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提取与大鼠右前肢运动相关联的初级运动皮层场电位的信号特征,并探讨依据局部场电位(LFP)识别前肢运动行为的可行性。方法:4只SD大鼠通过训练习得压杆取水操作,然后在左右脑初级运动皮层M1区分别植入多通道束状微电极,术后恢复后进行大鼠压杆行为实验,以2 kHz/s速率记录深部脑电信号及压杆状态信号,同步记录行为过程的视频信号。以通道间的差分信号作为局部场电位信号,分析局部场电位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以压杆状态信号和视频分析为判定依据,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局部场电位信号在大鼠压杆动作时明显增强,不同通道的局部场电位信号幅值、波形有差异,表明与前肢运动相关联的M1区局部场电位信号有空间分布特征;依据阈值准则从局部场电位信号检测压杆行为的检出率为80%。结论:依据局部场电位信号特征对大鼠前肢运动进行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氨溴索与碳酸氢钠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住院患者,分为灌洗组(常规治疗方法 +支气管局部注药灌洗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 38例),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评估,随访半年。结果灌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氨溴索、碳酸氢钠序贯灌洗能提高支气管扩张感染疗效、减少半年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微环境来维持菌群平衡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23.
非人灵长类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种系发生上较啮齿类更接近于人类,用来制备局部脑缺血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临床症状和机理。通过对国内外非人灵长类动物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进行收集、分类和述评,展望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利用低等灵长类动物树鼩研究缺血性中风的优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5.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计算预测是研究基因转录调控的重要环节,但常用的位置特异得分矩阵方法预测特异性偏低.通过深入分析结合位点的生物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利用序列保守模体和局部构象信息的结合位点预测方法,以极大相关得分矩阵作为保守模体的描述模型,并根据二苷参数模型计算位点序列的局部构象,将两类信息得分组合为多维特征向量,在二次判别分析的框架下进行训练和滑动预测.预测过程中还引入了位置信息量以优化似然得分和过滤备选结果.针对大肠杆菌CRP和Fis结合位点数据的留一法测试结果表明,描述模型的改进和多种信息的融合能有效地改善预测方法的性能,大幅度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26.
木质部液流的碱化:一个综合的干旱胁迫响应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干旱会改变植物木质部液流的离子组成,引起木质部碱化,提高液流的pH值。因而认为木质部液流碱化是诱使叶上气孔关闭的最可能的根源土壤干旱信号。本文章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超声心动图(2D-STE),评价犬心梗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对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12只杂种犬行冠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导致前壁心肌梗死,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结扎术后两周二次开胸手术,经心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B组为治疗组,结扎术后两周二次开胸手术,经心肌注射含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的磷酸盐缓冲液1 mL。应用STE对12只犬结扎术前、术后左室短轴基底段及心尖段心室节段径向应变(RS)、圆周方向应变(CS)以及局部心肌旋转(Rot)进行分析,并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RS、CS及Rot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梗死后梗死节段的RS、CS以及Rot均下降,治疗后治疗组梗死段RS及Rot较对照组好转。结论 STE能够评价左室短轴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心肌梗死后梗死段短轴各方向应变减低,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能够提高局部心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8.
林起庆  陆亿  蒙少福  李永新 《蛇志》2012,24(1):36-37
目的探讨红脖游蛇咬伤后局部伤口止血治疗的新方法。外科高频电子电刀予红脖游蛇咬伤后出血不止的局部伤口电凝止血。伤伤13止血效果明显,且维持时间长,无需特殊护理和治疗。结论不止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方法在采用传统的“点压包扎止血法”及结合全身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结果经综合性治疗,同时采用高频电刀予伤口电凝止血后,局部蛇据此推测,高频电刀电凝止血可能是治疗红脖游蛇咬伤后局部伤口出血  相似文献   
29.
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流行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极易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1982年被发现以来,大肠杆菌O157:H7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引起过爆发流行,呈现了流行的世界性,中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爆发,死亡率极高,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综述试图通过对大肠杆菌O157:H7在世界范围流行状况的描述,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识,为相关疫苗的研发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肝门部胆管癌9例,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吻合口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无创吻合,残余肿瘤125I组织间植入持续、精确、适形的放射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黄痘于1-2月后基本消退,未出现胆漏及胆管炎等并发症,随访2-18月,全部存活.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局部切除,胆肠吻合时后壁采用血管吻合线吻合,可以简化手术;125I组织间植入治疗残余肿瘤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对于胆管癌行肿瘤姑息性切除者,可降低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