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9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279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414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424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水稻矮缩病毒第11号组分基因序列和编码蛋白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侵染水稻和禾本科其它一些作物,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农作物危害极大。R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中的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成员,其病毒粒子直径70nm,为20面体,有双层  相似文献   
102.
103.
p21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调控细胞增殖的小分子,是依赖周期素的CDK抑制因子.这些蛋白因子可结合cyclin-CDK并抑制其激酶活性从而调节细胞周期p15、p16、p27均属该类分子,他们在G1期限制点及G1/S检查点调控中发挥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p21为p53调控,在p53介导的DNA损伤诱发的细胞周期阻断中发挥作用p21在老化细胞中高表达、细胞分化的同时表达,表明其在细胞增殖、分化及老化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为克隆肺腺癌分化相关基因, 采用诱导分化与消减杂交相结合的策略, 建立了全反式维甲酸(RA)诱导前后人肺腺癌细胞系的cDNA消减文库, 得到124个cDNA消减克隆. 经加减法杂交差异筛选、DNA和RNA印迹、cDNA全序列测定和生物学功能分析, 分离到3个在人肺腺癌细胞系分化过程中由RA激活而特异表达的新的cDNA序列这一策略和技术路线适用于分离细胞中呈过量表达或表达抑制基因的cDNA克隆, 并具有反映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特征和相对简便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5.
具有竞争指针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以前提出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基础上[3],我们在新模型中引入突触竞争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仍由两个神经网络所组成;其一为与长时记忆共有的信息内容表达网络,另一个为指针神经元环路。由于表达区神经元与指针神经元间的突触权重的竞争,使得模型可以表现出由干扰引起的短时记忆的遗忘。相应于自由回忆序列位置效应和汉字组块两个心理学实验,对模型做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显示模型的行为与两个心理实验定量地符合得很好。由此表明现在的模型更合适于作为短时记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陈宙涛  梁臣 《病毒学报》1996,12(2):148-155
牛免疫缺陷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含有病毒的启动子,调控病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我们将BIV LTR与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BIV=Luc,该质粒能在E.coli中有效地表达出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证明了BIV LTR在大肠杆菌中也具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109.
从我国河南、内蒙、北京等地的HDV健康携带者、慢性丁肝病人与重症肝炎病人中,筛选获得4份HDV—RNA阳性血清。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交叉扩增获得HDV—cDNA片段(651—1660nt,按Makinoetal定位),并克隆到PGEM—3zf(-)或PGEM-T载体上。经序列分析研究其基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同属基因Ⅰ型的4株中国丁型肝炎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具有相似的保守区域,但与同亚型HDV健康携带者相比,重症肝炎病人与慢性丁肝病人来源的HDV毒株,在多个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的改变,由此推导的抗原编码区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些核苷酸与氨基酸的改变位点散在,但多集中于抗原编码区的羧基端。如慢性丁肝发生的6个氨基酸改变中,5个位于166—188位;重症肝炎发生的12个氨基酸改变中,8个位于170—214位。有趣的是,在175位上发生了由脯氨酸向丝氨酸的共同替换。提示HDV的感染致病可能与HDV的基因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110.
栝楼核糖核酸酶(RNase TCS)对U碱基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在无脲、pH3.5、50℃时,它几乎都在-NP ↓ U-处裂解RNA.它与RNase T1,U2和有限的碱水解一起,可用于直接的酶法RNA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