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81.
钱塘江河口滩涂围垦区农田小型兽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丁平  鲍毅新 《兽类学报》1991,11(2):109-117
  相似文献   
482.
本文对5种啮齿类动物(岩松鼠、花鼠、五趾跳鼠、棕背(鼠平)和岢岚绒鼠)的核型及其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探讨了它们的核型及血清蛋白在其分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3.
1984年4至8月和1986年9至11月,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分别选了老龙潭、西峡、秋千架、六盘沟4个点进行了啮齿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蚤类的调查,共发现啮齿动物16种,其中4种为该地区新记录种;蚤类24种,6种为该地区新记录种。有“△”者为该地区新纪录种,“△△”为首次记述的新种,“()”为其寄主。一、啮齿动物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小林姬鼠A.draco灰仓鼠Cric-etus migratorius黑线仓鼠C.barabensis社鼠Rattus niviventer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相似文献   
484.
蔡赫  卞少伟 《兽类学报》2015,35(3):288-296
2011-2013年,在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生境中设置31个样方,利用铗日法调查啮齿动物,同时记录各个样方10个环境因子。调查期间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157只,总铗捕率为1.69%。优势种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大仓鼠,铗捕率分别为0.59%、0.25%和0.23%。铗捕率以人类居住区和农田最高,水域岸边次之,其它生境较低;种数和多样性较高值均出现在人类居住区和农田,最低值在盐碱地;均匀度除了水域岸边较低外,其它生境较高,表明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利用余冗分析法对啮齿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距离、草本盖度、水体盐度、灌丛高度是影响古海岸湿地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85.
<正>小型兽类包括食虫目(Insectivora)、啮齿目(Rodentia)、翼手目(Chiroptera)、兔形目(Lagomorpha)等,物种数量多,分布广,适应能力强,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其群落组成和种群数量变化可较好地反映生境变化的质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肖治术等,2002;李俊生等,2003;仝磊和路纪琪,2010)。小型兽类多样性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指示类群之一(周立志和马勇,2002)。统计动物毛发、粪便、巢穴、叫声、足迹等动物痕迹以及直接观察等方法已被广泛用于兽类物种监测和种群密度估计(Eberhardt and Van Etten,1956;Bider,1968;Gannon  相似文献   
486.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前提,更是评价自然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遗传多样性在种类繁多的啮齿动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啮齿动物遗传多样性在鼠害防控、啮齿动物起源和分化及进化历史、啮齿动物的适应潜力、种群数量动态和调节机制、保护生物学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今后应系统论证种群数量动态与遗传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对啮齿动物遗传多样性进行长期监控.
  相似文献   
487.
东、黄海典型站位底栖动物粒径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对东、黄海典型站位底栖动物粒径谱进行了首次研究 ,得出 Sheldon粒径谱呈典型的双峰模式 ,两个峰形分别对应着大型底栖动物和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分布。小型底栖动物峰值出现在粒级 6~ 10 ,大型底栖动物峰值在 13~ 14。两峰值之间的波谷位置在粒级 10~ 11,是大型、小型底栖动物的过渡带 ,生物量主要由大型动物的幼龄个体构成。E3站大型动物幼龄个体大量出现 ,使该站的过渡粒级上出现峰值 ,粒径谱呈单峰形。同时构建了正态化粒径谱 ,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生态系统的比较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488.
穗状霉属——中国新记录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者在研究金针菇生产的营养竞争性杂菌时,发现一种粉红色的小型真菌与国内报道的常见杂菌有所不同,经鉴定其形态特征及培养特征与无性型真菌丝孢菌的玫红穗状霉  相似文献   
489.
啮齿动物对北京小龙门林场辽东栎地表种子的扩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 0 0年 9月至 10月在小龙门林场选取两块辽东栎林样地 ,在地表分别针对无脊椎动物 (处理 1)、啮齿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处理 2 )、所有扩散者 (处理 3)、所有扩散者但具隐蔽性 (处理 4 )设置 4种试验处理 :两样地 4种处理各设置 0 5m× 0 5m的地表样方 5个 ,在样方内放置饱满和虫损辽东栎种子各 2 0粒 ,每样地全部样方共布放种子 80 0粒 ;4种处理的种子累计丢失情况共调查 9次。有网罩的处理 1无种子丢失 ;两样地处理 2和处理 3之间种子丢失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处理 2、 3种子丢失量均显著多于处理 4。在两样地中 ,不仅处理 2中饱满种子与虫损种子丢失量差异均显著 (样地 1:t =2 4 0 7,P <0 0 5 ;样地 2 :t =2 6 5 ,P <0 0 5 ) ,而且处理 3中亦然 (t=3 2 0 9,P <0 0 5 ;t =3 0 92 ,P <0 0 5 ) ;两样地中被啃咬的饱满种子都显著多于虫损种子 (χ2 =14 75 ,P <0 0 5 ;χ2 =9 85 ,P <0 0 5 )。标记重捕结果显示该地区啮齿动物群落包括朝鲜姬鼠等 4种小型哺乳动物 ,其中朝鲜姬鼠占啮齿动物群落的 74 4 %。以上结果说明该地区辽东栎种子主要扩散者是啮齿动物 ,鸟类和无脊椎动物对种子扩散无明显影响 ;地表微环境可降低种子被取食的几率 ;啮齿动物优先选择饱满种子 ,对种子质量有明显选  相似文献   
490.
正空间生态位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能反映一定空间内生物群落中物种对环境资源的综合利用状况和种间的竞争关系(史作民和程瑞梅,1999;Ibarra et al.,2014)。小型兽类生态位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Churchfield et al.,1999;Patrick,2000;王艳妮等,2005;付和平等,2005;申跃武等,2008;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