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1 毫秒
21.
低乙烯减压处理对柿果实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 1 0℃± 1℃的条件下 ,研究了低乙烯减压处理对火柿采后乙烯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乙烯减压处理使火柿 ACC含量降低 ,EFE活性减弱 ,从而显著抑制了乙烯的产生 ,延迟了乙烯峰出现的时间。该处理能显著延缓火柿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2.
邓根明  罗标  卿澈  蔡昭雄 《昆虫知识》2007,44(5):726-730
柿绒粉蚧(柿绵蚧)Eriococcus kaki Kuwana在广西灌阳县1年发生6代,以若虫和成虫在树干裂皮缝、缝隙,1、2年生枝条轮痕、芽基、芽鳞片及干柿蒂上越冬,次年柿树萌芽期开始活动。第1代~第6代低龄若虫高峰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上旬初、5月下旬末~6月上旬初、6月下旬末~7月上旬初、8月上旬~中旬初、9月上旬初~中旬初及10月中旬初~11月上旬初。卵期7~18d,若虫期22~136d,成虫期6~140d。柿芽萌动前用99.1%机油乳剂180倍液(敌死虫)或20%松脂酸钠(融杀蚧螨)150倍液清园喷杀,防治效果分别达88%、79.8%。第1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用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加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99.6%,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效果达99.1%,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金世纪)2500倍液防治效果99.5%。  相似文献   
23.
32个柿主栽品种SSR图谱构建及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2份柿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标记技术构建其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78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高、稳定性好的引物作为核心引物,构建柿主栽品种SSR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20对引物在32份材料中共扩增出183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出3~20条不等,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9.15条,多态性比率为81.3%。各个位点的杂合度在0.410 3~0.914 3之间,平均为0.702 7。(2)8对引物在12个品种上具有特征带型,采用5对引物进行组合鉴定即可将32个柿品种完全区分开。(3)依据SSR带型特征,对每对引物生成的不同带型直接编号,简化柿SSR带型记录方法,并利用每个品种的带型编号,建立其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核心引物组合法比特征谱带法更适用于构建中国柿主栽品种DNA指纹图谱。(4)根据系统聚类分析将32个柿主栽品种分为两大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选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中24个牛心柿和22个野柿为实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最优SCoT-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Mg2+2.0mmol/L,dNTPs 0.2mmol/L,Taq聚合酶1.0U,引物0.5μmol/L,DNA模板80ng),并对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以探讨SCoT标记在柿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1)10条SCoT引物对46份材料共扩增出17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0个,多态率达96.6%;46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9~0.852之间。(2)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46份材料完全区分开,其中:红花雄野毛柿、红花雌野毛柿单独被聚为一组,独立于牛心柿和野柿之外,与形态特征观察结果一致;璧山牛心柿与野柿聚为一组,在形态特征上璧山牛心柿也更趋于野柿,且璧山牛心柿为四倍体,与其他牛心柿(六倍体)不同,璧山牛心柿应属于野生柿。研究表明,SCoT标记是研究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46份材料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的地理分布情况,也说明地理因素对柿的亲缘关系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5.
报道中国柿科(Ebenaceae)柿属植物一新记录种——长柱柿(Diospyros brandisiana Kurz),并描述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该种为该属中国分布的唯一具老茎生花的种类。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相似文献   
26.
黄思婕  陆笛  潘介春  孙宁静 《广西植物》2020,40(8):1188-1202
为研究广西野生柿种质资源果实采后软化机制,该研究以广西特有的野生柿种质‘油柿''(YS)、‘农家栽培柿''(ZP)和主栽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分析了人工脱涩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贮藏中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硬度、乙烯生物合成量、色差、可溶性单宁含量、果胶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可滴定酸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缓慢,果实易软化。其中,YS-4最不耐贮藏,乙烯利处理后,贮藏第4天硬度降至1.620 N,第6天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至2.398 mg·g-1,整个贮藏期原果胶含量下降最慢,末期可溶性果胶值最低,为0.832%; YS-2最耐贮藏,乙烯利处理第8天硬度为YS-4的3.6倍,贮藏末期硬度在所有‘油柿''中最高。(2)‘农家栽培柿''中乙烯利处理贮藏末期ZP-2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低,转色最缓慢,原果胶降幅最小,可溶性果胶含量最高; 相反ZP-3果实转色快且易软化,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低,原果胶降幅最大,可溶性果胶含量低。(3)‘恭城月柿''PG酶活性和Cx酶活性远远高于‘油柿'',各‘油柿''种质的果实软化程度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相关性不同,β-D-Gal酶和Cx酶在‘农家栽培柿''贮藏前期起作用,PG酶在贮藏前期和后期对果实软化起作用,说明不同柿种质品种在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酶不同。综上认为,与‘恭城月柿''相比,‘油柿''耐贮性差,其中YS-4极不耐贮藏,而‘农家栽培柿''ZP-2极耐贮藏,这为研究柿果实软化机制提供了基础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7.
柿单宁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功能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等领域,研究柿单宁的生物生产特性对其产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广西特色涩柿品种‘恭城月柿’为材料,测定了幼果期、膨大期、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成熟后期柿果肉、果皮和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并利用液质联用色谱对全部样品中6种单宁组分[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芦丁(Rutin)、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表儿茶素(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柿果肉和果皮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单宁,在膨大期含量最高,分别达到21.93 mg·g~(-1)和18.41 mg·g~(-1),随着果实进入成熟阶段显著下降;柿叶片的可溶性单宁含量较低,并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明显变化。另外,在柿果肉中检测到GA、GC和CA 3种单宁组分,其中G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分;在柿果皮中检测到GA、GC、CA、Rutin和EGC 5种组分,其中CA含量最高,EGC仅在幼果期和膨大期有痕量检出;在柿叶中检测到全部6种单宁组分,其中整个生育期CA含量极高,EGC和EC均为痕量检出。由此可知,幼果期至膨大期的柿果实可产出较多可溶性单宁,其中果肉中含有较多的GA组分,果皮中含有大量的CA组分,柿叶片在整个生育期均可产出极为丰富的CA单宁组分。该研究为柿单宁的功能性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8.
柿绒蚧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元  石祥  吴修铃 《昆虫知识》2001,38(6):460-461
柿绒蚧EriococcuskakiKuwana又称柿刺粉蚧、柿毡蚧 ,属同翅目绒蚧科 ,在我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均有发生。该虫在山东省枣庄市区柿树上发生 ,危害严重 ,如成龄的柿树被害株率达到 70 %以上 ,在柿树上取不同部位 50支长 1 0cm的枝条 ,平均虫口密度为 3 3头 ,造成柿果大量脱落 ,导致柿果减产 3 0 %~ 40 %。作者于 1 998~ 1 999年在峄城区阴平镇对柿绒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方法进行观察与研究 ,简要报道如下。1 形态特征1 1 雌成虫体被为介壳 ,体椭圆形 ,颜色暗紫色 ,体长3mm ,宽 2mm …  相似文献   
29.
柿果实采后胞壁多糖代谢及其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赵博  饶景萍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199-1202
以富平尖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温下柿果实硬度和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柿采后后熟期间果肉硬度持续下降,平均日下降3.1%,其中第7天到第16天下降最快,平均日下降6.9%。碳酸钠可溶果胶(SSP)和24%KOH可溶组分含量持续下降,与果肉硬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98和0.8084);而水溶性果胶(WSP)和4%KOH可溶组分含量不断上升,与果肉硬度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566和-0.9392),螯合剂可溶果胶(CSP)与24%KOH不溶组分含量变化缓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均在采后第16天达最高值。相关性分析表明,PG活性上升可能是导致柿SSP含量下降和WSP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Cx活性则可能引起纤维素以及难溶性的半纤维素(24%KOH可溶组分)向易溶的半纤维素(4%KOH可溶组分)转化,从而导致了柿果肉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0.
柿果实ACC合成酶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其它植物ACC合成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synthase,ACS)氨基酸保守区,设计1组简并引物,用RT-PCR法,从柿(Diospyros kaki Thunb.)果实扩增出3个约1kb左右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上,对这些重组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氨基酸序列推导,DK-ACS1由1101个碱基组成,编码364个氨基酸;DK-ACS2是1086个碱基,编码359个氨基酸;DK-ACS3为1089个碱基,编码363个氨基酸。它们均具有其它植物ACS合成酶中存在的7个保守区和11个不变氨基酸残基,且在多肽水平上有较高的同源性。与番茄LE-ACS2的同源性DK-ACS1是60.5A%,DK-ACS2是70.7%,DK-ACS3为66.9%,与甜瓜CM-ACS1的同源性依次分别是60.4%,72.1%和6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