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60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秦永杰   《广西植物》1985,(2):141-145
<正> 五倍子,即由半翅目蚜科(Aphididae)的角倍蚜寄生在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上,危害叶组织所造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虫瘿的总称。五倍子主要成分为单宁酸,是医药,化工、印染和国防上的重要原料。目前,我国的五倍子按外形可分为十余种,其中以角倍蚜分布最广,产量最高。角倍蚜亦称五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一年有六个世代,终年生活,无休眠阶段。成虫有有翅型及无翅型两种,当盐肤木快落叶之  相似文献   
22.
实验在62只家兔上进行。结果观察到,中缝大核(NRM)区562个单位中,有118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低,放电比较规则,动作电位时程长,易被微电泳5-羟色胺所阻遏,称为A 组单位。其余444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高,动作电位时程短,称为B 组单位。大多数 B组单位对微电泳5-羟色胺不起反应。脑桥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吗啡(200μg/2μl)或静脉注射吗啡(3mg/kg)后,20个A 组单位中有1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49个B 组单位中仅有29个发生兴奋效应,而且A组单位发生兴奋的程度也比B组单位的高。这些结果提示,NRM区的A 组单位可能是5-羟色胺神经元,吗啡对这些神经元有相对选择性的兴奋作用。 在另外11只家兔上,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技术观察到,NPBM 区与NRM 区有纤维联系。 本实验结果提示,静脉注射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可能与吗啡作用于 NPBM,通过纤维联系,引起NRM 5-羟色胺神经元兴奋有关。  相似文献   
23.
实验在49只局部麻醉、肌肉麻痹、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上进行。观察到一侧孤束核(NTS)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使对侧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呼吸频率加快。事先在NTS区微量注射GABA 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可阻断氟安定的减低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的作用。在脑桥头端横断脑干出现长吸式呼吸的免上,一侧NTS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也使对侧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但呼吸频率减慢。在脑桥结合臂旁内侧核(NPBM)区微量注射氟安定,使呼吸频率明显减慢,吸气和呼气时程延长,这效应可被毒扁豆碱阻断。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氟安定,使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血压下降,这效应可被印防己毒素阻断。结果提示,NPBM 的存在与呼吸频率加快有关;而氟安定作用于NPBM区,却减慢呼吸频率,其机制可能是抗胆碱能作用。氟安定直接作用于NTS 区或脊髓使膈神经放电平均幅度减低、血压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GABA 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24.
我国南方重要害虫松大蚜及茶尺蠖中近年来分别发现由加拿大虫疫霉和圆孢虫疫霉造成的大面积流行病,在短期内将害虫种群摧毁殆尽。加拿大虫疫霉系我国首次记载。本文描述和讨论了2种虫生真菌的形态特征,记载了真菌病的流行概况。  相似文献   
25.
26.
淅西早寒武世牙形类及高肌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27.
李道生 《动物学报》1989,35(3):238-242
本文详细描述了广东肝血簇虫(Hepatozoon guangdongensis)在实验宿主、中国水蛇肺部裂体生殖整个发育过程各期虫体的超微结构。成熟裂殖体内的裂殖子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裂殖子的超微结构是相似的。裂殖子(3.4×1.3μm)外被由外膜和内膜构成的表膜,它与球虫一样具有包括类锥体在内的完全顶复结构。内皮细胞内的裂殖子和滋养体都没有围虫泡和围虫泡膜包绕。具有内膜的长形滋养体变圆,并外被由宿主细胞产生的围虫泡和围虫泡膜包绕,转变成为圆形的幼期裂殖体,然后发育成为成熟的裂殖体。成熟裂殖体(23×10μm)内含30—50个裂殖子。裂殖体内没有观察到残余体存在。  相似文献   
28.
鸽血变虫(Haemoproteus columbae Kruse,1980)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凌仙  林宇光 《动物学报》1989,35(3):306-312
本文首次报告我国鸽血变虫的生活史。自然和人工感染实验证明虱蝇是其昆虫媒介。本虫的配子体进入虱蝇体内6—10天后完成孢子有性增殖。 实验观察了本虫在鸽体内无性增殖期的形态、部位及在末梢血液中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并证明其潜隐期(prepatent period)为28—30天。 本工作亦对羽虱体腔中的卵囊和子孢子作了描述,提示羽虱也可能是本虫的媒介昆虫,有待今后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9.
30.
张晓栋 《古生物学报》1989,28(3):376-390
一、前言我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碳酸盐岩地层相当发育,其中云南东部盘溪地区泥盆纪华宁组含有大量的层孔虫、珊瑚等化石。层孔虫是早古生代一类重要的造礁生物,在地层中大量保存于原生位置,是古群落研究的良好素材。盘溪地区层孔虫化石的系统描述工作已有相当基础,王树碑、范建才(1974)描述了大量滇东泥盆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