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布氏田鼠种群繁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志龙  孙儒泳 《兽类学报》1993,13(2):114-122
越冬田鼠每年可繁殖3胎,第1胎幼仔生于4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2胎幼仔生于5月中旬到7月上旬,第3胎幼仔生于6月中旬到7月下旬。种群上升年份(1987)各胎幼仔出生高峰比1988年的提前10天左右。1987年越冬鼠第1胎集中,如4月下半月,1987年怀孕率为100%,而1988年只有44.44%。6月上半月以前越冬鼠为种群繁殖的主体,而后被当年生鼠所取代。从4月下半月到9月上半月共出生4批同龄群。K1和K2组生长发育旺盛,当年就参加种群繁殖,可怀孕1—3胎。K3组生长发育较慢,当年并不性成熟,越冬后性成熟成为种群越冬鼠的主体。K4出生晚,数量少,很少能度过漫长寒冷的冬季而成为种群的无用或潜在的繁殖力量。本文还发现越冬鼠的平均胎仔数显著高于当年鼠:种群上升年份越冬鼠平均胎仔数高于种群下降年份,而当年生鼠的平均胎仔数年度间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2.
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是描述生物组织微观结构和超声散射特性的重要参数。文中构造了生物组织散射元一维超声散射模型,提出用Wigner-Vile分布函数方法估计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能检测出生物组织散射元平均间距细微的非均匀性变化,且有良好的抗噪声性等一系列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53.
正2007年7月10日19:00时左右,在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闪里镇文堂村山边农舍旁(29°54'35″N,117°22'30″E,海拔149 m)捕获1条已怀卵颈棱蛇(Macropisthodon rudis),全长1 200 mm,尾长175 mm,体重950 g。在实验室蛇笼内饲养,饲喂活体蛙、蟾蜍,定期换水,观察繁殖情况。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无噪声影响下的Hcdgkin-Huxley神经元在正弦信号刺激下的动力学行为,并利用“魔梯”图和峰峰间期分布图来分别描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信号振幅一定时,神经元的发放情况随频率而改变;当信号的频率一定时,峰峰间期分布随振幅而改变,相应地,峰峰间期序列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徐霞  成亚薇  江红蕾  李霞  刘颖慧 《生态学报》2017,37(12):4289-4298
在全球风速呈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研究风速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生态系统。近年来大量学者开始研究风速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得出相关的结论,(1)风速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叶片形态,适当的风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被初级生产力,而强风或持续大风不仅会对植物产生破坏作用,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2)风会最先带走地表细小颗粒,从而导致土壤质地变粗、水分下降、营养成分重新分配;(3)风引起地表边界层和大气边界层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交换,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导致地表微气候发生变化,如风速降低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4)风力作用使得土壤水分亏缺、营养成分变化,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草地覆盖度降低、物种生活型复杂化、耐旱植物增加;(5)大气稳定性、CO2交换速率和碳排放都会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碳吸收则相反,碳通量也因此发生变化。综上,风速降低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复杂且利弊相当,未来的发展趋势会更加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研究对象的多样化、加强控制实验的定量化研究、综合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整体结构和功能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6.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对中国(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流感月报告病例数进行预测研究,为中国流行性感冒(流感)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使用SPSS 24.0软件,以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流感月报告病例数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以2017年1~5月的月报告病例数作为验证数据,评估和筛选最优模型。以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流感月报告病例数为基础数据,建立的最优模型为ARIMA(4,0,4),其平稳R2=0.672,标化BIC=18.032,Ljung-Box Q=16.381,P=0.089。对2017年1~5月的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相对误差的平均值仅为-3.25%。ARIMA模型在预测中国流感月报告病例数方面效果较好,但模型的建立和预测应用是个动态过程,需不断根据积累的数据进行调整,从而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医疗指标与平均住院日的关联程度,为医院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基于灰熵优化的加权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医疗指标进行重要程度的分析。结果:根据关联程度分析,可知影响平均住院日的医疗指标重要程度依次为开放床位数、床位周转次数、治疗有效率、床位使用率、年门诊量、住院手术人次和出院人数。结论:基于灰熵优化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分析医疗指标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程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8.
鲁先文  马瑞君    孙坤 《生态学报》2008,28(6):2518-2518~2525
连续两年对雌雄异株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sp. sinensis Rousi)的花期物候、开花式样进行了观察,检测了柱头可授性、花粉活力和花粉-胚珠比,并进行了人工授粉、套袋实验,检测结实率.结果显示中国沙棘风媒传粉发生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单花花期约7d;传粉盛期在第3天到第5天,柱头的可授性从第2天到第4天或第5天.中国沙棘花先叶开放、花小、无花冠、花药成熟时萼片从两个侧面的纵缝中裂开,形成有利于花粉散布的对流风洞.花粉活力和花粉-胚珠比都很高,具有典型的适应风媒传粉的花部特征和性状.中国沙棘花粉的传播距离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通过重力玻片法检测可以看出,在风速小于3m/s时,主要集中在15~25m之间,当风速大于3m/s时,顺风向可超过85m以外.传粉效率对结实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9.
乳山湾东流区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迪迪    孙耀    石晓勇  徐林梅    孟伟  姜守轩  宋健中 《生态学报》2008,28(5):2417-2417~2423
对2003年8月在乳山湾东流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中的不同形态磷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磷的形态分布与贝类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磷在贝类高密度养殖区含量大于低密度养殖区.养殖区的垂直分布比较复杂,在1~20cm范围含量均出现较大波动,这与贝类养殖活动有关.Fe-P、Al-P含量出现较大波动还与污染程度有关,Or-P还与浮游植物活动有关.养殖区Ex-P、Fe-P、NAIP占TP的平均百分含量大于非养殖区,De-P、Oc-P恰好相反.Ca-P是乳山湾沉积物中含量最高的磷形态,Fe-P 和Or-P是最主要的两种生物可获得磷.TP、Or-P含量在养殖区与非养殖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养殖区Fe-P含量高于非养殖区,3种磷的平均含量一般大于其它海区.非生物可获得磷约占TP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研究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探讨了当东湖养殖的鲢鳙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它们释放的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间接作用,同时也讨论了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下种群能够延续的可能机制。在淡水生态系统中,无视力的生物能通过化学物质的交流来感知环境中的捕食压力,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浓度的鱼类化学信息素对微型裸腹溞的生活史并没有显著影响,意味着微型裸腹溞有可能通过与该鱼类的长期共存而适应了这类物质。但是我们的结果与前人的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明显提高的总的后代数、平均怀卵量和内禀增长力;另外短的世代时间、小的初次繁殖时的体长和年龄有可能也是微型裸腹溞在高密度鱼类捕食压力下占优势的良好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