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5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李森 《生物学通报》2010,45(2):17-18
就高中新课标教材《生物1:分子与细胞》教学中普遍质疑的"对于细胞呼吸的能量转移过程,应如何计算ATP的产量?"做一简要概述。这一问题的研究在生物化学史上是个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可以获得的解释将越来越合理。  相似文献   
82.
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在我国占据重要地位的水产养殖业中应用传统的酸性植酸酶则具有较多的局限性,文章着重介绍中性的伊折叠桶植酸酶的研究现状,其在自然界磷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水产养殖和环境治理中的潜在作用和研发趋势。  相似文献   
83.
秦岭南坡不同海拔林分凋落叶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放置凋落物分解袋法,对秦岭南坡林区不同海拔华山松(Pinus armandii)、油松(P.tabulaeformis)、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C、粗脂肪、粗纤维和热值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处于不同海拔的同一树种新鲜凋落叶的N、P、C、粗脂肪含量及其热值差异不显著(P>0.05).(2)在一年的分解过程中,凋落叶N、P含量表现出逐渐富集的趋势,其中油松凋落叶N、P富集速度最快,分别达到165.60%和189.94%;凋落叶C、粗脂肪含量和热值、C/N、C/P、粗纤维/N在分解中逐渐下降,粗脂肪释放速率达到50.29%~77.82%.(3)分解一年后,不同海拔同一树种凋落叶N、P、C、C/N、C/P含量仍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海拔凋落叶粗脂肪分解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差距最大的锐齿栎凋落叶低海拔较高海拔粗脂肪释放率高19.38%;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和锐齿栎凋落叶粗纤维释放速率差异极显著(P<0.01),而不同海拔油松、华山松凋落叶粗纤维释放无显著差异;处于高低海拔的华北落叶松和锐齿栎凋落叶热值分别为17.12和15.68 kJ·g-1、17.74和13.51 kJ·g-1,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油松、华山松凋落叶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研究发现,一年中海拔差异所造成的降水、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对各树种凋落叶中N、P、C的释放无显著影响,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粗脂肪、热值、粗纤维/N的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4.
在这期《光生物学专刊》中,我们特意邀请了沈恂研究员,对我国以往的光生物学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回顾。沈恂研究员在较长的时间里,参与组织了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的重要学术活动,对我国光生物学研究的历史比较熟悉。希望这篇回顾性论文能够使读者对中国光生物学研究的历史,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也希望借此可以激励更多的年轻科学家,参与到光生物学研究的行列,做出更多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5.
紫外辐射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表面的生物体会受到来自阳光紫外辐射的照射。两极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使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水平,特别是UVB的水平增加,进而对生物体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深入研究紫外辐射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并阐明其损伤机制和生物体的反应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紫外辐射损伤防护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了本领域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从紫外辐射所致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机制(包括对DNA的直接损伤作用、细胞膜激酶和非激酶受体通路、细胞质通路以及microRNA)等方面对紫外辐射的损伤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86.
87.
88.
何斌  秦武明  余浩光  刘运华  覃林  覃永华 《生态学报》2007,27(12):5158-5167
对马占相思人工林6种营养元素(N、P、K、Ca、Mg、S)的含量、积累、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以及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不同组分营养元素含量的大小次序为树叶>干皮>活枝>枯枝或树根>干材;各组分和凋落物中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S和Mg,P最低;林地土壤中,以K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a、Mg、N和P,S最低;随林龄的增加,0~40cm土壤N、P和S含量呈增加趋势;(2)4年、7年生和11年生林分营养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022.08、1997.08和2633.45 kg·hm-2,其中乔木层营养元素贮存量依次占73.64%、82.39% 和83.65%,林下植被层依次占13.74%、8.74%和6.20%,地表现存凋落物层依次占12.62%、8.87%和10.16%;乔木层以N积累量最大,占总贮存量的53.90%~60.07%,P最小,仅占0.90%~1.23%;(3)马占相思林中不同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的分配随林龄的增长发生变化,由4年生以树叶和树枝占主导,逐渐转移到7年生和11年生以干材和树皮为主导;(4)林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依次为7年生(235.06 kg·hm-2·a-1)>11年生(200.26 kg·hm-2·a-1)>4年生(188.16kg·hm-2·a-1);林木各组分营养元素年积累量总的变化趋势为树干>树叶>树枝>根系>树皮,同一组分各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与各组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变化顺序一致,即为N>Ca>K>S>M>P;(5)林分营养元素年吸收量分别为382.35、432.04 kg·hm-2·a-1和403.15 kg·hm-2·a-1,年归还量分别为194.19、196.98 kg·hm-2·a-1和202.89 kg·hm-2·a-1,营养元素的循环系数分别为0.51、0.46和0.50,利用系数为0.51、0.26和0.18,周转期为3.88、8.35和10.86.可见,马占相思人工林早期营养元素利用率低,归还速率较快,林分生长到近熟期(11a)时营养元素的周转期较长,但其归还速率仍然较快,有利于林地地力的恢复、维持和提高.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碳纳米管氧化,合成了L-半胱氨酸修饰碳纳米管。运用红外、差热-热重分析、透射电镜对该复合物进行了表征。借助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极大地提高了L-半胱氨酸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子传输速率和电流响应,同时也有利于L-半胱氨酸的电氧化,对L-半胱氨酸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介绍植物miRNA的产生、作用和miRNA的靶基因发掘以及miRNA在植物发育进程和环境胁迫响应中的潜在功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