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61.
嫁接对茄子根系分泌物中肉桂酸和香草醛的调节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茄子根系分泌物中普遍存在肉桂酸和香草醛等化感物质.本文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嫁接对这两种物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嫁接降低了茄子根系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泌,尤其是显著降低了对香草醛的分泌,与自根茄子相比,嫁接使根系分泌的肉桂酸最多降低68.96%,香草醛最多降低100%.在外源肉桂酸和香草醛胁迫下,特别在外源肉桂酸胁迫下,与自根茄子相比,嫁接促进了茄子植株的株高、茎粗,使叶绿素含量增加5.26%~13.12%,降低了根系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了根系的SOD活性,明显缓解了肉桂酸的胁迫.  相似文献   
262.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鬣羚春冬季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1998年3月~1999年2月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对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春冬季的生境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鬣羚春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距离、乔木密度、坡度、岩石距离、乔大小和坡位;影响其冬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坡位、郁闭度、水源、乔木距离、乔木密度、乔木大小、岩石距离、坡向、动物干扰度;鬣羚春冬  相似文献   
263.
峨眉双蝴蝶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报道了峨眉双蝴蝶Tripterospermum cordatum(Marq.)H.Smith的胚胎学特征,研究结果用以讨论双蝴蝶属的系统演化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花药四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属单型起源,细胞具单核,属腺质型绒毡层,药隔处的绒毡层细胞形成类胎座,其余部位的绒毡层细胞仍为一层细胞;在花药成熟时,花药的药室内壁纤维状如厚且柱状伸长,表皮细胞减缩退化,纤维状加厚不明显。成熟花  相似文献   
264.
朱立辉  郭延蜀  王旭  陈玉龙 《四川动物》2006,25(4):832-836,F0002
2004年9月~2005年10月对峨眉(Acheilognathus omeiensis)的生物学特性及个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峨眉为杂食性,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体中,其适宜的生活温度为4~28℃。1龄即性成熟;婚姻色和第二性征8月下旬开始出现,10月下旬更为明显,此时雌雄性腺均处于Ⅲ期;产卵期为翌年2月上旬至5月上旬,此时输卵管的长度为6.68~22.54 mm(12.539±4.810mm,n=50)。分批产卵,成熟卵量为26~219粒,平均为115粒;非成熟卵量为121~709粒,平均为243粒。产卵时对蚌有明显的选择性,仅将卵产于杜氏珠蚌(Unio douglasiae)的鳃瓣中。峨眉的个体发育分为蚌中发育和出蚌后发育两个时期,依其发育的形态特点,进一步将其生活史粗略地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5个时期,分别记述了各期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  相似文献   
265.
紫斑牡丹品种群是中国的主要牡丹品种群之一。文中描述了一个优良紫斑牡丹品种‘挽春’(Paeoniarockii‘W an Chun’)的特征、习性和表现,该品种在紫斑牡丹品种群中具有代表性。紫斑牡丹品种可用于园艺观赏、经济林营造、荒山绿化以及荒漠治理。根据多年的调查和相关文献,按照紫斑牡丹品种的生长适应程度和引种栽培难易程度,将中国有可能引种栽植紫斑牡丹品种的地区划分为4类。介绍了各类地区在引种栽培方面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紫斑牡丹品种向全国各地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66.
二月兰-春玉米轮作生产体系是近年来为解决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面积冬闲田而提出的冬绿肥-春玉米生产新模式.本文依托定位试验,研究了该体系从二月兰翻压到玉米收获期间的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玉米生育前期高后期低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硝态氮含量峰值随着生育期的推移逐渐下移的空间变化特征,且土壤硝态氮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翻压二月兰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有一定影响,冬春季种植二月兰可降低0~18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二月兰翻压后,春玉米苗期与喇叭口期土壤硝态氮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0~100 cm土壤剖面为有二月兰处理高于无二月兰处理,100~180 cm土壤剖面则为有二月兰处理低于无二月兰处理;抽雄期以后,土壤硝态氮含量普遍较低,100~1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为有二月兰处理略高于无二月兰处理.总体上,翻压二月兰可以增加0~18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保蓄量.  相似文献   
267.
2010-2011年春季,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开展春玉米水分胁迫和分期播种双处理试验,分析玉米出苗率和产量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反应,建立基于气象条件的玉米出苗率和干旱减产评估模式.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研究区春玉米出苗率和单产与0~20 cm土壤湿度和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关系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耕层土壤水分越充足,玉米出苗率和产量越高,干旱明显降低玉米出苗率和产量.土壤湿度在22%~24%或土壤有效水量在50~65 mm,玉米出苗率和产量较高;土壤湿度<19%或土壤有效水量<35 mm,玉米出苗率和产量明显下降.土壤湿度每下降1%,出苗率下降约6%,产量降低约7%;耕层有效水量每减少10 mm,玉米出苗率降低约13%,减产约14%.本文所设指标和模式可用于玉米出苗率和干旱减产的评估与预测.  相似文献   
268.
旱地施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渭北旱塬2007-2010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低量7500 kg·hm-2、中量15000 kg·hm-2、高量22500 kg·hm-2)对连作玉米地土壤有机质、团聚体各层粒径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0 cm土层,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量有机肥处理提高4.1%~4.6%,高、中量有机肥处理较对照提高4.6%~11.2%,低量有机肥处理在施肥第4年(2010年)较CK提高4.7%~6.3%.0~30 cm土层,所有有机肥处理>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增幅最大,其含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团聚体稳定率,且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比单施化肥处理增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69.
不同积温对春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抗冷型玉米品种丰单3(抗冷型)和郑单958(非抗冷型)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Ⅰ、Ⅱ、Ⅲ积温带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积温对不同抗冷型春玉米灌浆期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3个积温带,丰单3和郑单958抽雄开花期和成熟期按Ⅰ、Ⅱ、Ⅲ积温带顺序依次延长,籽粒容重依次降低;丰单3和郑单958叶片的RuBP羧化酶、PEP羧化酶活性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其中,丰单3灌浆前期(开花后0~20 d)两种酶活性高,在温度限制区可正常成熟;郑单958灌浆前期和后期(开花后0~10 d、40~60 d)两种酶活性高,中期(开花后10~40 d)对活动积温不敏感,在温度限制区不能正常成熟.两类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均与开花后0~10 d和30~40 d的活动积温呈显著正相关.3个积温带积温在灌浆初期和后期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影响显著,同一品种灌浆期活动积温越高,籽粒产量越高;郑单958产量均高于丰单3.  相似文献   
270.
绢毛蔷薇复合体包括绢毛蔷薇Rosasericea、蛾眉蔷薇R.omeiensis和毛叶蔷薇R.mairei三种.它们的形态特征相近,特别是峨眉蔷薇和绢毛蔷薇之间界限有时不明显,以致峨眉蔷薇的分类学地位长期以来争论不休.本研究对我国主要的标本馆所藏的峨眉蔷薇、绢毛蔷薇和毛叶蔷薇2000多份标本进行了形态对比研究.我们也对横断山区的峨眉蔷薇、绢毛蔷薇和毛叶蔷薇进行了野外观察,同时,我们还应用扫描电镜(SEM)对三者花粉及种皮表面结构进行研究.对小叶、花粉及种子的形态定量分析表明,毛叶蔷薇与其余两者的区别较为明显,但绢毛蔷薇和峨眉蔷薇无论在植株或是花粉形态,还是种皮表面特征方面都存在明显的连续性,但两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又有一定的区别.两者的地理分布也有所不同.综合各种性状,我们将峨眉蔷薇处理为绢毛蔷薇的变种.同时,将与这两个分类群相关的6个变型作为异名处理.处理为绢毛蔷薇的4个异名分别是腺叶峨眉蔷薇R.omeiensis f glandulosa T.T. Yu & T. C.Ku,宽刺峨眉蔷薇R.omeiensis f.pteracantha Rehder & E.H.Wilson、光叶绢毛蔷薇R.sericea f. glabrescens Franchet和宽刺绢毛蔷薇R.sericea f.pteracantha Franchet.处理为峨眉蔷薇的2个异名分别是少对峨眉蔷薇R.omeiensis f.paucijuga T.T. Yu & T.C.Ku和腺叶绢毛蔷薇R.sericea f.glandulosa T.T.Yu & T.C.Ku.本文也给出了3个分类群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及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