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生态限制模型(Ecological constraints model)认为随种群规模增加,灵长类种群会增加日移动距离、移动时间和取食时间,减少休息时间.果食性灵长类为取食斑块分布的高质量食物资源(如果实)而存在群内分摊竞争(Within-group scramble competition),很好地验证了生态限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建立套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临床样本鼻病毒(human rhinovirus,HRV)基因的方法和直接免疫荧光(DFA)的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进行检测,了解上海儿科医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中病毒感染的现状.方法 收集住院确诊为ALRTI患儿的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用套式RT-PCR的方法检测NPS中的HRV基因,并进一步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用DFA的方法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抗原.并分析各种病毒所致ALRTI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特征.结果 342例患儿除细菌感染外共130例病毒抗原阳性,其中检测出RSV 64例(18.70%),1岁以下婴儿的RSV检出数为71.8%.RSV 8月份起检出率逐渐升高,到12月份达到最高;HRV阳性患儿46例(13.45%),3岁以下婴幼儿检出例数有38例,占HRV检出数的82.6%.HRV致ALRTI全年可见,在3到5月为最高峰;ADV感染9例(2.63%);PIV感染8例(2.3%);IFV感染7例(2.0%);病毒合并感染共有4例.46例HRV阳性标本中选取15份用另1对引物扩增并测序,测得的核苷酸序列经过blast比较,与GenBank中已知HRV序列的同源性在83%~97%,样本间的序列比较提示变异性较大.130例病毒性ALRTI患儿绝大部分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以中等度发热为主,末梢血白细胞<10×109/L 93例(71.5%),CRP<8 mg/L 99例(76.2%),符合病毒性肺炎的特点,并发症较少,均治愈出院.结论 本地区小儿病毒性ALRTI中,以RSV及HRV占为主要地位,ADV、PIV及IFV相对少见.较少有混合性病毒感染.HRV所致小儿ALRTI以婴幼儿居多,集中于春、秋两季.套式RT-PCR检测HRV基因快速、操作简便、特异性较强,HRV基因组具有高度变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灵长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种子的主要传播者,有助于森林植被的更新,然而受研究方法的限制,灵长类种子传播潜力常被低估。为全面评估温带灵长类动物的种子传播潜力,采用直接观察法和粪便分析法评估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黑白仰鼻猴的种子传播潜力。于2018年11月—2019年10月采用直接观察法(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数据,获取每月取食果实的比例;同时每月收集黑白仰鼻猴的粪便,采用粪便分析法分拣猴粪中残留的植物种子,统计有完整种子残留的月份和粪便比例,应用这两种方法评估黑白仰鼻猴种子传播潜力及其差异。结果表明:直接观察法收集到黑白仰鼻猴取食果实的月份数为6个月(7—12月),月均取食果实的比例为(15.31±20.15)%,共取食13种果实;而粪便分析法发现黑白仰鼻猴粪粒内全年都有完整种子残留,粪便中月均完整种子残留比例(35.19±35.43)%,其中9月至第二年1月粪便中种子残留比例都大于50%,共取食18种果实;综合两种方法发现云南拉沙山黑白仰鼻猴共取食20种植物果实,具有较高的种子传播潜力。直接观察法可确定黑白仰鼻猴取食果实的物种数,而粪便分析法能...  相似文献   
104.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中4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较高(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血清血管活性肠肽5水平低于同组间术后1年,但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刀鼻后神经切断术可提高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近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探讨苍耳子对慢性鼻-鼻窦炎大鼠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清洁级SD大鼠4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鼻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浊液的方法构建慢性鼻-鼻窦炎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低剂量组(7.5 mg/kg,8只)、中剂量组(15 mg/kg,8只)和高剂量组(30 mg/kg,8只)。采用埋藏食物小球实验进行嗅觉功能检查,采用qRC-PCR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和NLRP3、ACS、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ELISA法检查大鼠血液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建模前,各组大鼠找到食物小球的时间比较(P>0.05);治疗后7 d和治疗完成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找到食物小球的时间明显更长(P<0.05),高剂量组找到食物小球的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JAK2 mRNA、STA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高剂量组JAK2 mRNA、STAT3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高剂量组TNF-α、IL-1β、IL-1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LRP3 mRNA、ACS 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更高(P<0.05),高剂量组NLRP3 mRNA、ACS 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P<0.05)。结论:CRS大鼠采用苍耳子挥发油进行治疗可通过调控JAK2/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和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从而抑制下游炎症因子的过度分泌,最终为缓解CRS病情和改善嗅觉功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6.
感冒是由病毒在呼吸道内大规模繁殖所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引起感冒的病毒主要是鼻病毒,其次是冠状病毒。被感冒患者携带的病毒感染和机体抵抗力下降(例如身体受凉)是引起感冒的主要途径。感冒病毒种类繁多且不断发生变异,即使利用免疫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也难以有效治疗感冒。中国的传统医学积累了治疗感冒的丰富经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状况来选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手术脑脊液鼻漏的发病原因,并提出相关的修补措施。方法:选择2009 年2 月-2012年8 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巨大垂体腺瘤患者180 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蝶手术摘除巨大垂体腺瘤。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在接受经蝶手术的180 例患者中,25例发生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13.8%。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都显示肿瘤大小、慢性蝶窦炎与再次手术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为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对25 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全部病例经手术修复后获得一次性治愈。随访6个月,无1例复发,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手术脑脊液鼻漏的发病率比较高,肿瘤大小、慢性蝶窦炎与再次手术为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要积极采用鼻内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师对分泌性中耳炎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39例住院手术切除腺样体的儿童,常规行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部分伴耳部症状、声导抗显示C型曲线或查体可疑鼓室积液征者行颞骨CT检查或术中行鼓室穿刺。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咽口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在239例腺样体肥大儿童中,经鼓室穿刺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34例(63耳,14.2%),其中鼓室曲线呈B型者33耳(52.4%),C型(-200 dapa)者10耳(15.9%),C型(-200 dapa)者20耳(31.7%)。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园枕受压迫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声导抗检查不能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可行颞骨CT明确诊断;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为其主要疗法,配合鼓室穿刺多可治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及其对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对102例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腔鼻窦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78)和对照组(n=24),分别施行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和传统手术。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64.29%、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分别为83.78%和95.9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和并发症总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较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安全,效果可靠,手术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更有利于同期鼻腔鼻窦微创手术的实施,提高了其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0.
本文报告了17例全麻下鼻内窥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术前详细访视病人了解病情,准备特殊器械,了解手术步骤。术中摆放合适的体位及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与术者周密的配合,对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