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50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氯胺酮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18只,雌雄不拘。体重240-300g,随机分为3组(T1=6):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异丙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采用Langendorff灌装置建立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心脏连接至Langendorff逆灌装置,3组均以K-H液平衡灌注10min后,再分别以K.H液、含30μmol/L。异丙酚的K-H液、含10μmol-L-1氯胺酮的K-H液灌注10min,然后全心停灌25min,再分别以停灌前相同的灌注液恢复灌注30min。留取冠脉流出液测定总LDH活性;灌注末取左室心肌组织置于2.5%的戊二醛固定,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心尖部心肌组织留待检测8-异前列腺素和SOD活性。结果:与I/R组比较,P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活性降低(P〈0.05);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SOD及LDH活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K组8-异前列腺素含量升高,SOD及LDH活性降低(P〈0.05);P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m组和K组也明显改善。结论:异丙酚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氯胺酮没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要建立节粮、节水、节能和环保的发酵工业,首先面临的是发酵原料的炼制问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发酵工业原料炼制的共性问题,结合多年生物质原料高值化炼制研究基础,提出“发酵工业原料炼制”的理念,根据发酵原料的结构特点和目标产物的要求,将发酵原料预处理——组分分离提升到依据产品功能要求的选择性结构拆分过程,并建立了以汽爆为核心的原料炼制技术平台以及针对淀粉类、糖类、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酸化生产的有机酸、醇类等典型发酵原料的多组分分层多级炼制技术体系范例,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酵工业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3.
大型海藻是中含有大量的糖分,能被微生物利用进行发酵作用来生产乙醇。为了提高乙醇的产率,优化预处理方法是必要的。本课题主要通过物理研磨法、蒸煮法、酸解法和酶解法处理海藻以优化出糖类溶出量最大的预处理条件。物理研磨法条件为固液比1:20,温度28℃,处理2h;蒸煮法条件为固液比1:30,温度90℃,处理1.5h;酸解法条件为固液比1:30,温度为80℃,处理1h;酶解法条件为酸解液残渣在温度40℃下酶解3h。且酸解后进行酶解的处理方法是糖类溶出量最大的处理方法,条件为80℃的酸解残渣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40℃酶解3h。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小儿麻醉后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以及补体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60例ASAⅠ级拟行全麻手术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A组给予2%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2.5%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3%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检测三组患儿苏醒时间、术后情况,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_3、C_4水平。结果:A组、B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解除监护时间较C组相比时间明显较短(P0.05);但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B组与C组术后肌钙蛋白I、CRP水平较低,C_3、C_4水平较高(P0.05),但B组与C组血清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是诱导小儿全身麻醉中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药对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超敏的影响。方法:40只尾静脉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根据不同麻醉方式随机分为5组(n=8):七氟醚麻醉组(S组);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R组);小剂量丙泊酚麻醉组(Pro组);小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Pro+R组);大剂量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组(HPro+R组)。在不同麻醉方式下建立大鼠后足切割痛模型并维持麻醉一小时,于术前24小时以及停药后6小时,24小时,48小时测定双后足的机械痛阈(PWT)及观测以上不同时间点切割足的累积疼痛评分(CPS)。结果:S+R组与S组相比,停药后6小时切割足的CPS增加(P0.05)、24小时双后足的PWT均下降(P0.05)。HPro+R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PWT均高于Pro组(P0.001)、Pro+R组(P0.01)。与Pro+R组相比,HPro+R组在停药后各时间点切割足的CPS均低于Pro+R组(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可加剧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而大剂量丙泊酚可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6.
锐齿栎林年龄序列土壤呼吸组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尤业明  黄雪蔓  张建亮 《广西植物》2016,36(10):1205-1213
林龄作为影响土壤呼吸的因素已是碳循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且林龄在模拟演替及长期碳动态的监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Li-Co-r8100土壤呼吸仪,研究林龄对土壤呼吸通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锐齿栎林年龄序列(40 a,80 a,>160 a)及不同组分的土壤呼吸速率都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型季节动态,且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变化影响土壤生物活性引起的,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关系的指数方程可以解释80%以上的土壤呼吸变化。土壤呼吸及其不同组分在林龄间均无明显差异,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在锐齿栎林年龄序列及各组分间也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林龄间土壤特性、森林生产力、微环境条件等相差不大有关。加倍凋落物的累计土壤呼吸通量显著( P<0.05)高于对照、断根和去除凋落物处理的累积呼吸量,说明增加凋落物输入为土壤提供了更丰富的养分,改善了样地微环境,有利于激发土壤微生物活性。锐齿栎林累计土壤呼吸通量与土壤有机碳( SOC)、细根生物量( FR)和微生物呼吸( MR)也显著相关,表明该地区土壤特性以及地下新陈代谢能很好地解释锐齿栎林土壤呼吸格局。  相似文献   
97.
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四合木根、茎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数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SMA分析导管分子长度与直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探讨四合木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1)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均以孔纹、网纹和两端无尾类型为主,具单穿孔板。(2)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在长度上均为短级水平,直径上均为小级水平,且宽窄导管并存;茎部导管分子较根部导管分子更加"小型化"。(3)不论根部或茎部,其导管分子的长度与直径之间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的关系,且导管分子长度的增长速率大于直径的增长速率。这些结果有助于从细胞学尺度上了解荒漠区木本植物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8.
羊肚菌的极性和单孢出菇至今未有确切的实证,这限制了对羊肚菌生活史的深入理解和遗传育种工作的开展。本研究选用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栽培菌株(F0),采取显微操作从其正常出菇的子囊果获得F1单孢群体;随机选取其中的7个F1单孢菌株和10对单孢杂交(F1两两混合,记为F2)进行栽培试验,记录和分析了栽培出菇时间、采收期、产量和其他生产性状。此外,分析了F0亲本菌株、F1单孢群体、F2子囊果以及2个F1单孢菌株出菇的F2子囊果的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结果表明:除了F1单孢菌株MM32未出菇以外,其他供试菌株均正常出菇。各菌株的出菇潜能不同,3个F1单孢菌株的平均单产高于出发菌株,其中MM34菌株平均单产最高,达1.01 kg/m^2,是F0亲本菌株(0.68 kg/m^2)的1.49倍; 10个单孢杂交的F2平均单产在0.21~0.97 kg/m^2之间。F0亲本菌株和所有的F2出菇子囊果中均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F1和F3单孢群体仅含有2种交配型基因中的1种。虽然F1单孢群体大部分菌株均正常出菇,然而F2子囊果和F3单孢群体的交配型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单孢菌株在栽培生产中自然引入了具有相反交配型基因的细胞核,这种自然引入可能是由无性孢子传播引起。出菇试验和交配型基因分析确证梯棱羊肚菌为异宗结合真菌。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羊肚菌生活史,促进羊肚菌育种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中年小鼠认知功能及海马髓磷脂碱性蛋白(MBP, myelin basic protein)和磷酸化神经丝重亚单位(pNF-H,phosphorylated neurofilament heavy chain)表达的影响。方法:给予中年小鼠不同浓度的异氟醚处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处理组(0.5ISO,1.0ISO,1.5ISO),其中异氟醚组小鼠细胞分别给予0.5 MAC,1.0 MAC和1.5 MAC三个浓度的异氟醚处理4小时,对照组给予O_2处理4小时,随后通过水迷宫测试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形态结构及髓鞘相关蛋白MBP和pNF-H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类临床浓度的异氟醚处理不影响中年小鼠的自发运动能力(总运动距离:sham:7275.17±1732.58; 0.5ISO:8057.58±1732.58; 1.0ISO:7540.98±1401.61; 1.5ISO:8243.79±1257.65;运动速度:sham:116.75±22.35; 0.5ISO:135.45±32.84; 1.0ISO:130.16±21.38; 1.5ISO:142.31±20.58),但1.0 MAC和1.5 MAC的异氟醚处理明显降低了中年小鼠在水迷宫目标象限的活动时间百分比(sham:58.62±13.70; 0.5ISO:48.92±7.22; 1.0ISO:31.23±13.16; 1.5ISO:30.29±15.76)(P 0.05),且高浓度异氟醚作用强于低浓度异氟醚;(2) 1.0 MAC和1.5 MAC的异氟醚处理明显下调了海马的MBP和p NF-H表达(MBP:sham:60.48±8.20; 0.5ISO:56.69±7.86; 1.0ISO:40.15±4.50; 1.5ISO:31.66±5.46; pNF-H:sham:62.23±9.45; 0.5ISO:55.47±6.98; 1.0ISO:40.16±6.97; 1.5ISO:30.94±5.89)(P 0.05),造成了小鼠海马髓鞘结构损伤,且高浓度损伤强于低浓度。结论:异氟醚可能通过下调中年小鼠海马MBP和pNF-H表达,破坏海马髓鞘完整性而损伤小鼠的学习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开展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胚胎、卵黄囊期仔鱼和幼鱼发育研究, 系统地描述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东北七鳃鳗的卵裂为全裂类型, 在(18±1)℃水温下, 受精卵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头凸期、孵出前期以及孵出期, 历时11—12d孵育出仔鱼。初孵仔鱼体重为(0.00032±0.00002) g, 全长为(0.29±0.02) cm。在卵黄囊期内, 仔鱼体重和全长随日龄的增加而增长, 吻长、眼径、眼鳃间距、口笠长、鳃前长、鳃长、头长、体长、尾长和泄殖孔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初孵仔鱼经过约15d(卵黄囊期)发育成幼鱼, 幼鱼卵黄囊完全吸收, 消化道贯通, 形成肠道, 开始摄食。在幼鱼期, 经5 个月的培育, 幼鱼体重和全长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长, 体色逐渐加深, 5月龄幼鱼的体重和全长分别为(0.07±0.01) g和(3.87±0.32) cm。东北七鳃鳗的早期发育研究为七鳃鳗发育生物学积累基础资料, 同时也为七鳃鳗的人工增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推进七鳃鳗的模式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