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3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53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科眩晕门诊收治的226例诊断明确的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庭康复组和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前庭康复组行常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在药物治疗及前庭康复基础上加用前庭电刺激,即在双侧乳突采取双极直流电刺激,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行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测定以评判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且B组各时点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是较单纯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更加有效的方法,其简单、无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已克隆的内切几丁质酶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绿色木霉基因组中分离出一个大小为1467bp的特异DNA片段,采用RT.PeR技术从绿色木霉总RNA中分离出大小约1276bp的eDNA片段。序列对比后发现该内切几丁质酶DNA含有三个内含子,大小分别为52bp,69bp,64bp。同源性分析表明其全长eDNA序列和已经报道的内切几丁质酶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5%以上,预测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含42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46kDa,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内切几丁质酶164~172位氨基酸是其活性中心,用同源建模法模拟其空间结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照组采用阿霉素灌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患者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及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及1年、2年的生存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治疗中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是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王德生  郭天龙  刘景隆  李波  李春华  陈岩 《生物磁学》2013,(27):5302-5305,5309
目的:观察植物状态患者早期电生理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反应与后期意识是否恢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院220例的植物状态患者分别在患病三个月内进行早期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每项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分级评分,并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分别评价植物状态在一年时的意识状态和转归情况,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植物状态患者早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不同表现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越好,其预后就越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与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早期评价植物状态患者意识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95.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主要因肝脏病变而引起门静脉系统循环异常为主要特点的病症,经过100多年的研究与探索,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均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如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对预防有中、重度静脉曲张的患者首次静脉曲张出血均具有各自的优势,气囊阻断经静脉逆行栓塞术对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的具有良好疗效,部分性脾栓塞术已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脾亢血液病的最主要非手术治疗措施,外科治疗方面联合手术的优势已经逐步体现出来,但门静脉高压症最根本的治疗措施仍是肝移植.但选择何种方式治疗,仍要根据患者肝功能状况及病情变化而定,本文将就门静脉高压治疗现状与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择期手术80例,随机均分为2组,A组尼卡地平联合瑞芬太尼组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组对照组。记录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控制性降压效果。结果:A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A组失血明显少于B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20例)于手术开始时和术后6 h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0,000U,静滴;对照组(CON组,20例)则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D7)及术后1个月(M1)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采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结果:UTI组术后7天及1月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CON(P〈0.05),但POCD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术后24h时UTI组的IL-β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IL-8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TNF-α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9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1):I0001-I0001
新研究显示,在心搏停止后,一种最后的脑活动激增可能包含有生动的体验。 本报讯在死亡悄悄逼近时一心脏已经停止跳动而大脑也因缺氧正失去意识一人们的感受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令科学鞭长莫及的事情。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不同软通道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成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组(n=14)和侧脑室引流组(n=11)。以治疗后28天SSS和死亡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和入院后14d及28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后SSS评分14d(t=3.65 P〈0.01)及30d(t=4.01,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术,其作为治疗小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技术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02-2012.07入住我院的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如下三种不同的治疗方式: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1)上述三组患者术后,患者的甲状旁腺的功能低下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本组60例患者均获10-172个月(平均为93.5±10.2)的随访,上述三种手术方式下患者的癌症复发率分别为77.8%、4.5%及45.0%,三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治愈率分别为27.8%、95.5%及50.0%;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3±12.5)个月、(105.8±14.5)个月及(112.3±20.9)个月。(2)三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总得分分别为(122±9)、(118±8)及(125±9)分。结论:与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对比,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联合单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与保留对侧喉返神经入喉之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联合双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在生存时期、术后生存质量两个方面不具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