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春季解冻期北方森林土壤释放出大量的N2O,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将分布于塔河(52°31′ N)、松岭(50°43′ N)、孙吴(49°13′ N)和带岭(47°05′ N)4个纬度上林分状况相似的兴安落叶松林样地(包括幼树、地被物和A、B层土壤)移置至其自然分布区南缘,模拟气候暖化,分析春季解冻期土壤N2O通量的时间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各处理的土壤N2O释放高峰均出现在解冻中后期.带岭、孙吴、松岭和塔河样地土壤解冻期的土壤N2O平均通量分别为(66.5±9.3)、(54.3±5.6)、(44.3±5.3)和(33.5±3.7) μg·m-2·h-1;土壤N2O通量与5 cm土壤温度和0~1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性不显著.解冻期4个处理的土壤N2O释放差异显著,其平均通量和累积释放量均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纬度土壤的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引起的.  相似文献   
72.
西南岩溶地区黄荆叶片碳酸酐酶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西南岩溶地区几种植物叶片中含有明显活性的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从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提取碳酸酐酶,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阴离子及岩溶环境主要金属离子对碳酸酐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Ca2 、Mg2 低于10 mmol·L-1,Mn2 、Zn2 低于0.01 mmol·L-1,Co2 、Cu2 低于0.001 mmol·L-1,NO3-、C1-、Br-、I-、NO2-低于0.01 mmol·L-1时,酶活性较稳定.0.001~0.01 mmol·L-1的Ca2 、Mg2 对该酶有激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比较适应岩溶土壤水体的离子环境从而保持酶活性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3.
茂兰的岛屿状喀斯特峰丛洼地地貌,特殊的碳酸盐岩着生基质,使这里的很多植物被打上了“茂兰”的标记。每一种茂兰特有植物的发现和命名,都记载着植物学家艰苦的工作和他们付出的汗水、心血,以及发现后的喜悦欣慰。白花兜兰的发现.也经历了这样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4.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桂牧一号杂交象草对不同氮肥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3个追施氮肥处理株高、分蘖数、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高氮追肥处理株高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中氮追肥处理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个追施氮肥处理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年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追施氮肥有利于促进桂牧一号杂交象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高氮追肥处理的年净收入低于对照处理;中氮追肥处理为最佳经济施肥量,其年净收入显著高于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植物微形态结构与岩溶生态环境的关系.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常规石蜡切片法处理的生长于广西弄拉适生药材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e)、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黄花草(Solidago decurrensLour)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四种灌木叶片表皮形态进行研究.结果:(1)忍冬、华南忍冬、黄花草下表皮均分布浓密的表皮毛,忍冬上表面中脉有少量表皮毛,黄花草上表皮分布有稀疏的星状表皮毛,忍冬、华南忍冬和黄花草的气孔位于下表皮毛间隙,这种结构可反射阳光和阻止水分蒸发,从而适应强光和水分不足的环境;(2)瓜子金叶片为肉质叶,上下表面均有气孔分布,并出现明显的下陷.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表面凹陷处,这种局部微环境有利于水分的保持;(3)四种植物叶片表面均出现表皮细胞外壁加厚或角质化,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结论:几种植物叶片结构特征是其长期在岩溶区干旱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性变化,适应方式有一定的趋同.  相似文献   
76.
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探讨微生物在岩溶作用中的作用 ,需要考察土壤微生物在岩溶地区的生态分布和特性。本文对采自中国西南 4个不同岩溶地区 (重庆金佛山、六盘水米苏嘎、广西弄拉和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 )生态系统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数量测定 ,结果表明 ,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与赋予不同地形和植被特征的岩溶生态系统的特性高度相关。本文还分析了马山弄拉和岩溶试验场的优势细菌 ,并且进行了初步鉴定 ,结果显示 ,固氮菌科细菌在两个岩溶生态系统土壤中都占优势 ,表明其土壤肥力都在改善。  相似文献   
77.
采用野外取样和盆栽试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桂西南不同演替阶段退化植被的土壤种子库进行初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其结果:(1)厚度为20cm的表层土壤的种子库密度,其值变动于0~1125粒·m-2;(2)在物种丰富度和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均是草本植物,其中又以禾亚科、菊科的植物为主,灌木种类和数量较少,无乔木种类出现;(3)种子多集中在上层或接近上层,并且自上而下递减明显;(4)11月份采样的各演替阶段的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和密度普遍比5月份相应演替阶段的高;(5)任两演替阶段的土壤种子库相似性较低,但出现在相邻的两个演替阶段相似性系数比相邻较远的两个演替阶段的相似性系数要高;(6)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相关性不管在早期阶段还是中后期阶段都不紧密,而且从草丛阶段向乔灌林阶段演替,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有降低的趋势。结果表明:对桂西南峰丛洼地退化植被,有必要开展人工诱导促进封山育林区植被恢复,从而构筑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生态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78.
<正> 位于广西龙州、宁明两县的鼻岗自然保护区,是几年前科学工作者发现的岩溶森林自然综合体,热带生物资源丰富,珍贵的动植物集中,是目前所知国内保存较好的热带石灰岩岩溶森林生态系统模式。为了全面了解,予以开发利用,自治区科委于1979年组织了一个有区内外31个单位114人次参加的多专业的综合考察队,开进林区考察,历时两个月,取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多种基本资料,已整理完毕,不久将刊行于世。林区亦已于1980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现在先借《广西植物》的一点篇幅简要介绍其概况,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79.
黄龙之旅     
黄龙是以雪宝顶雪山为核心,以松州古城为后盾的大黄龙风景区,集松潘县境内岷江上源和涪江流域所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黄龙保护区管理层非常注重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在保护好当地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和风情旅游,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 ——章小平(黄龙生物圈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相似文献   
80.
研究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3个不同森林类型的6个代表性植物群落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森林类型植物和土壤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C和N含量均为次生林最高,人工林最低,土壤P含量为人工林最高,原生林最低;植物C和P含量变化趋势为人工林>原生林>次生林,植物N含量为次生林最高,原生林最低.土壤C∶P、N∶P以及植物C∶P均为原生林显著高于次生林和人工林,土壤C∶N在不同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N∶P为次生林最高,人工林最低,植物C∶N为原生林>人工林>次生林.在不同森林类型中,乔木叶片N含量与P含量、C∶N与C∶P以及C∶P与N∶P之间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除了植物叶片C∶N与N∶P以及土壤C∶N与N∶P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外,植物和土壤的C、N、P、C∶P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土壤C、N、P供应量对乔木叶片C、N、P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