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8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134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515篇
  2011年   571篇
  2010年   402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为了获得足够量的单克隆非特异性抑制因子-β蛋白(monoclonal nonspecific supressor factorβ,MNSFβ)及其抗体用于探讨MNSFβ在着床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构建了表达质粒pBV220/MNSFβ-hCCβ,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融合蛋白MNSFβ-hCCβ,用抗hCGβ抗体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融合蛋白MNSFβ-hCGβ得到了正确表达,且分子量和理论值相近,表达产物MNSFβ-hCGβ经初步纯化后用于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体,同时,我们还构建了表达质粒pGEX-4T-2/MNSFβ,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融合蛋白GST-MNSFβ,用融合蛋白GST-MNSFβ对融合前的免疫小鼠回忆刺激并进行检测,制备了抗MNSFβ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应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对MNSFβ在小鼠子宫内膜上进行了组织定位,结果显示,MNSFβ在着床日(受精后第4.5天)小鼠子宫非着床位点的表达和着床位点相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2.
李慧  李继承 《动物学报》2002,48(4):511-518
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胚胎期和出生后不同时期小鼠膈腹膜淋巴孔(PLS)和膈淋巴管的发生和发育,并用Elescope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PL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胚胎13天时,膈腹膜仅由扁平形间皮细胞(FMC)组成;胚胎15天时,FMC间出现立方形间皮细胞(CMC)和早期腹膜淋巴孔(NLS);胚胎18天时,膈毛细淋巴管出现,台盼蓝吸收试验显示NLS无物质吸收功能;出生后1天(PND1),膈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向PLS伸出胞质突起,并横跨CMC下结缔组织纤维和基底膜,形成腹膜下小管。后者与PLS沟通,建立了腹膜腔内物质转归通路。台盼蓝吸收试验表明,出生后PLS具有物质吸收功能,即为成熟腹膜淋巴孔(MLS)。PND5,立方细胞嵴(CMCR)发生,膈毛细淋巴管数量增多。PND10,大量立方细胞嵴融合,形成条带状分布的立方细胞区域,其上分布有大量MLS。随着发育进展,MLS平均面积和平均分布密度逐渐增大,且随着膈淋巴管的发育,吸收功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93.
饥饿胁迫对小鼠学习记忆、SOD和心肌丙二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给小鼠断绝食物,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生理应激反应。结果表明,饥饿后小鼠的体重明显减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记忆能力和大脑5-羟色胺含量无明显改变,心肌丙二醛含量下降,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明显改变,血浆SOD活性提高,血浆SOD同工酶变带无明显改变。提示饥饿胁迫使小鼠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反应,使小鼠学习能力提高,加强延缓机体衰退的生理功能;这些应激反应有利于小鼠在逆境下的生存。  相似文献   
994.
基于ITS序列分析探讨杜鹃属映山红亚属的组间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叶状苞亚属的叶状苞杜鹃为外类群,以杜鹃属映山红亚属(subg.Tsutsusi)2组12种杜鹃和羊踯躅亚属(subg.Pentanthera)3种4种杜鹃的ITS区(包括5.8S rDNA)的序列了系统学分析。3个亚属的ITS区序长度范围为642-645bp。排序后ITS区的序列长度为653个位点,gap做缺失处理时,变异位点和信息位点分别占6.58%和3.68%。运用PAUP4.0软件分析,获得15个最简树,步长为75,一致性指数(CI)和维持性指数(RI)值分别为0.9333和0.9515,利用15个最简约树获取严格一致树,结果表明:1)映山红亚属为一单系类群,其内部支持率为81%;2)不支持将R.ashiroi独立成假映山红组,也不支持将R.tashiroi并入映山红组,而支持将R.tashiroi并入轮生叶组中的观点;3)支持将R.tsusiophyllum并入映山红组中的观点;4)大字杜鹃的系统位置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5.
肺炎克雷伯菌表面成分对小鼠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pneumoniae,Kp)表面成分在小鼠体内对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经肺炎克雷伯菌培养液经溶菌酶、NP40溶菌后 ,再经去脂、去蛋白和有机溶剂沉淀 ,干燥获取Kp表面成分干粉。用不同剂量的Kp表面成分免疫小鼠 ,分别用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攻击小鼠 ,记录小鼠死亡情况 ,并测定循环抗体效价。结果 :Kp表面成分低剂量组 (30 μg/g体重 )和高剂量组 (40 μg/g体重 )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显著保护作用 ,能降低感染小鼠的死亡率。免疫后小鼠的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 (P <0 0 1 )。应用Kp表面成分的小鼠对细菌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探讨了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唾液对登革病毒感染宿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皮下接种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如果Balb/C实验小鼠预先被一定数量的埃及伊蚊叮咬以后,实验小鼠感染病毒的程度有所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滴度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登革病毒的阳性率及感染的时间动态曲线也有明显差异,感染高峰期延迟。这些说明实验小鼠被媒介蚊虫叮咬以后变得相对容易被登革病毒感染,可能是媒介蚊虫叮咬小鼠时分泌的唾液对宿主的免疫反应系统有一定作用。因此可以初步肯定埃及伊蚊在登革病毒的感染传播过程中,影响了Balb/C实验小鼠的免疫功能,对登革病毒的感染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成体干细胞多能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海霞  汤雪明 《生命科学》2002,14(3):129-134
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机体组织的一类原始状态细胞,它们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和特异分化,用于维持新陈代谢和创伤修复,年珲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表明成体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一种组织的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其他组织类型的细胞。作者介绍了国际上对成体干细胞概念的新看法,讨论了成体干细胞多能性的调控机理及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还简要概括了成体干细胞在理论和临床应用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尚德淑  陈誉华等 《生命科学》2002,14(2):81-84,76
干细胞是在机体分化过程中存在的具有自我增殖,更新能力,且能形成各种类型分化细胞的一类细胞的总称,它不但为细胞发育分化和细胞诱导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模型,而且对于临床细胞替代疗法与细胞移植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综合干细胞研究的成果,从方法,机理及诱导得到的神经细胞的检查等几个方面对诱导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99.
成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体干细胞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的分化潜能,现已从骨髓,软骨,血液,神经,肌肉,脂肪,皮肤,角膜缘,肝脏,胰腺等许多组织中获得成体干细胞,发现部分组织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成体干细胞的研究在再生医学中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最近的报道指出,某些病毒有诱导体外细胞凋亡的作用,借以限制病毒的扩散。为探讨HSV-2在体内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及其形态学特点,用 HSV-2 333株感染小鼠阴道,于感染后不同天数处死动物,取其阴道,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TUNEL末端标记染色显示凋亡的细胞,光镜下进行原位观察。结果显示:感染后的第1天粘膜上皮内即出现大量的凋亡细胞,第2天至11天凋亡细胞的数量及在上皮内的分布范围达最高水平。早期的凋亡细胞见于感染后所有标本,其核染色质形态及分布似正常细胞,但它被TUNEL标记染成棕黄色;晚期的凋亡细胞亦见于所有标本,其胞核缩小,染色质浓缩并在核周边集聚,核中心空化。载有凋亡细胞的上皮在阴道粘膜上分布很广,最广的可占全阴道上皮的2/3。同时可见HSV.2引起的上皮细胞坏死及疱疹形成,二者均由凋亡细胞包围。凋亡细胞不断地由上皮表面脱落至阴道,未见凋亡小体及吞噬现象。结果提示,HSV-2 333株阴道感染可同时诱导细胞坏死及凋亡,细胞凋亡可能在限制病毒产生子代及限制感染区域扩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