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6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植物各个器官表面及内部定殖着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与植物长期共进化,作为宿主植物的“共生功能体”(holobiont)在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病害抵御和环境胁迫适应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益于近10年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关植物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和功能特征、群落构建的驱动因素和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然而,与土壤微生物组相比,目前对植物微生物组的认识及其应用尚且不足。本文系统总结了植物微生物组的组成特征,植物微生物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促进养分吸收、提高病害抵御能力及环境胁迫适应性等方面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从宿主选择、环境因子以及生物互作3个方面总结了驱动植物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因素,并着重阐述了植物–微生物互作如何塑造植物微生物群落以及如何调节对植物的有益功能。此外,我们对未来植物微生物组研究和应用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如核心微生物组挖掘和合成群落构建,植物–微生物互作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微生物群落水平上的互作机制等。深入理解植物微生物群落特征、生态功能以及构建过程对于精准调控植物微生物组以提高植物适应性和生产力以及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具有...  相似文献   
12.
俞嘉瑞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23,42(1):86-100
外生菌根真菌作为树木的共生伙伴,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天然更新、植物抗逆性形成、协助植物吸收限制性营养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真菌和植物跨界共生具有复杂的分子互作过程,在共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分子互作机制,其调控反馈网络还有许多未知。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为一些新的信号分子、效应蛋白以及相关通路的发现提供了可能。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营养转移调控对共生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营养相关的转运蛋白对共生的建立和维持提供了物质基础。真菌的宿主选择机制是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由于外生菌根真菌的多谱系起源和演化史中存在多次宿主转换事件,真菌演化出多样的应对机制用来区分相容性宿主、不相容性宿主和非宿主。通过对不同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组学研究,宿主选择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对未来在该领域的探索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四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林49个家系的遗传测定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冠幅等性状呈高度遗传;枝粗、枝数等性状呈弱度遗传;枝数与大多性状间呈不显著遗传负相关;树高、胸径之间遗传相关显著;冠幅、年轮盘数、枝粗及枝长四者之间遗传相关极显著;该四性状与高、径之间呈极显著遗传相关.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摸式得指数方程为I=1.647P1 2.993P2 1.522P3 0.086P4-0.ll7P5-1.779P6-1.995P7,据此选出遗传型最佳家系,并分析了综合指数选择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P-选择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选择素是粘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分之一,参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的粘附,在炎症、栓塞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P-选择素的结构特点、配体、表达调控及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选择素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陈金联  周同 《生命科学》1996,8(1):31-33
晚近发现的粘附分子受体(选择素),能介导血小板、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肿瘤细胞的粘附,它们在炎症、血栓形成及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练过了选择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在正常组织中分布以及与肿瘤转移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海南坡鹿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7~1994年,在海南省大田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地带对坡鹿的生境选择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坡鹿对自然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不同的生境的选择频率为:落叶季雨林生境47.93%;灌木草地生境39.14%;有刺灌丛生境10.72%;人工林生境2.21%。还对各种生境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生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活史对策的进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班勇 《生态学杂志》1995,14(3):33-39
植物生活史对策的进化班勇(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EvolutionofLifeHistoryStrategyinPlants¥BanYong(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ChineseAcademyo...  相似文献   
18.
19.
人红细胞内乙酰胆碱/胆碱活度的微电极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新发展的乙酰胆碱/胆碱(ACh/Ch)离子选择微电极对人体单个红细胞内的ACh/Ch活度进行了测量。实验对象是25位正常人及8位躁狂症病人的红细胞。正常人红细胞内ACh/Ch的活度值为24.O±8.3×10-6mol/L,而躁狂症病人的红细胞内ACh/Ch的活度值为98.3±41.4×10-6mol/L,是正常人的4倍。本文对ACh/Ch离子选择微电极的结构和特性参数亦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生态生物化学(九):哺乳动物对食物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发展程度最高的类群,胎生、哺乳是其主要特征。哺乳纲(Mammalian)现有350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从食性上可将哺乳动物分为植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几类。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杂食性的,能取食多种植物或动物。这一讲主要介绍植食性哺乳动物以及人对食物的选择。动物从食物中获取营养成份,以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动物主要的营养成份是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