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36篇
  免费   1244篇
  国内免费   6904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14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60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581篇
  2017年   593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760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1027篇
  2011年   1068篇
  2010年   1064篇
  2009年   1200篇
  2008年   1323篇
  2007年   1082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832篇
  2004年   879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729篇
  2001年   663篇
  2000年   621篇
  1999年   482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375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82篇
  1991年   251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193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3年   5篇
  195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慈竹无性系种群生长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系四川分布面积最大、产量高、用途广的重要经济竹种,对振兴四川经济具有很大的潜在作用。作者引用Harper的构件结构理论,将慈竹无性系作为一个种群进行研究。以慈竹幼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长发  相似文献   
72.
73.
74.
渗透胁迫下小麦叶片蛋白质合成与降解的示踪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5.
用苗期症状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查了大豆种子内的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传毒率及带毒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带毒大豆种子产生的病苗,其症状主要有花叶、卷叶、叶脉束状、叶脉坏死、凸斑和单叶扭曲等类型。苗期症状观察得到的种子传毒率,与用ELISA法检查去种皮大豆种子的带毒率高度吻合,相关系数r=0.92(n=31),说明此两种方法检查种子传(带)毒率具有相同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 本文提出了种子“群体病毒浓度”的概念。“群体病毒浓度”=群体内病毒总量/群体内种子总数。38个处理组合和3,591粒种子逐粒用ELISA法检查表明,“群体病毒浓度”与该群体的种子传毒率呈正相关,r=0.93(n=38)。将种子群体作为一个整体用ELISA法检查的结果也证明,“群体病毒浓度”与种子传毒率呈直线相关。因此认为可以用ELISA法对种子群体直接进行测定来估计种子的传毒率。  相似文献   
76.
水分胁迫对植物线粒体结构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分胁迫期间,小麦幼苗芽鞘和棉花幼苗胚轴细胞内游离脯氨酸浓度增加;但复水后又恢复正常。电镜观察发现线粒体肿大,嵴消失。胞质中出现脂肪滴。气相层析技术分析,发现水分胁迫使线粒体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明显变化;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也明显下降。设想水分胁迫使线粒体结构和组分发生了不利于脯氨酸氧化酶活性表达的变化,因而抑制了酶活性。  相似文献   
77.
质粒pULB11(RP4::Mucts)通过接合能从大肠杆菌转移到霍乱弧菌——吴江2(Vibriccholerae——Wu Jiang 2)中去。带有 puLB 11的霍乱弧菌经42℃诱导后能以0.5%的突变率产生营养缺陷型,这些营养缺陷型十分稳定,在10。细胞中还不能测出它们的回复突变体,这与Mu对大肠杆菌的诱变作用十分相似。质粒RP4及其抗药性很容易从霍乱弧菌中失去,这说明营养缺陷型的产生是由于Mu的插人而不是RP4的整人,所以pULB 11可以作为诱变剂来诱变霍乱弧菌的包括毒素基因在内的各种突变体,这在构建霍乱弧菌活菌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puLB 113(RP4::Mini-Mu)还能诱动霍乱弧菌染色体基因,这也是研究霍乱弧菌遗传学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78.
紫胶虫最佳生长地的植被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紫胶产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紫胶虫最佳生长地的植被条件、对其中的四种群落类型从植物种类成分、群落结构和群落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丰富的寄主资源和有利于紫胶虫越冬的气候条件指出“暖热性稀树灌草丛”及“河谷季雨林次生林和灌丛”是云南紫胶虫及其主要寄主植物的适生类型。本文在总结紫胶产区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意见和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79.
独叶草形态学的研究III.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和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独叶草 Kingdoinia uniflora 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规律。 花的各部分 多而无定数,呈螺旋状排列。花被片的脉序呈开放的二叉分枝,可分三类。雄蕊分能育和不 育两类,维管束单一,后者顶端的凹沟内具蜜腺,前者的花粉囊呈侧向-外向着生。心皮分化 为三部分,子房具柄,含1枚横生胚珠。开花时,心皮不完全闭合,属半开放型,近似黄连属(Coptis)植物。聚合瘦果,种子1枚,胚处于原胚期,胚乳丰富。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形态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80.
NAD~+-MDH在黄瓜子叶中的定位是细胞溶质中占总活性的55~59%,线粒体为38~35%,叶绿体为7%。其同工酶谱亦为细胞溶质中带数最多,全青为5条,粤早3号为4条,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1条,品种间无明显差异。黄瓜幼苗随低温胁迫的加剧,伤害逐步加重,子叶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增加,NAD~+-MDH活性亦不断下降,其中叶绿体的NAD~+-MDH对低温最敏感,1±1℃处理就能反映品种间耐寒力的差异。叶绿体和线粒体的NAD~+-MDH同工酶对低温的反应与活性变化一致,谱带数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降低。细胞溶质部分酶带较多,各条酶带对低温的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