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5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无菌萌发的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种子胚轴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其离体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6-BA 1.0 mg·L-1 + NAA 0.5 mg·L-1,诱导率95.6;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1 + NAA 2.0 mg·L-1,增殖倍数为9.7;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1 + NAA 0.1 mg·L-1 + KT 0.1 mg·L-1,诱导率为91.1;适宜的壮苗培养基为MS + 6-BA 0.2 mg·L-1 + IAA 1.0 mg·L-1;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NAA 2.0 mg·L-1,生根率达84.4。本研究为构建天门冬药材产业化所需种苗生产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安宇梦  史长莉  米兆荣  张婵 《广西植物》2021,41(8):1324-1332
两性花植物花序内不同位置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一般存在差异,通常认为资源竞争、结构效应和交配环境是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研究雄性和雌性繁殖资源在花序内不同位置间的最优分配问题,该文以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高山植物毛翠雀花为材料,通过比较花序内不同位置的花部特征和种子性状,对其花序内的性分配模式和雌性繁殖成功进行研究,并通过观察传粉者运动特点以及人工去花和补授花粉实验,探讨花序内资源竞争和交配环境对繁殖资源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间的雄蕊数、雄蕊鲜重/雌蕊鲜重、花粉数及花粉胚珠比从花序基部到上部显著增加,而雌蕊鲜重和胚珠数逐渐减少,表现出上部花偏雄的性分配;上部花的结籽率显著低于基部花和中部花,不同位置间的发育种子数/果实和发育种子重/果实随着花位置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说明基部花具有更佳的雌性繁殖成效。(2)去花处理后,剩余果实的单个种子重/果实显著增加,但发育种子数/果实没有显著增加;而给上部花人工补授异花花粉后,位置间结籽率的差异消失,说明传粉限制而非资源竞争导致了花序内位置依赖的种子生产模式。(3)毛翠雀花雄性先熟的开花特征,以及传粉者苏氏熊蜂从花序基部到上部的定向访花行为,导致了花序内交配环境的变化。综上结果表明,毛翠雀花花序内的性分配和繁殖成功差异是对交配环境适应的结果,对其在高山环境中实现雌雄适合度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以伊犁特克斯河河岸带阶地和河漫滩两种生境镰叶锦鸡儿(Caragana aurantiaca)灌丛为对象,研究了结荚数量、重量、荚果大小与灌丛分株高度、分枝数量、丛径等指标的关系,探讨了荚果生产过程在种群更新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阶地中的镰叶锦鸡儿荚果数量、荚果长度和荚果生物量显著高于河漫滩,而有性繁殖分配和单个荚果重显著低于河漫滩。荚果数量和荚果生物量大小分布特征较一致,均呈现L型分布格局,符合gamma分布,集中于0~20枚和0~0.5 g。单荚重在两个生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集中于10~30 mg。两种生境荚果大小变异性主要由大个体引起。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表明,除河漫滩生境的荚果生物量与分株高的回归方程未达到显著水平之外,荚果数量、荚果重与分株高、分枝数、丛径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不论荚果数量还是荚果重,在两种生境中的斜率大小顺序均遵循分株高>丛径>分枝数的变化规律,其中分株高和丛径的斜率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大于分枝数。两种生境镰叶锦鸡儿均可产生大量的荚果,在阶地中倾向于产生大量、小的荚果,河漫滩倾向于产生少、大的荚果,种群更新不存在种源限制,生产管理中应注意增加灌丛高度和丛径,提高结荚量,促进种群的自我更新和维持。  相似文献   
994.
入侵植物繁殖性状的研究可为揭示植物入侵机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研究土壤养分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繁殖性状的影响, 并进一步研究养分添加是否更能促进入侵植物的繁殖能力, 我们设置了低、高两个养分水平, 通过同质园实验比较了不同土壤养分对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3种菊科一年生入侵种和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墨旱莲(Eclipta prostrata) 3种本地种繁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养分添加提高了6种菊科植物的开花株高、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粒种子重量、总花序数、每花序种子数、总种子数量、总种子重量, 并使开花时间提前、花期延长。养分添加对入侵种的开花株高和单粒种子重量的提高幅度要比本地种更显著。相对于部分本地植物(夜香牛、墨旱莲), 养分添加更能促进部分入侵植物(假臭草、胜红蓟)的繁殖能力。三叶鬼针草和一点红的总种子数量和总种子重量在两种土壤养分水平下均较小。本地种墨旱莲的总种子数量和总种子重量在低养分条件下高于3个入侵种。这些结果表明, 高土壤养分仅能促进部分入侵植物相对于部分本地植物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995.
粘液繁殖体种子的粘液质形成、分泌及释放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皮粘液质是在种皮外层细胞的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分泌到胞腔内或细胞壁层的一种果胶类多糖物质.当干燥种子遇水后,粘液质即刻被释放形成透明胶质并完全包被整个种子.粘液质对种子的扩散定居、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均具有重要作用.粘液质作为一种模型研究细胞壁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已经成为植物种皮发育与环境变化相适应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对攀缘生长与伏地生长的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和繁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潮湿生境条件下,攀缘生长的植株与伏地生长的植株相比对主茎的生物量投资较大,而对分枝茎的生物量投资则相对较小;但在干旱生境条件下,攀缘生长的植株对主茎和分枝茎的生物量投资均较伏地生长的植株小。在潮湿与干旱生境中,攀缘植株的繁殖投资分别为0.429g·g-1和0.342g·g-1,显著高于相同生境中的伏地植株。在薇甘菊种群的补充与更新过程中,攀缘生长的植株以有性生殖占主导地位,在潮湿与干旱生境中产生的个体分别占种群数量的84.7%和62.6%;伏地生长的植株则主要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在潮湿与干旱生境中有性生殖产生的个体仅占种群数量的40.4%和35.9%。生长方式与土壤水分二因子互作效应对薇甘菊的生物量分配和繁殖指标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生长方式的薇甘菊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的生长与繁殖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997.
以崂山百合的鳞茎为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再生植株,建立了该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体系。整个组织培养过程分为芽的诱导、根的诱导和移栽三个阶段。适合芽诱导的最佳外植体是:鳞茎基部,最适培养基是:1/2 MS+0.5 mg/LNAA+0.8 mg/L KT+3%蔗糖。用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 MS+0.4 mg/L IBA+3%蔗糖。最适培养温度为25℃.不同基质对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有一定影响,其中在珍珠岩上的移栽成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998.
传染性细菌可以说是林林总总,而艰难梭菌可能是其中最为令人头痛的一种,对研究人员们来说是如此,对临床医生和病人也是这样。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系经由细菌孢子的吸人,它们不仅能在人体宿主之外长时间存活,而且能够耐受大多数常见的杀菌剂的攻击。而在机体内部,这些孢子可以在胃的酸性环境中存活,也可以在肠道中进行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999.
蜂虎很酷,住别的鸟不敢住的地方,吃别的鸟不敢吃的东西。有人说它胆量超群,聪明无敌,也有人说它无知无畏,脑瓜不灵。蜂虎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咱们这就来好好分析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鼩鼱是一类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形似老鼠。介绍了鼩鼱类群的形态、分类、行为、繁殖等方面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