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介绍了广东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并着重对目前广东省生态农业建设的9种主要模式及其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2.
广东省森林死木碳库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嘉诚  李海奎 《生态学报》2018,38(2):550-559
基于广东省第8次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的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和2016年典型抽样的死木调查数据,利用分树种、分腐朽程度的各个组分相兼容的生物量模型以及相对应的地上、地下部分含碳系数,对广东省森林死木碳库动态进行估算,分析死木种类、林分类型和龄组对死木碳库的影响,量化林分生长特性和自然灾害对死木碳库的贡献。结果表明:2007—2012年间广东省乔木林死木碳库新增碳储量5811.86 Pg,占同期乔木林活立木碳库的2.94%,其中枯倒木多于枯立木;阔叶混交林和马尾松林贡献了近70%的死木碳储量;马尾松、其他软阔、湿地松、阔叶混交林和其他硬阔的死木碳储量占同类森林总活立木碳储量的比例较大,均超过4.00%,桉树和杉木比例最小,均不足1.00%;从龄组看,发生在中龄林的死木碳储量占总死木碳储量比例最大,过熟林最小。与同龄组林分的现存碳储量相比,从幼龄林(2.03%)到过熟林(4.56%)基本呈上升趋势。全省新增死木库碳密度为(0.7612±3.3988)Mg/hm~2。竞争和衰老引起的枯死在林分中普遍存在,占发生死木林分面积的60%以上,但增加到死木碳库的储量不足总量的四分之一,而自然灾害只占发生死木林分面积的10%,对死木碳库的贡献却超过40%。到2016年,2007—2012年间增加到死木库的碳储量下降到785.57 Pg,减少约85%,枯倒木的腐朽程度重于枯立木,不同树种间腐朽程度不一,杉木腐朽程度最低。清林等人为经营活动和死木的腐朽是存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碳排放核算——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显春  赖海萍  顾佰和  涂唐奇  李辉 《生态学报》2018,38(17):6292-6301
区域碳排放核算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排放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于2010年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主体功能区是以区域开发程度、资源环境基础和未来开发潜力为依据,县域为基本单位的区域规划方案,这为区域碳排放核算和配额分配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鉴于县域的能源数据不够完善,基于经济、人口、省级能耗量等数据构建了适用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并确保各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总量和分部门碳排放量都与该省的总碳排放量和分部门的一一对应相等。以中国广东省为案例,对其四类主体功能区在2005—2015年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核算分析。研究发现: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总量与经济总量呈现高度正相关性;四类地区中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优化、重点、农产品、生态开发区。碳排放强度最大的为生态开发区,其次是重点开发区,农产品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的碳排放占全省比值达86%,都应作为未来节能减排措施的最主要的作用对象,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农产品开发区和生态开发区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有机低碳农业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  相似文献   
34.
2007年6月23日,在广东省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菱斑小头蛇(Oligodon catenata),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该新分布区的发现说明菱斑小头蛇在我国可能并非间断分布。  相似文献   
35.
盘波  邹伶俐  张睿鹂  康明  温放 《广西植物》2017,37(10):1250-1256
该文报道了华南地区石灰岩地区苦苣苔科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一新种——散序小花苣苔(Primulina effusa F.WenB.Pan),并对该新分类群的濒危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根据现在已知的居群和所受威胁情况,可暂定为"极危"之级别。  相似文献   
36.
报道在深圳市龙岗区排牙山求水岭发现的1个广东省新记录种--大戟科粗毛藤属灰岩粗毛藤Cnesmone tonkinensis (Gagnep.) Croiz.,并对该种的形态、生境、所在群落的特征等进行描述。该标本的采集地排牙山是其分布的最东界。  相似文献   
37.
乐昌含笑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植物名称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幼、成年母树. 2材料类别带腋芽的茎段. 3培养条件(1)启动培养基:改良MS 6-BA 2.5mg·L-1(单位下同) TDZ 0.1 IAA 0.25;(2)分化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改良MS 6-BA 2.0 TDZ 0.05 IAA 0.2;(3)壮苗培养基:改良MS 6-BA 1.0 TDZ0.05 IAA 0.25.上述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0.7%卡拉胶.(4)生根培养基:改良MS IBA 0.5 NAA0.3,添加2%蔗糖、0.7%卡拉胶.培养基pH 5.6~6.2.培养温度(27±2)℃,光照度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1.  相似文献   
38.
《动物学报》2005,51(2):i001-i002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暨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科研机构。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前身为成立于1957年的“中南地区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1960年由考察队员成立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动物研究室。1984年经广东省科学院同意,国家濒管办下发(84)濒办字4号文,决定在动物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承担华南地区濒危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及有关工作,其科研业务由国家濒管办指导。  相似文献   
39.
龚世平  何兵 《四川动物》2008,27(2):239-239
2007年7月15日,在广东省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饰纹小头蛇Oligodon ornatus,该种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40.
《植物学通报》2003,20(2):256-256,F003
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华南师范大学“2 1 1工程”重点学科———发育生物学、植物学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植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支撑实验室。 1 995年立项 ,1 997年通过合格验收 ,1 999年广东省科委评估成绩优良。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和兼职人员共 2 4名 ,其中 ,教授 1 1名 ,副教授 1 1名 ,具博士学位人员 1 8名 ,实验室高级管理人员 1名。实验室主任为王小菁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宝江教授。多年来 ,实验室为广东省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了大量中、高级人才。 1 996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后 1 4名 ,博士 2 5名 ,硕士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