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3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53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强噪声暴露后听觉脑干电反应及皮层电反应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魏保龄  汤浩 《生理学报》1994,46(6):553-560
为了观察噪声作用豚鼠后,在暂时性或移和永久性阈移期间,听觉末梢和听觉各级中枢电反庆的变化规律,我们进行了62d的测定。听神经电反应振幅减小29%(P<0.05),耳蜗核电反应振幅减小28%(P<0.05),上橄榄核电反应反而增加21%(P<0.05),中脑下丘的电反应振幅进而增大37%(P<0.05),听觉皮层电反应振幅却意外地增加131%(P<0.001)。这说明强噪声(125dB 150min  相似文献   
52.
韩中胜 《生理学报》1994,46(6):581-585
在大鼠海马脑片标本上,用微电极记录并标记了4个枝形吊灯样中间,约占所记录到的39个中间神经元的10%,与蓝状中间神经元显著不同之处是,这4个神经元均对细胞内去极化电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电频率适应现象,用细胞内注射biocytin的方法证实,蓝状中间神经元轴突终末主要分布在锥体在颗粒细胞层,与这些细胞胞体形成接触,而4个枝形吊灯样中间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增高度选择性分布在锥体和颗粒细胞轴突始段区,上述结  相似文献   
53.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叶辉  李隆术 《昆虫学报》1994,37(3):311-316
在昆明地区,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成虫蛀梢多集中在蛀干木附近。 种群密度以蛀干木为中心向周围呈指数递减,散布半径约30m。在蛀梢过程中,该种群逐渐向新区扩张。在树冠内,纵坑切梢小蠹主要分布在4-10轮枝上。第7轮枝虫口百分率最高。6-7轮枝受害率最大。 树冠上层受害较其下层严重。从树冠水平层次考察,树冠外层虫量相对集中,约为树冠中、内层虫量之和。 树冠内层虫量最少。纵坑切梢小蠹在树冠内的种群分布系由梢径、种群密度、蛀梢行为、降落方式、光照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几种濒危植物及其近缘类群总DNA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用低pH 介质,高盐沉淀蛋白质方法成功地从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Kuang)、矮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var. spontanea)、南川升麻(Cim icifuga nanchuanensisHsiao)、裂叶沙参(Adenophora lobophylla)的同属种泡沙参(A. potaninii)等植物中提取和部分纯化了细胞总DNA,并对其产率、质量和纯度作了鉴定。此方法的关键是用了一个低pH提取介质,它能有效防止组织破碎及沉淀大量材料时的电离化作用及酚化合物的进一步氧化。所得DNA 不需经氯化铯梯度离心或柱层析,直接可用于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及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RAPD)等分子水平的遗传标记。为检测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一套迅速、简便和可靠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5.
一种制备植病细菌菌体蛋白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一种简易制备植物病原细菌菌体蛋白的改良丙酮法。细菌细胞经丙酮处理,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后,用冰冷蒸馏水提取细胞蛋白。经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比常规方法(如溶菌酶法、超声波法等)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影响因素(如核酸类物质)少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6.
生孢噬纤维粘菌(Sporocytophaga)M229可产内切葡聚糖酶(CMCase),外切葡聚糖酶(Avicelase)和β-葡萄糖苷酶(pNPGase)。以质粒pUC8为载体,采用CMC-刚果红法从M229中分离到了一个CMCase基因,导入E.coli JM83中后,其表达CMCase的活力为1.2×10-2mU/mgpr,最适作用pH和温度分别为6—7和40—50℃。限制性图谱及亚克隆分析暗示,该CMCase结构基因内部  相似文献   
57.
RGDS肽对大鼠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后血管壁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壁细胞过度增殖模型上,用合成的血小板膜纤维蛋白原受体(glycoproteinⅡb/Ⅲacomplex,GPⅡb/Ⅲa)拮抗剂RGDS(Arg-Gly-Asp-Ser,50μmol·kg-1·d-1)治疗可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壁的细胞计数增加和内膜增厚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显著降低其血管组织3H-TdR和3H-Leu的参入增加程度。实验结果提示RGDS肽作为血管成型术的辅佐剂,对于防治血管再狭窄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8.
蓝斑核对上呼吸道阻力肌—颏舌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8只经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健康家兔上进行,观察了电、化学刺激蓝斑核(LC)对颏舌肌功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长串电脉冲刺激蓝斑核使颏舌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长吸性肌电积分幅度升高,膈肌亦出现与颏舌肌同步的肌电活动增强。(2)LC内微量注射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也引起明显的颏舌肌和膈肌肌电活动增强。(3)上述电、化学刺激的区域对照和盐水对照实验,均未出现有意义的肌电改变。提示:电、化学刺激LC可特异性增强上呼吸道阻力肌──颏舌肌的紧张性活动,具有减小上呼吸道阻力的作用,这对于某些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分别观察了黑质(SN)I型神经元对刺激苍白球(GP)内侧部及外侧部的反应。实验共记录了96个I型神经元。刺激GP的内侧部,有57个(59.38%)神经元顺行抑制。刺激GP的外侧部,有86个(89.58%)神经元被顺行抑制;2个(2.08%)被逆行激活,被逆行激活的神经元产生的诱发电位潜伏期恒定且短(分别为8.0和8.5ms)。被顺行抑制的神经元中,有的产生抑制、兴奋交替出现的振  相似文献   
60.
本实验用平截末端连接法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到大豆根瘤菌(Brahyrh;zobiumjaponicum)110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中,致使mdh基因失活,再通过电激法把这一重组基因转入大豆根瘤菌(Brahyrhizobiumjaponicum)2143中,进而探讨mdh基因失活对大豆固氮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