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2篇
  免费   922篇
  国内免费   106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71.
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对橘小实蝇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mg/kg多杀菌素(spinosad)或1000、3000mg/kg荧光桃红B(Phloxine-B)均不影响3日龄橘小实蝇雌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虫对蔗糖的取食量(P>0.05);与蒸馏水对照和马拉硫磷对照相比,40mg/kg多杀菌素或1000mg/kg荧光桃红B对雌、雄虫吐食率也无显著影响(P>0.05),但3000mg/kg荧光桃红B对雌、雄虫吐食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40mg/kg多杀菌素或1000mg/kg荧光桃红B对6日龄橘小实蝇雌、雄虫对蔗糖的取食量与蒸馏水对照无差异(P>0.05);3000mg/kg荧光桃红B对雌虫的取食量与蒸馏水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与马拉硫磷对照无差异(P>0.05),对雄虫的取食量与蒸馏水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与马拉硫磷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与蒸馏水、马拉硫磷相对照,40mg/kg多杀菌素或1000mg/kg荧光桃红B对雌、雄虫的吐食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3000mg/kg的荧光桃红B对雌、雄虫的吐食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972.
对苞叶姜(Pyrgophyllum yunnanense)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苞叶姜花药2室,药壁发育属基本型,绒毡层为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左右对称型四分体,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3室,胚珠多数,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中轴胎座。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型(或T形)四分体,珠孔端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1个发育成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比较苞叶姜、黄花大苞姜(Caulokaempferia coenobialis)和海南三七(Kaem pferia rotunda)的早期胚胎学特征,表明苞叶姜与黄花大苞姜系统学关系较近,与海南三七系统学关系较远。在分类等级上,胚胎学证据支持苞叶姜独立成属。  相似文献   
973.
水稻游离小孢子培养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小孢子培养技术不但可用来生产单倍体植株和加倍单倍体植株,而且可望成为转基因的理想受体系统。目前转基因技术、分子杂交技术与小孢子培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加快水稻育种速度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水稻小孢子分离纯化、影响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生的因素以及植株再生三个方面综述了水稻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就水稻小孢子培育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小孢子培育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4.
近年有观点认为,进入慢性疼痛患者外周神经系统中的淋巴细胞过度活化,是疼痛经久不愈的原因之一。但是根据疼痛发生的原理,伤害性刺激是在脊髓进行整合的。那么,淋巴细胞是否可以影响到脊髓的功能状态呢?我们认为,淋巴细胞可以作用于脊髓小胶质细胞,从而影响疼痛知觉的产生。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我们首先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性损伤(CCI)模型。  相似文献   
975.
我国2007年修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将异胫长小蠹属非中国种作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因此开展该类群中国记录种的厘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记述了异胫长小蠹属中国记录种13种,即针叶异胫长小蠢Crossotarsus conife瑚、缺刻异胫长小蠹cemancipatus、外齿异胫长小蠹cexternedentatus、壳斗异胫长小蠹cfagacearum、黄翅长小蠹c伽o,,啪u纽础、端刺异胫长小蠢Cimpariporus,日本异胫长小蠢cniponicus、黑异胫长小蠹c.piceus、台湾异胫长小蠢csauteri、简长小蠹csimplex、鳞异胫长小蠹c.squamulatus、端异胫长小蠢Cterminatus和华氏异胫长小蠹c.wallacei,对这些种类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种类检索表。同时整理出了这些种类的寄主及分布。  相似文献   
976.
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羽叶薰衣草(Lavandula pinnata L.)雄性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羽叶薰衣草花药4枚,每枚花药通常具4个小孢子囊.花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及十字交叉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早期、小孢子发育晚期.未观察到二胞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羽叶薰衣草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细胞内物质解体并逐渐消失变成空壳花粉或花粉皱缩变形成为各种畸形的败育花粉.在此之前小孢子的发育正常.羽叶薰衣草小孢子不育机制体现在绒毡层过早解体、四分体时期以后各细胞中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胼胝质壁与小孢子母细胞脱离、花药壁细胞中淀粉出现时间异常等. 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面体及十字交叉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可分为造孢细胞期、减数分裂时期、小孢子发育早期、小孢子发育晚期.未观察到二胞花粉期和成熟花粉期.羽叶薰衣草花粉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花粉时期,细胞内物质解体并逐渐消失变成空壳花粉或花粉皱缩变形成为各种畸形的败育花粉.在此 前小孢子的发育正常.羽叶薰衣草小孢子不育机制体现在绒毡层过早解体、四分体时期以后各细胞中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胼胝质壁与小孢子母细胞脱离、花药壁细胞中淀粉出现时间异常等. 壁发育为双子叶型,从外向内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为四  相似文献   
977.
小桐子花的性别与开花时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小桐子(Jatropha curcas L.)花序上小花的开花顺序和小花性别的观察,发现其聚伞花序中心花的性别与其开花时间相关联,同时还和周围其它小花的性别有很大的相关性.中心花若在整个花序开花的第一天开放,仅有23.2%的可能是雌花;若在第二天及以后开放,有85%以上的可能为雌花.而中心花的性别又与其它花的性别相关,中心花如为雌花,那么聚伞花序上的其它小花有80%的可能性为雌花;但中心花若为雄花,那么整个聚伞花序上将不会再有雌花.研究小桐子的开花行为及性别控制规律,对于进一步人工调控小桐子花的性别表达,提高小桐子的产量、培育高产稳产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42足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切开钢板内固定伴植骨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36例0.5~3年随访,均骨性愈合。采用张铁良跟骨关节内骨折评分标准:优良率91.6%。结论跟骨钛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有效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关节面固定坚强、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79.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白内障手术中植入蓝光滤过型人工晶状体,可能抑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0.
植入体的骨整合使植入体与骨组织间形成牢固的接合, 可承受功能性生理载荷. 加载时间是决定植入体骨整合进程的关键因素. 然而, 关于初期载荷是否影响骨整合的进程, 或者, 无载荷愈合期是否可以缩短等问题现在还不清楚.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在骨愈合初期, 外部载荷如何影响骨整合的进程. 将钛植入体侧向植入山羊胫骨, 从术后4周开始, 对植入体加不同大小轴向载荷. 加载两周时, 取下连带植入体的胫骨; 设计专门的“拔出”力测试实验, 以检测不同分组(包括加载组和无载荷组)植入体的拔出力、骨-植入体界面的剪切强度. 并采用组织学染色、能量色散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分析骨-植入体界面特征, 以评价骨整合状态. 结果表明, 术后4周时, 骨-植入体界面没有良好的骨整合, 在无载荷组样本的骨-植入体界面处可发现成纤维样组织, 而轴向10 N加载组样本的骨-植入体界面则发生良好的骨整合. 这表明, 植入手术后一定的载荷可以有利于骨整合的发生. 本研究提示, 术后初期的载荷会影响植入体骨整合的进程, 而适宜的载荷可缩短术后骨整合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