色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全部菌株对青霉素、氨苄与羧苄耐药;对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多不敏感;对第二、三代头孢敏感率较高;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无耐药株。文中对该菌引起的院内获得性肺炎临床表现、致病特点、治疗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皂角菌中甾体皂甙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皂角菌Fomesmarginatus子实体的正己烷部分首次分离得到甾体皂甙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为麦角甾醇。  相似文献   
996.
刘伟成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3):278-282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璋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枝孢属研究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枝孢属Cladosporium Link:Fries一新种:贯众枝孢C.cyrtomii Z.Y.Zhang,H.H.Peng et H.Zhang sp.nov.和于个新记录种:苏铁枝孢C.cycadis Marcolongo,茄生枝孢C.solanicola Viegas。新种提供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报道链格孢属的2个新种:寄生在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上的臭椿链格孢(Alternaria ailanthi sp.nov.),寄生在桦木科(Betulaceae)黑桦(Betula dahurica Pall.)上的桦木链格孢(A.betulae sp.nov),2个新组合:豆链格孢[A.azukiae(  相似文献   
999.
黄勃  樊美珍 《菌物系统》1998,17(3):193-194,198
本文报道采自贵州的中国新记录属层束梗孢属Hymenostilbe一新种刺孢层束梗孢(Hymenostilbespiculatasp.nov.Huan,FanetLi)该种寄生于蜘蛛,产孢细胞子实层状复被于孢梗束上,无瘤,多点芽茁产孢,分生孢子单生,光滑或具细刺,5.6~6.6×1.3~2.7μm。  相似文献   
1000.
王晓光  曾宪录 《菌物系统》1998,17(3):240-245
以进行自然同步核内有丝分裂的多头绒孢菌(Physarumpolycephalm)原生质团为材料,应用常规制片和整体银染后制片的电镜技术研究了有丝分裂后细胞核的形态构建过程,形成新核仁的前体物质在有丝分裂中期时莠在染色体区域的周围,末期时与染色体组一起到达两极,子细胞核刚形成时核仁物质与染色质混合,以后核仁物质相互汇合并同染色质逐渐分开,最后形成一个大核仁,染色质在有丝分裂后期开始解集缩,到两极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