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吡格列酮抑制大鼠心肌肥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以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探讨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TZD)类药物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的心肌细胞,以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建立心肌肥大模型,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处理.采用RT-PCR法检测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心钠素(ANP)和脑钠素(BNP)mRNA的表达,并以3H-亮氨酸掺入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引起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左心室肥厚.从术前1周起用灌胃器经口给予吡格列酮(20 mg*kg-1*day-1)直至术后4周.处死动物,计算心脏重/体重比值,测量左心室壁厚度和心肌细胞的平均直径,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中BNP及炎性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 心肌细胞肥大模型出现后,心肌细胞的ANP和BNP mRNA的表达以及蛋白合成速率增加.经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处理后,这些变化得以减轻,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吡格列酮抑制左心室心肌白细胞介素-1β,心调理素-1的mRNA表达,同时减轻压力负荷升高引起的大鼠心脏重/体重比值、左心室壁厚度和心肌细胞平均直径的增加.结论: 吡格列酮在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中显示对大鼠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可能对防治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2.
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酸催化剂对于纤维素降解制备脱水糖的反应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考察不同强度酸催化剂在极性非质子溶剂1,4-二氧六环中对纤维二糖、纤维素降解制备左旋葡聚糖(levoglucosan,LGA)以及LGA脱水制备左旋葡萄糖酮(levoglucosenone,LGO)的影响.结果 表明:酸性过强(pKa<-3)或...  相似文献   
103.
大孢虫花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测定方法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桂君  文华安 《菌物学报》2006,25(4):624-632
通过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大孢虫花PaecilomycestenuipesPeck菌丝体多糖含量,比较精密度、样品回收率、稳定性三个指标,得出最佳测定方法为蒽酮-硫酸法。根据一次一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应用SAS软件分析得出大孢虫花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00℃沸水浴,提取2h,重复4次,料液比(菌丝体质量:蒸馏水体积)为1︰20,此条件下大孢虫花菌丝体多糖为4.12g/100g。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程序升温方式同时测定麝香祛痛凝胶中主要成分麝香酮、樟脑、薄荷脑、冰片的含量。方法:采用玻璃柱3 m×3.2 mm,担体Chro2mosorb W 60-80目,涂布6%聚乙二醇(PEG)-20M,2%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从80℃到180℃程序升温;载气:高纯氮,流量:50ml·min-1;FID检测器;进样体积6μL。结果:试验表明,樟脑、薄荷脑、冰片、麝香酮分别在1-8μg,0.6-4.8μg,1-8μg,0.15-1.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8 062 X-483(r=0.999 9),Y= 9 829 X 61(r=0.999 6),Y=21 006X 562(r=0.999 1),Y=286 986X 406(r=0.999 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100.9%,98.81%,98.68(n=5)。结论:该法可靠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控制麝香祛痛凝胶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采用酶抑制剂法和前体喂养试验法初步研究了结构新颖的活性蒽醌化合物1403C的合成途径.研究表明,甲羟戊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抑制剂邻氨基苯甲酸、柠檬酸三钠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影响比较小;莽草酸途径关键酶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抑制剂三甲胺在低浓度时(3、6 mmol/L)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没有影响,而高浓度(12 mmol/L)时由于较大程度改变发酵液pH而降低了单位菌体1403C产量;莽草酸途径中间产物莽草酸的添加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没有明显的影响;添加聚酮合成途径聚酮合酶的专一性抑制剂碘乙酰胺对1403C的合成产生强烈的抑制,抑制程度达94.2%;添加丙二酸对1403C的合成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单位菌体1403C产量最大增加了59.2%.乙酸钠和丙二酸混合比例为1∶ 4时对单位菌体1403C产量具有最大促进作用,最大提高量为102.7%.由此推断Halorosellinia sp.(No.1403)可能通过聚酮途径合成1403C.  相似文献   
106.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Rubisco与Rubisco活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津优3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弱光(100 μmol·m-2·s-1)下适温(WL:25℃/18℃)、亚适温(ST+WL:18℃/12℃)和低温(LT+WL:10℃/5℃)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Pn)、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5℃/18℃,400 μmol·m-2·s-1)相比,WL、ST+WL和LT+WL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明显减小.处理初期,Pn、Rubisco活性及其大亚基基因(rbcL)、小亚基基因(rbcS)表达、RCA活性与基因(CsRCA)表达量大幅度降低,5~7 d后,WL处理趋于平稳,ST+WL处理缓慢回升,而LT+WL处理持续下降,表明黄瓜光合机构对适温弱光和亚适温弱光环境有逐步适应机制.Rubisco和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对低温弱光的响应与Pn基本一致,表明低温弱光下RCA和Rubisco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下降是黄瓜幼苗Pn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从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 L.)叶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鉴定了(+)(2R,3S)阿夫儿茶素(1)、(-)(2R,3R)表阿夫儿茶素(2)、(-)(2R,3S)阿夫儿茶素-(4α-8)(2R,3S)阿夫儿茶素(3)、(-)(2R,3S)阿夫儿茶素-(4α-8)(2R,3R)表阿夫儿茶素(4)4个黄烷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2对兔肾细胞中培养的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具有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49和0.55mgmL-1,治疗指数(TI)分别为4.31和3.19,可用作小叶榕叶药材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从该提取物中还分离鉴定了另外7个已知成分:儿茶素(5)、phaseic acid(6)、苯甲酸(7)、4-羟基苯甲酸(8)、间苯三酚(9)、胡萝卜苷(10)和β-谷甾醇(11)。  相似文献   
108.
海南国产沉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国产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3,3'-(3-hydroxypropane-1,2-diyl)diphenol(1)、guaiacy lacetone(2)、6-羟基-2-(4'-羟基-2-苯乙基)色酮(3)、6-羟基-2-(2-羟基-2-苯乙基)色酮(4)、6-羟基-2-(2-苯乙基)色酮(5)和5α,6β,7α,8β-四羟基-2-(4'-甲氧基-2-苯乙基)-5,6,7,8-四氢色酮(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为首次从国产沉香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9.
Vc生产菌“神舟七号”搭载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株性状不同的Vc二步发酵生产菌搭载于"神舟七号"飞船进行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经富集培养和分离,获得近12000株诱变菌株。采用试管微量培养并监测pH值法作3次初筛,获300余株优良株,再经摇瓶发酵定酸、糖法作3次复筛,选出12株优良菌株。新菌株摇瓶发酵转化率提高了5%~7%。研究了新菌株生产的最适发酵条件,调整了部分工艺过程,应用于大生产,转化率提高4%~5%。  相似文献   
110.
鼠李糖脂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简单、快速的由铜绿假单胞菌生产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葸酮—硫酸法、L-半胱氨酸-硫酸法、苯酚硫酸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蒽酮硫酸法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并得出了其最佳测试条件。发酵液中剩余的葡萄糖、上清液对鼠李糖脂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忽略,菌体和中层杂质对鼠李糖脂的定量分析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分析时要去除菌体。而中层杂质对定量分析的影响可以通过制备含中层杂质的鼠李糖溶液标准曲线而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