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65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获得一定规模的小麦单倍体植株以构建小麦DH(Double Haploid)群体,采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42)与玉米(Zeamays,2n=20)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胚,经胚拯救产生单倍体植株,研究了1/2MS培养基中幼胚取材时期、幼胚大小、4℃处理时间、暗处理时间对单倍体胚培养再生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12天~16天取材的幼胚经胚拯救后成苗率无明显差异;0.5mm~1.0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显著高于0mm~0.5mm和1.0mm~1.5mm大小的幼胚成苗率;1天~3天短期4℃处理对胚萌发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处理3天后,出愈率和成苗率降低;胚培养过程中12天左右的24h暗处理能有效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32.
用不同溶剂不同方法提取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L.)粪便,测定美洲大蠊各虫态的诱集活性。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浸泡提取方法,丙酮、乙醇、正己烷和二氯甲烷4种粗提物对美洲大蠊各虫态都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其中乙醇和丙酮粗提物的引诱效果最好,正己烷次之,二氯甲烷最弱。4种溶剂粗提物对美洲大蠊雄成虫和高龄若虫聚集活性最强,对低龄若虫聚集活性最弱。用乙醇溶剂对粪便粗提,3种提取方法均对美洲大蠊有很强的诱集效果,其中索氏抽提诱集效果最弱,直接浸泡和超声波提取效果好,且差异不显著,但直接浸泡提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3.
柑橘大实蝇的产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明确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Tetradacus) minax (Enderlein)的产卵特性和在3种寄主植物上产卵的时间动态。柑橘大实蝇对杂柑为害率最高,3个寄主品种均以中层北面果实受害严重。柑橘大实蝇最喜在直径为(3.3±0.2)cm的果实上产卵。  相似文献   
134.
薄荷油体外抗蠕形螨效果及杀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亚娥  郭娜 《昆虫知识》2007,44(1):74-77,I0001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2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浓度的薄荷油的杀虫效果,并在Motic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拍摄虫体在薄荷油作用下的虫体死亡过程。结果表明,薄荷油有很强的体外杀灭2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尤其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显著。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蠕形螨死亡率增高。12.5%、3.125%分别是薄荷油体外杀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最适杀螨浓度。薄荷油作用于蠕形螨,可见虫体收缩扭动,活动加剧,消化管剧烈收缩,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体壁均有渗出物外溢。虫体表现为兴奋—痉挛—失水—松弛—死亡的典型症状。薄荷油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机制主要通过神经毒性和直接毒杀作用,造成虫体破裂脱水而死亡。薄荷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能的高效的天然杀螨药。  相似文献   
135.
解婷婷  单立山  张鹏 《生态学报》2022,42(19):8041-8049
为探讨水分变化对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特性的影响,以河西走廊杨树(Populus)-玉米(Zea mays)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设置正常水分(9200 m3/hm2,对照),轻度干旱胁迫(减少15%,7800 m3/hm2),中度干旱胁迫(减少30%,6400 m3/hm2)3种不同水分处理条件,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叶和玉米秸秆的质量残留率、分解速率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两种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均增加,而分解速率降低。经过164 d的分解后,杨树叶和玉米秸秆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70.43%-77.49%、63.55%-68.29%。分析表明:水分和时间对各类型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但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玉米秸秆的分解速率,但杨树叶的分解速率却只是在中度干旱胁迫下显著降低(P<0.05)。对于不同类型凋落物而言,分解速率表现为玉米秸秆>杨树叶。(2)两种类型凋落物的氮(N)残留率在分解过程中表现为降低的趋势,但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N的残留率增加,表明水分抑制了N的释放过程。分解164d后,同一类型凋落物不同水分条件下的N残留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同一水分条件下不同凋落物而言,玉米秸秆的N残留率最低,而杨树叶最高。总的来说,水分降低对干旱区农林复合系统内凋落物的分解和氮元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6.
干旱区尤其沙漠边缘地区的风沙与植被相互作用对塑造地表景观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库布齐沙漠南缘的油蒿灌丛地为研究区,开展了植被调查、风沙流观测和表层沉积物粒度采样测试,分析了顺风向植被盖度、风沙流结构与沉积物特征的沿程变化,探讨了风沙-植被相互作用及其对地表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流与植被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使植物生长状况与地表蚀积模式发生变化,进而导致顺风向景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自上风向裸地过渡到均匀分布的新生油蒿和油蒿灌丛再至斑块状分布的灌丛沙堆,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先增大后减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沿程不断增加且在过渡时其增幅最大,输沙率与沉积物粒度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并在植被盖度与覆沙厚度最大处出现最小值。在沙漠边缘剥蚀高原上,起初适量风沙堆积促进油蒿定植与生长,均匀分布的油蒿灌丛进一步促进沙物质堆积,但当堆积厚度超过油蒿耐沙埋深度时发生退化,灌丛出现斑块状分布且风沙流在丘间地处侵蚀。据此,可理解为剥蚀高原风沙区景观异质性是风沙与植被相互协同与抑制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7.
【目的】研究高效氟氯氰菊酯微胶囊悬浮剂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的防治效果,为指导防治德国小蠊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1-2009《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的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1部分:喷射剂》的测试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结果】0.8 m L/m2剂量的瓷砖和玻璃面板药效的持续时间分别为98 d、112 d;1.6 m L/m2剂量的瓷砖和玻璃面板药效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12 d、119 d。【结论】相同剂量的瓷砖和玻璃面板相比较,玻璃面板的药效持续时间长,但稳定性低。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寄生蜂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卵期和幼虫期的重要天敌,但冀西北地区的发生种类、控害作用尚不明确。【方法】通过1997年以来历年田间调查,结合多年室内饲养。【结果】明确了当地草地螟寄生蜂共14种,其中卵期1种,幼虫期13种,1~5龄幼虫各龄期均有不同种寄生蜂寄生,寄生蜂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寄生率高,控害和压低草地螟种群作用显著。【结论】该调查研究为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保护利用天敌资源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自20世纪90年代入侵我国后已经成为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然而,近些年该昆虫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植物和昆虫、昆虫抗寒性和寄主适应性等热点课题的模式种类。因此,为了实验室条件下更好保藏该虫的种群,本文研究了冷藏(世代发育起点温度8℃)对该斑潜蝇蛹发育和生存的影响。【方法】以化蛹后第3天的蛹为实验对象,8℃低温冷藏,并以冷藏时间(0、7、14、21、28和35 d)为参试因子研究了冷藏时间对美洲斑潜蝇蛹羽化率的影响;化蛹后每24 h解剖观察一次蛹并对蛹期发育阶段进行划分;根据划分的蛹期阶段,对处理中未羽化的蛹进行解剖比对,得到对低温最敏感的蛹期。【结果】随着冷藏时间的增长,美洲斑潜蝇的蛹羽化率逐渐降低。超过14 d后,羽化率明显下降。冷藏至35 d时羽化率为零。解剖正常发育的美洲斑潜蝇的蛹,将蛹期分为预蛹期、隐头蛹期、显头蛹初期、半透明眼期、浅黄色到琥珀色眼期、红褐色眼期、鬃毛蛹期。不同冷藏时间条件下,未羽化的蛹死亡时间主要为鬃毛蛹期,且鬃毛蛹期死亡的蛹的数量与贮藏时间呈正比例关系。【结论】在室内冷藏美洲斑潜蝇时,3日龄蛹8℃贮藏少于14 d为宜;鬃毛蛹期(10~11日龄蛹)对低温比较敏感,冷藏过程中,应避免鬃毛蛹期的蛹。  相似文献   
140.
成骨不全作为罕见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具有临床异质性与遗传异质性,迄今已经分为15个亚型.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Ⅰ型胶原蛋白结构基因COL1A1、COL1A2突变为主.非Ⅰ型胶原蛋白突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成骨不全患者数量少,但致病基因种类多,涉及到胶原合成后异常修饰,胶原蛋白分子伴侣及羧基端前肽剪切酶缺陷、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化及转录因子异常、钙离子通道与Wnt信号通路分子等诸多方面.致病基因及其机制的研究,对于成骨不全的基因确诊及个体化药物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