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郭耕 《植物杂志》2011,(2):18-23
兔年吉祥!好事成双(Two年)!2011年2月2日是个好日子——农历春节的除夕,还是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纪念日——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森林"。在城市,在北京,湿地与森林,和我们身边的环境似乎是渐行渐远,举目四望,除了高楼、人群,就是马路堵车。  相似文献   
32.
对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ex P.C.Kuo)营养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在对叶温(Tl)、气孔阻力(R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和气温(Ta)的日变化曲线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对华山新麦草Pn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华山新麦草Pn的日变化曲线呈"三峰"型,峰值分别为6.5、6.2和9.0μmol.m-2.s-1,依次出现在9:30、11:30和16:30,而且具有明显的"午降"现象;Tr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最大值为1.7 mmol.m-2.s-1,出现在13:30;Tl、Rs、PAR和Ta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30、11:30、12:30和13:30。华山新麦草的Pn对Tl、PAR和Ta的响应曲线均呈"抛物线"型,Pn在一定范围内与Tl、PAR和Ta呈正相关,随着Tl、PAR和Ta的升高逐渐增加至最大值后逐渐降低;而Pn与Rs则呈负相关,Pn在一定范围内随Rs的增大逐渐降低。根据拟合方程,华山新麦草营养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1和531.5μmol.m-2.s-1,说明该种类具有很强的喜光性,且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气孔阻力是造成华山新麦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3.
藻胆蛋白色素肽与癌光啉光敏作用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藻胆蛋白色素肽与癌光啉photofrinⅡ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效果与日光光敏作用.方法:分析藻胆蛋白酶解产物藻红蛋白R-PE β亚基、藻蓝蛋白的CCP1、CCP3片段与photofrinⅡ的光谱特性,用MTT等方法检测其对小鼠S180细胞、小鼠移植瘤的PDT杀伤作用及对小鼠骨髓细胞、水蚤的日光光毒性.结果:photofrinⅡ在250 nm-650 nm区间有多个吸收峰,在紫外光区有很强的吸收峰,而三种蛋白酶解产物的光谱较单一,其中R-PE β亚基、CCP1在可见光区有1~2较强的吸收峰;当光敏剂在瘤体旁注射量为50μg/个(瘤体),He-Ne激光照射剂量为120 J/cm^2,瘤体大小在直径为0.5 cm~0.7 cm,phofofrinⅡ、CCP1、CCP3在照射后7天的抑瘤率分别为61%、46%及81%;用广谱性碘钨灯为光源,当光敏剂的浓度为100μg/mL,光照剂量为45 J/cm^2,photofrinⅡ对小鼠S180细胞及骨髓细胞的光敏杀伤作用分别为20%及33%,而RPE β亚基则分别为68%及95%;如果用100μg/mL的CCP1、CCP3、photofrinⅡ及不同照射剂量的碘钨灯为激发光源处理水蚤,结果发现,光毒性对水蚤生存率长短的影响具时间积累效应,在相同光照强度条件下,photofrinⅡ的光毒性最大,CCP3次之,CCP1最弱.结论:藻胆蛋白酶解产物R-PE β亚基、CCP1、CCP3光谱单一、PDT作用效果良好、毒副作用弱且具一定的荧光活性可作为新一代光敏剂选择的对象.  相似文献   
34.
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时间分配及日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易国栋  杨志杰  刘宇  左斌  赵匠  郝锡联 《生态学报》2010,30(8):2228-2234
2007年12月-2008年1月和2008年11-12月,在江西省境内4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对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越冬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有取食、游泳、理羽、静息、睡眠、游戏、飞行和观察。其中取食、游泳、理羽、静息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且取食与静息呈相反的节律变化;睡眠、飞行、游戏和观察没有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取食在7:00-8:00、10:00-11:00、12:00-13:00有明显的峰值,峰值平均间隔2.3h,其它时段具相近取食频次,且上午高于下午。睡眠和静息下午发生频次明显高于上午,并呈现节律性变化,对应3个取食高峰表现为低频次。行为时间分配如下:取食(46%),游泳(23%),理羽(9%)、静息和睡眠(各占8%)、飞行(4%)、游戏(2%)和观察(0.5%)。越冬期中华秋沙鸭大量时间用于取食,意图是为了积累能量。相关分析表明:取食与睡眠的发生呈显著负相关(R=-0.73,df=8,P0.05);取食与飞行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R=0.70,df=8,P0.05);理羽与静息的发生呈极显著正相关(R=0.88,df=8,P0.01);其他各种行为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日粮粗蛋白水平和生长阶段对日本大耳白黑眼兔(WHBE兔)肝脏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因素实验设计,分别选取断奶和2月龄WHBE兔各20只进行为期1个月的幼兔期和育成兔期饲养实验,每个阶段实验均将兔随机分为5组,各组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2%、14%、16%、18%和20%,实验结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PEPCK-C)的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生长阶段和粗蛋白水平均对WHBE兔肝脏IGF-1mRNA的表达丰度有显著影响,育成兔期IGF-1 mRNA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幼兔期;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6%和18%时IGF-1mRNA表达丰度较高,显著高于其他3组。PEPCK-C mRNA的表达也以16%粗蛋白组最高,幼兔期和育成兔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日粮粗蛋白水平对IGF-1和PEPCK-C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生长阶段与IGF-1mRNA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6.
两种石楠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叶石楠和光叶石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石楠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日间光照强度的不断变化,即时最大荧光产量(Fm')、光系统Ⅱ实际量子产量(Yield)和光化学淬灭(qP)呈现出“V”型曲线;非光化学淬灭(qN)呈现出单峰曲线;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则呈现出双峰曲线;到黄昏时各参数基本恢复至早晨的水平,表明两种石楠均未发生光合机构的破坏。红叶石楠的Fm’、Yield、ETR、qP均高于光叶石楠,说明红叶石楠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高于光叶石楠,表现出对当地环境更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7.
在光周期L∶D=16∶8,温度(25±1)℃条件下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羽化规律及交配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全天均可羽化,雌虫羽化高峰出现在亮灯后7:00—9:00am,雄虫的羽化高峰出现在亮灯后5:00—7:00am;羽化过程历时较短,仅5~7 min。成虫自4日龄开始达到性成熟;室内短距离条件下雌虫通过足摩擦腹部(有时会伴随着振翅)吸引雄虫,同时雄虫用足摩擦腹部并振动翅膀回应雌虫,定位雌虫后发生交配,交配时间约30 s。  相似文献   
38.
在光周期L∶D=16∶8,温度(25±1)℃条件下对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羽化规律及交配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全天均可羽化,雌虫羽化高峰出现在亮灯后7:00-9:00am,雄虫的羽化高峰出现在亮灯后5:00-7:00am;羽化过程历时较短,仅5-7min.成虫自4日龄开始达到性成熟;室内短距离条件下雌虫通过足摩擦腹部(有时会伴随着振翅)吸引雄虫,同时雄虫用足摩擦腹部并振动翅膀回应雌虫,定位雌虫后发生交配,交配时间约30s.  相似文献   
39.
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测定及其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花栀子植物挥发物成分组成及其一天内早、中、晚的差异,采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天从其花朵中共鉴定出62种成分,主要为萜烯类、酯类、醇类物质,且不同时间其成分差异显著,如早、中、晚3个时间段,β-蒎烯相对含量分别为1.93%、1.69%、8.81%,顺式-β-罗勒烯分别为28.22%、4.35%、16.47%。3-蒈烯(3.45%)、异丁子香酚(0.21%)等只在早上检出;月桂烯(0.38%)、伞花烃(2.46%)等只在晚上检出;芳樟醇、金合欢烯等在早上和午间两个时间段相对含量较高,而在晚上却未检测出。从植物VOCs角度结合其日变化动态,为大花栀子园林配置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
太湖新银鱼移植对(鳖)早期摄食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选择长江中游西洞庭湖水系太湖新银鱼移植水体(黄石水库)和未移植水体(蒙泉水库),研究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移植对浮游动物食性鱼类(Hemiculter leucisculus Basilewsky)早期生长和摄食的影响。2009年7月下旬和8月中旬共采集稚鱼157尾,其中7月下旬采集稚鱼在14—23日龄之间,两水体间生长差异不显著;8月中旬采集稚鱼在20—49日龄之间,黄石水库生长率显著小于蒙泉水库。对样品耳石日轮分析发现25日龄之前两水体稚鱼生长率相似,之后黄石水库稚鱼较蒙泉水库生长慢。食性分析发现25日龄前两水体稚鱼食物组成相似,主要摄食轮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25日龄后黄石水库稚鱼食性没有显著变化,而蒙泉水库稚鱼则转食大型枝角类、昆虫及鱼卵和仔鱼。两水体气候条件、营养状况、鱼类区系组成上基本相同,是否有太湖新银鱼移植是两水体间的主要差别。太湖新银鱼春群在1—5月间繁殖,而的繁殖在6月下旬之后。因此在早期生活史阶段与太湖新银鱼的食物竞争会主要发生在转食大型浮游动物之后。太湖新银鱼摄食使黄石水库大型浮游动物饵料资源短缺,稚鱼在25日龄后不能转食,是导致黄石水库幼鱼在25日龄后生长减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