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斌 《生物信息学》2018,25(11):112-116
少数民族聚落景观作为文化景观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演变实质是文化的变迁。聚落景观演变的文化驱动机制有三:内化机制表现为人对聚落景观的意义认同和范式遵从;外化机制表现为人的意志外化为制度文化并对聚落景观施加影响;涵化机制解释相异文化接触交流的途径以及可能导致文化分离、整合、同化或边缘化的结果。分别对传统的和现代的少数民族聚落景观演变进行文化解析,提出基于内化机制重构意义系统,基于外化机制优化制度文化和营造真实景观,基于涵化机制弘扬文化自信与自觉,以抵御少数民族聚落景观的现代异化。  相似文献   
92.
贵州蔬菜资源的民族传统文化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蔬菜资源多样性十分丰富。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的渗透,该地区正经历着较大的变迁,少数民族蔬菜资源和传统文化正在逐步消失。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蔬菜资源,对该地区的15个县和9个民族进行了系统的蔬菜资源和文化调查,旨在为国家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制定蔬菜资源保护政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高原牧区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选取高原牧区的少数民族女性160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巴士涂片法、电子阴道镜检查与活检进行宫颈疾病的筛查,并调查了入选者基本信息、生活行为与健康知识。结果:宫颈疾病的检出率为2.25%,其中CINⅠ21例,CINⅡ9例,CINⅢ及宫颈原位癌6例,宫颈癌的检出率为0.38%。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次、产次、是否有宫颈炎史、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否有经济来源、多个性伴侣、初次性交年龄与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宫颈炎史、对疾病认知程度、产次、多个性伴侣、是否有经济来源、初次性交年龄是导致宫颈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原牧区少数民族女性宫颈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多与宫颈炎史、对疾病认知程度、产次、多个性伴侣、是否有经济来源、初次性交年龄有关,要加大宣传力度,科学普及防癌知识,积极进行预防与健康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94.
十个少数民族中乙醛脱氢酶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研究了我国十个少数民族中乙醛脱氢酶的遗传多态性。在每一民族中均发现有一定比例的仅具一条泳动慢的同功酶带ALDHⅡ的缺陷型,其比例为:侗族48.3%(97/201),满族44.4%(76/171),藏族42.6%(60/141),维吾尔族40.1%(83/207)彝族36.8%(81/220),回族36.5%(74/203),瑶族30.7%(58/189),白族30.5%(61/200),土家族27.1%(54/199),哈尼族25.8%(49/190)。  相似文献   
95.
白、苗、土家、彝族组特异性成分亚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结合免疫固定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四个少数民族的组特异性成分(Gc)的亚型分布。白族、苗族、土家族、彝族Gc~1F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082,0.4229,0.3592,0.4248;Gc~1S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035,0.2687,0.2864,0.3301,Gc~2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0.2577,0.3035,0.3342,0.2208。另外,在四个民族中发现十六个个体带有Gc的罕见变异型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96.
刻在石头上的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地处偏远山区.世代居住着1300多万人口的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等少数民族。他们是这里的主人.热爱这里的山与水.一草一木.鸟兽虫鱼.他们将这里大大小小的山坡看作是一种“动物”.将山坡上的植被看作是动物的毛皮.倍加呵护.十分珍惜。这方热土滋润和养育了这些民族.塑造了他们大山一样浑厚的性格与文化。他们崇拜这里的山水.大树与森林,崇拜这里的土地及其滋生的万物。  相似文献   
97.
每个自然保护区都有着深刻的当地背景,比如南方少数民族聚居的喀斯特贫困山区的茂兰保护区、在藏族百姓神山信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四川西部山区的亚丁保护区、在缺水的华北平原由一个水库演变而成的衡水湖保护区……不同的生态、社会、经济背景组成了每一个保护区生动而截然不同的背景故事。而真正读懂每一处的故事是理解和管理那个保护区不可逾越的一步。本期刊物所说的是在那个赫赫有名的北大荒地区一个从荒地到粮仓,再到保护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族等25个民族。优厚的自然条件,蕴藏着丰富植物资源,加上多民族的传统使本地区形成丰富的食俗文化。据调查,广西各族民俗中常用植物有近200多种。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之间,所食用的植物又有所不同,形成了广西民族食俗文化的多样性。在广西,壮、瑶、侗、仫佬、毛南等民族喜食五色饭与糯米糍粑;侗、苗、仫佬、毛南、水族喜食酸菜;水族喜吃“辣椒骨”;侗、瑶、苗等民族喜欢打油茶;壮族、京族喜欢嚼槟榔。独特的传统习俗在广西能不断地延续,成为广西开…  相似文献   
99.
湘西州少数民族膳食结构中常见野生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区东部 ,属华中植物区系 ,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对全州 8个县市的调研表明 ,野生食用植物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膳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文章报导了常见野果、野菜等食物植物 42科 6 3属 83种及其利用价值、采集时令和食用方法 ,并就该地区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0.
重庆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调查荞麦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重庆项目组,于2015年10月至11月初在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和石柱县3个县开展了农业生物资源的系统调查,通过深入村社和农户,调查了解作物种类与品种多样性情况,收集和挖掘古老、特有和稀少种质资源。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农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341份,其中粮油作物136份、蔬菜86份、果树57份、茶树5份、烟草22份、牧草30份、麻类5份。本文重点介绍在粮油作物中的荞麦种质资源调查和资源收集情况,在收集到的19份荞麦资源中,既有珍稀、古老的地方品种,也包括特有野生资源。荞麦承载了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荞麦的古老、珍稀和特有种质资源正在流失,建议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同时,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对古老、珍稀和特有的荞麦种质资源,进行农户或原生境保护,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