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化州柚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TAB-LiCl法提取高质量的化州柚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获得广东道地药材化橘红资源化州柚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176bp,编码391个氨基酸残基,与同样来源于柑橘属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同源性高达98%。CTAB-LiCl法能提取高质量的化州柚总RNA,可以用于后续基因克隆和分析;克隆获得的查尔酮合成酶具有编码区,与同属植物相同基因具有高度序列同源性。  相似文献   
92.
植物Ⅲ型聚酮合酶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Ⅲ型聚酮合酶(type Ⅲ polyketide synthase,PKSⅢ)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和植物中,目前数据库中已积累了大量的序列资料。为了进一步了解植物Ⅲ型聚酮合酶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以及其作为系统进化研究材料的可能性,选取了75条来自不同植物物种包括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PKSⅢ蛋白序列,用CLUSTAL X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并用邻位相接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来源的PKSⅢ序列表现了很大的差异,但保守结构域CHS-like所包含的主要功能位点半胱氨酸(Cys184)、苯丙氨酸残基(Phe236和Phe286)、组氨酸残基(His335)、天冬酰氨残基(Asn369)在各植物物种中具有很好的保守性;同时发现,在植物PKSⅢ序列中多数的Cys位点均具有较好的保守性,而且蕨类植物PKSⅢ和单子叶植物PKSⅢ在Cys保守位点有很好的相似性;进一步构建分子进化树表明,PKSⅢ基因基本上首先根据功能而聚类,明显地划分为CHSs和non-CHSs两类,其次按照不同的植物物种聚类。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赭曲霉高密度培养的发酵培养基及条件,实现坎利酮的高转化.方法:选取廉价易得的培养基成分并进行优化,同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了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葡萄糖20g/L,玉米浆20g/L,酵母膏20g/L,K2HPO4 2.5g/L.种子液最佳培养时间为24h,发酵培养基初始pH 5.8,接种量为8%,装液量200mL/1000mL,摇床转速为180 r/min,28℃,底物投料时间24h,发酵结束时间72 h.结论:将该工艺在7L发酵罐中放大,菌体密度达到25.36g/L,11α羟基坎利酮的转化率为86.1%.  相似文献   
94.
孙赫  钟进义  孟扬  李帅  杨青 《生物磁学》2011,(9):1659-1662
目的:研究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查尔酮对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给予40、20、5mg/kg的查尔酮,肿瘤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环磷酰胺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取肝癌组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各组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查尔酮组和肿瘤对照组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716±0.018)和(1.135±0.032),差别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PCNA和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8.33%和16.77%,肿瘤对照组分别为72.77%和65.1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查尔酮可降低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n=58)和常规治疗组(n=58)。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及血清TGF-β1、IL-1β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月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血清IL-1β较治疗前下降(P〈0.01),罗格列酮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血清TGF—β1较治疗前上升(P〈0.05),罗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调控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和抗炎因子的分泌,可能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SOCS-3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高脂饮食组(21只)。饲养8周后,从高质饮食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证实造模成功后,将该组余下的16只大鼠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NAFLD对照组(8只);吡格列酮干预组(8只),予以吡格列酮3mg·kg-·1d-1灌胃。16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SOCS-3 mRNA和SREBP-1c mRNA表达及肝脏病理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脂肪变水平及肝组织SOCS-3 mRNA、SREBP1c mRNA表达显著上调。吡格列酮干预组SOCS-3 mRNA、SREBP-1c mRNA表达较NAFLD组下调,且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肝脏脂肪变水平下降。SOCS-3 mRNA表达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SREBP-1c mRNA表达水平、肝脂肪变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OCS-3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及上调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参与NAFLD发病,吡格列酮能抑制肝脏SOCS-3的表达,对NAFLD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查尔酮对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皮下接种肝癌H22细胞株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日经口灌胃给予40、20、5mg/kg的查尔酮,肿瘤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0d,环磷酰胺组隔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mg/kg。取肝癌组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测各组小鼠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水平。结果:高剂量查尔酮组和肿瘤对照组的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0.716±0.018)和(1.135±0.032),差别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组PCNA和BCL-2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8.33%和16.77%,肿瘤对照组分别为72.77%和65.1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查尔酮可降低小鼠肝癌细胞PCNA和BCL-2表达水平,对肝癌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单纯服用胺碘酮,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随访12个月,一级观测终点为房颤复发。结果: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左心房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窦性维持率分别为89.8%、81.6%,对照组分别为72.9%、62.5%,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房颤复发率24.5%,显著低于对照组47.9%(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于窦性心律的维持优于单用胺碘酮,且减少房颤复发,抑制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99.
Yuan X  Liu N 《遗传学报》2011,38(5):193-200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including fibrinolytic abnormalities.Pioglitazone, a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Υ) agonist,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o reduce circulating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levels in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ioglitazone on the expression of local PAI-1 in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induced by AGE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GEs could enhance the PAI-1 expression by 5.1-fold in mRNA and 2.7-fold in protein level, as evaluated by real-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respectively. Pioglitazone was found to down-regulate the AGE-stimulated PAI-1 expression in VSMCs. However, these inhibitory effects were partially attenuated by the PPARΥ antagonist, GW9662. Furthermore, we found that AGEs induced a rapid increase in phosphorylation and activation of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2 (ERK 1/2). The ERK kinase inhibitor, UO126, partially prevented the induction of PAI-1 by AGEs. Moreover, pioglitazone was also found to inhibit the phosphorylation of ERKi/2. Taken together, it was concluded that pioglitazone could inhibit AGE-induced PAI-1 expression, which was mediated by the ERK1/2 and PPARΥ pathways. Our findings suggestedpioglitazone had a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improving fibrinolytic activity, and consequently preventing thromboembol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PPARγ配体罗格列酮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和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影响,为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方向.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罗格列酮干预组(R组)、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罗格列酮+地塞米松干预组(R+D组),每组动物6只.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5mg/kg)的方法构建大鼠肺纤维化模型,C组气管内注入同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各组于造模24小时后分别给各组大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罗格列酮、罗格列酮+地塞米松灌胃干预;第21天以心腔抽血法处死,左肺做病理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情况、免疫组化测GR表达情况,右肺用比色法测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1)造模后第21天M组和R组体重均小于C组(P<0.01)但大于D组(P<0.01).(2)M组肺组织Hyp含量较C组增高(P<0.01);R组和D组肺组织Hyp含量较M组减低(P<0.01),但高于R+D组(P<0.05).(3)Masson染色示M组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较C组增高(P<0.01),R组和D组肺纤维化评分较M组减低(P<0.01),但高于R+D组(P<0.05).(4)M组GR表达较C组下降(P<0.01);R组和D组GR表达较M组增强(P<0.01),但低于R+D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和小剂量地塞米松均可上调大鼠肺组织GR的表达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罗格列酮对体重的影响明显小于地塞米松,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效应,提示罗格列酮和地塞米松联合有望成为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